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莉子
来源/怀左同学
奥斯卡颁奖典礼刚落下帷幕,最新版电影《小妇人》不仅获得六项奖提名,还获得了本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这部电影是由美国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同名自传体经典女性成长小说《小妇人》改编而成。
《小妇人》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马奇一家四姐妹对理想的憧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生活方式的追求。故事中,四姐妹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人格特征:梅格心灵纯净,乔率真执著,贝丝无私善良,艾米自尊心强。
他们虽然出身贫穷,却从没有因为生活的苦难而退缩,反而愈挫愈勇,一直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他们身上反映出来的健全美好的人格,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本文通过对四位女性人格特征的分析,来探求家庭教育对女性人格塑造和发展的影响,以获得现实意义。
一、四位女性形象分别代表的人格类型
1、梅格:追求精神富足的女性
梅格是家中的大女儿,是精神追求型人格的典范。她曾经是一个想要追逐名利,渴望进入上流社会容易被金钱诱惑的少女,但后来的她慢慢蜕变成了一个温柔善良追求精神富足的女性。那么为什么她能够在自我人格上有如此大的转变呢?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她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她克服了自身的人格缺陷,从而获得美好人格。
在小说刚开始,梅格才十六岁,体态轻盈,长得十分标致。她热衷于穿衣打扮,爱慕虚荣,希望能够进入上流社会,拥有自己的大房子和奢侈品,成为什么事都不用自己亲自干的上流社会的太太。因此,当她参加宴会时,她极力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却弄巧成拙,出尽了丑。
马奇太太知道后,并没有去责骂她,而是告诉她:
“被一个好男人爱上并选为妻子是一个女人一生的幸福,我热切希望我的姑娘们可以体会到这种美丽的经历。
我宁愿你们成为拥有爱情、幸福美满的穷人家的妻子,也不愿你们成为做没有自尊、没有安宁的皇后。”
母亲的循循善诱让梅格知道,财富代替不了爱情,幸福与否和金钱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在爱情的选择上,她选择了虽然贫穷却非常爱她的布鲁克先生,她相信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后,他们生下了一对双胞胎,一家人生活得幸福甜蜜。
梅格对婚姻的选择体现了女性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她的人格也向着美好的精神富足的人格方向发展。
2、乔:率真直爽易冲动的女作家
乔是家中的二女儿,也是小说中最有特点的人物角色。她热情开朗,独立自主,性格中带有少许男性气质。但是易于冲动,缺乏耐心。在马格家庭教育的塑造下,她改掉了自己易冲动的坏毛病,渐渐地学会了理智地对待生活和处理事情。
乔的人格转变在婚姻的选择上最为明显。她的人生中遇到过两名男子,一位是自己的邻居家的儿子劳里,另一位就是在纽约相遇的家庭教师巴尔先生。
劳里和乔从小的青梅竹马,两个人性格相似,兴趣相投,这让劳里深深地爱上了乔。因此,他鼓起勇气跟乔表白,却被乔拒绝了。乔对这件事情有些难受,便和母亲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来她终于明白:自己喜欢的只是被爱的感觉,而不是真正的爱劳里。
她长大了,学会了理智地处理自己的感情,做出明智的选择。而不是凭一时冲动,嫁给劳里。他们两个如果结婚,两个易冲动的人在一起,婚姻注定没有自己想要的幸福。她需要的,是人格互补的婚姻。
后来,她在纽约遇上了巴尔先生。巴尔充满智慧,待人真诚有礼,性格温和。是她理想的结婚对象。她选择了和巴尔结婚,定居纽约,并且开办了自己的学校。巴尔负责教学,她负责给孩子们做饭,两个人生活幸福,其乐融融。
从她她对婚姻的选择,可以看出是一个独立的新时代女性,充满了理性和智慧,也有着自己健全的人格。不得不说,她的幸福婚姻不仅是她人格转变后的结果,更是家庭教育对她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致。
3、贝丝:善良娴静单纯的清教徒
贝丝是一家中最懂事的女儿,她善良温顺,具有音乐天赋,喜欢弹钢琴。但她胆小害羞,沉默寡言,她的梦想就是呆在家里,帮助家里料理家务。在贝丝的成长过程中,马奇夫人为她树立了自己的人生信仰,清教中独立自强的精神是她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因素。
她从小乖巧听话,又害羞拘谨,被父亲称为“小宁静”。她很喜欢音乐,直到后来劳里的父亲借口说自己家的钢琴需要有人弹,她才自己悄悄地去弹了一曲。劳里父亲把钢琴送给了她,她才能够经常弹钢琴。
当马奇夫人去战场照顾病重的父亲时,她独自一个人去探望胡尔一家。却不幸染上了猩红热。即使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快要结束时,她还在为别人着想。她不想拖累家人,尽自己所能帮助家人,浑身散发着善良的光辉,也有着独立自强的美好人格。她的健全人格,离不开马奇家的家庭教育。
4、艾米:自尊虚荣心强不受礼教约束的艺术家
