中国能造核武器水漂弹,为何不能造出顶尖航发?工艺材料是关键

2020-05-28     军事编辑部

原标题:中国能造核武器水漂弹,为何不能造出顶尖航发?工艺材料是关键

我国军事工业历经70年建设发展,凭借着数代军工人的不懈努力,如今中国在绝大多数军事领域,已经实现了对西方先进国家的赶超。但是,在号称工业王冠上的钻石,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设计制造方面,我国却仍远落后于美俄等西方国家。国内互联网曾这样极端的形容中国航发工业;即使美国白送中国顶尖航空发动机的图纸,中国也造不出性能相近的航空发动机。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航空军用发动机是作战飞机的心脏,亦是驱使作战战机飞上天空并发挥相关作战能力的重要核心。性能优异的航空发动机不仅可以显著的提升一款作战飞机的性能,降低一型作战飞机的故障率和全寿命维护使用成本,更能在一款作战飞机处于研发阶段时,对该机的整体设计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研发出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航空发动机,一直都是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最为重视的资源投入。

然而,作为现代工业王冠上的钻石,航空发动机无论是研发设计,还是制造生产都需要顶尖的军事科技水平和材料加工制造工艺支撑,非一般的工业强国可以完成。作为对比,目前能生产制造核弹的国家有10个,能设计研发五代机的国家不到5个,能加入高超音速武器俱乐部的国家只有中美俄三个,而具备生产制造各类型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只有美国1个。由此对比我们也能一瞥,研发可靠的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门槛究竟有多高。

也正是因为高性能航空发动机象征着现代工业研发制造技术的顶峰,门槛高难以制造生产,制造工艺和材料技术水平一直都不入流的我国,才难以在短期内研发出性能足以与西方国家媲美的高性能航空发动机。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2014年在接受媒体时表示,短期目标是争取中国航空发动机能达到美苏80年代的水平,可见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落后。

此外,值得一提,巴基斯坦过去的6年内多次拒绝在中国研发设计的"枭龙"战机安装中国制造的涡扇13发动机,而选择从俄罗斯进口推力甚至更低的RD-93发动机也是因为中国发动机的可靠性问题。在2019年空军节上,空军官方人士介绍运-20数据时,也有提到,运-20目前最大起飞重量只有179吨,猜测背后也是因为涡扇-18推力不足,涡扇-20距离投入安装还需一定时间才导致的。

中国制造的航空发动机的寿命普遍只有2000到3000小时,相对的,俄制发动机普遍寿命4000小时,美系航空发动机更在1万小时以上,且全寿命维护次数比2000小时的中国航空发动机更小,究其根本,还是制造工艺和材料问题导致的发动机可靠性不足所致。

而这种问题,显然不是美国提供全套顶尖航空发动机的图纸就能解决的,像这种军事装备图纸,更多的是提供设计上的参考,并不会标注全部零部件的具体生产工艺和材料构成,这才是航空发动机难以被复制的核心关键。事实上,中国在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发上并无问题,给中国F22战机的F-119发动机图纸,中国很快就能基于图纸造出一模一样的发动机甚至在设计上更先进的发动机。但是,没有足够精密的加工工艺先进的材料搭配技术,即使设计团队再优秀,这样的发动机过了生产线后的也只是中看不中用的次等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_EnGWnIBiuFnsJQVR5I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