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完成了固阳秦长城 7 座障城的行走。这 7 座障城由西向东分别是:长发城障城、坝根底障城、草地沟障城、三分子障城、碾坊障城、账房湾障城、赵碾坊障城。其中前 5 座障城都建在现在的银号镇。
固阳秦长城,一道历经沧桑,疮痍满目,千年恒久挺拔的不朽古墙,是秦始皇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也是万里长城烽火狼烟、波澜壮阔的历史浓缩。
固阳秦长城横穿固阳县中部,蜿蜒于色腾山北坡,东起银号镇长发城村东北的陈家村,西至西斗铺镇王如地村,总计长 85 公里。
在这段不足百公里的北疆边墙防线上,秦汉王朝密集修筑了 157座烽燧,几乎每隔 0.5 公里就有一座;修建了 19 座亭障,约每隔 2.5 里一座;修建了 7 座障城,约每隔 10 公里一座。这是以长城墙体为主脉,亭燧、障城为前哨,郡县布作为后盾的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是高大的阻隔,防御着游牧民族军队骑兵的南下突袭;亭燧是传递军情的建筑,设在视野宽广的险要之处;障城是屯兵作战的前沿。这段长城防线在秦汉时期所有长城中处于最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关系着秦王朝的生死存亡。
草地沟障城城墙
我在固阳秦长城反复行走,抚摩着先人曾经洒汗和滴血的石墙,我的心灵被触动和震撼,持续着无以名状的心理冲动,我为长城饱经风霜的坚毅身躯折服和赞叹,我为秦汉帝王精美的长城军事布局无限遐想。
我感觉草地沟障城在这 7 座障城中的位置不是十分重要,但却是固阳秦长城防线障城中海拔最高的,也是包头辖域内所有古障城中海拔最高的。
草地沟村位于银号镇东约三十公里一个偏僻的山沟里,草地沟障城修建在草地沟村西南的山顶上。
尽管天旱,沟里庄稼长势还是不错,沿途经过几个小村,房屋不少半边塌陷,尚能居住的人家也大多关门闭户了,年轻人的迁移与外出,使山村死气沉沉,失去了活力。偶遇个别老者在村边独坐,目光呆滞,缺少了精气神。
这是固阳乡村以及整个中国偏僻乡村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一个深沉而且值得深思的话题,难以简单论清是非,需要从经济、文化、历史等各个角度去思考,也有待于时间的考验,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的乡愁在逝去。
草地沟障城海拔 1995 米,南与春坤山相望。颠簸并寻觅到草地沟村已近中午,村民告诉我,古城就在山顶上,我遥望而却步。这时一牧羊村民骑摩托车从山上下来,经商量以每人 20 元带到山顶。村民的车技还不错,尽管山势险陡,却是风驰电掣,有些地段不能骑行,我便和同去的学生步行,到达山顶已是一路的胆战心惊。
草地沟障城建在一个山顶上,石墙犹在,六七处石头房址依然清晰可见。我在石城内寻觅,秦汉陶片散落在草丛,一块锈迹斑斑的铁片裸露在风雨中,感觉疑是当年戍边将士的头盔残片。
眺望东西,秦长城蜿蜒隐约于群山山脊,浩荡苍茫,其间数座烽燧依然。我去的这天阴云密布,我的思绪随风远去。
当年秦汉王朝在此陈兵数十万,一墙之隔,对峙厮杀,血雨腥风,这是一道横亘在中华民族心里的沟坎和古墙,如今已孤寂在历史的风雨中。走在其间,如果是不曾解读历史的人,甚至已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了。
我们那些智慧坚毅的先民,如何在这酷暑或风雪中坚守戍边,如何度过寂寞的漫漫长夜,他们又如何生活起居,洗漱更衣,水源在哪里,食源在哪里?我不得而解。
下山时已是正午,古城周边为高山草甸草原,草长莺飞,野花争艳,微风徐徐,长城亭障隐约其间,景色很是宜人,也是难得的北国山川壮丽画卷。我悠哉行走山间,已是满心的轻松与喜悦。
来源:老方带你游包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