艾米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她擅长绘画,聪明伶俐,有自己的艺术家的梦想,但同时也有强烈的自尊心,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虚荣心强。
面对这样的她,马奇一家采取正面鼓励的教育原则,不惩罚不责骂,而是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对话和交流慢慢影响她。
她获得了陪姑妈去欧洲出游的机会,她欣赏名家画作和雕塑,凭着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进入了上流社会,结识了英俊富有的佛瑞德,但却理智地拒绝了他的求婚。因为她知道,金钱并不能代表一切。后来,她与劳里结婚,一起做慈善,共同面对人生。
这时的她已经退去了年少的善妒和自尊,拥有了成熟的人格。她知道年轻美貌财产都是身外之物,她不屑于担当家庭主妇的形象,而是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事业,在追求事业和成长的过程中,她褪去了身上的稚嫩不懂事,慢慢变得坚韧不拔,充满了女性的魅力。
二、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影响
通过上述对人物形象的人格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马齐一家的家庭教育对女儿人格的发展和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小说中的四姐妹通过反思的方式,不断完善自我。他们把自己的姐妹作为参照物,互相督促。在对比中发现对方的优缺点,并反思自己身上是否也有这样的优点或者缺点。由此一来,他们的感情不断加深,美好人格互补,各自也都朝着健全人格方向发展。
那到底什么是人格呢?“一个人的人格或者性格是个体与生命中重要客体的现实关系的内化后的内在关系模式。 ”由人格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年少时,父母是一个个体生命中最终要的客体,也是影响孩子人格发展的重要对象。
宋庆龄也曾经说过: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收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而在一个人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就是家庭。”
由此可见,父母的家庭教育在子女人格的健全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家庭教育会怎样影响个体的人格发展呢?
1、家庭教育方式影响个体人格发展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不同的父母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也会对孩子性格塑造产生不同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把家庭教育方式分为四种:
民主型
民主型的父母会尊重孩子,鼓励孩子独立,凡事和孩子商量。而在这种教育方式培养下的子女会具有较强的进取心,独立思考的能力,平等待人。
专制型
专制型的父母会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一旦犯错,就会严厉惩罚。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缺乏自信,不合群,性格执拗。
放纵型
放纵型的父母不管不顾,让孩子放任自流。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孩子,自由散漫,情感冷漠,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溺爱型
溺爱型的驾驭方式与放纵型截然相反,父母对孩子过分关心,百依百顺,这样的教育模式下的孩子往往自私任性,过分依赖他人、懒惰毫不讲理。
《小妇人》四姐妹
小说中马奇家的父母属于民主型父母,一直以来,他们都是给了女儿们足够的尊重,从来没有让女儿们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马奇夫人会对女儿们说:
“你可以向母亲倾诉衷肠。我的女儿向我诉说心里话,并明白我是多么爱他们。这对我是最骄傲的事情。”
马奇夫人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控制女儿。他们是平等的关系,与孩子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样,孩子就更容易和父母亲近,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同时,马奇夫人也鼓励自己的女儿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家里的二女儿乔喜欢写作,马奇夫人便给了她足够的创作空间,并给她留了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余地。这样的启发和鼓励式教育能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孩子被赋予的期望越大,其表现便会越好。
曾经有一个古希腊神话:
皮格马利翁是希娜神话中的赛浦路斯国王,擅长雕刻。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便决定永不结婚。
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在他的感化下,这座雕像被赋予了生命,并且最后成了她的妻子。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这表明期望和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按照这一效应,家庭教育应该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为主。每个孩子在童年时期的人格都具有可塑性,父母要做的,就是不断挖掘其优秀的人格,最终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而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好孩子而打击辱骂孩子。
只有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才能够护子女人格健全。一种健全的人格,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好的家庭教育方式,能够让一个人拥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和不一样的人生。
2、家庭教育环境塑造个体人格
俗话说:“环境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庭环境是影响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精神环境是指家庭成员互相形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也就是家庭氛围。马奇一家物质条件不好,但是父母却为子女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这比物质环境要重要得多。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大家都很快乐。即使在小事上意见有分歧,但原则上的问题还是一致的。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女儿们积极向上、活泼聪明、善良勤劳、坚韧不拔,让她们逐渐健全了自己的人格。
马奇家物质上贫穷,马奇先生远赴战场。马奇夫人独自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她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给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团结互助的和谐氛围。
忙了一天的马奇夫人回到家中,孩子们正在表演话剧。马奇夫人便用愉快的语气和孩子们说:
“看到你们这么快活我真高兴!”“小宝贝们,你们过得怎样?”“有人来过吗,贝丝?你的感冒好点没,梅格?乔,你看上去累极了!来稳我吧,宝贝们!”
这样慈爱的话语,亲切的关心,立刻让整个家中充满了爱,也感染到了每个人。于是女儿们迅速地坐好,和母亲一起享受晚餐。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不是自然而然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母亲用心的关怀和呵护,才让整个家庭的氛围非常融洽。自然,女儿们的人格也受到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马奇夫人的感染和熏陶下,四个女儿各尽其职。梅格做家教贴补家用,乔耐着自己的性子陪伴脾气古怪的姑姑,贝丝整理家务,艾米去学校学习。平日里,他们各自为自己的爱好而努力,同时组织丰富的家庭活动。
长大后,梅格为了追求爱情甘愿贫穷;乔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作家并和丈夫一起开办了学习;贝丝坦然面对死亡,不想拖累家人;艾米同情贫苦人民做了慈善事业。
如果没有小时候良好的家庭氛围,成年之后女儿们又怎么能够拥有健全人格而获得爱情事业上的圆满心灵上的富足呢?所以,家庭和谐氛围的营造,是孩子培养健全人格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土壤。唯有给孩子一片沃土,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
3、家庭教育内容健全个体人格
家庭教育包括很多方面,包括个体学习知识、培养行为习惯及良好品德的培养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培养。一个人的人格,能够让他在做事和生活上形成自己的风格,也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说中马奇的父母在家庭教育内容上,更加注重的是女儿们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马奇夫人在乔的厨房实验失败后,教育她 “学习做家常菜对每个女人来说都是有用、必不可少的。” 马奇先生在圣诞夜和女儿们聊天时也说道:“我很看重女性的看家本领,它比一双白嫩或是时髦装饰的手更能让一个家庭幸福。”
马奇父母从小就培养女儿们做家务的技能和习惯。而且在生活中也会去塑造女儿们的美好人格。女儿们各自有自己的天赋和爱好,马奇夫人没有阻止,而是全力支持,不管他们自己做出来的成绩怎样。
这一点和现在很多父母是截然相反的。现在孩子的竞争激烈,很多父母们花了很大的心力在孩子知识的教育上。
· 他们送孩子上各类补习班,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感兴趣;
· 他们不让孩子做家务甚至越俎代庖,忽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 他们甚至放任孩子的不道德行为,让孩子形成错误的道德价值观和金钱观.......
但是,父母们却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中心是品德,对孩子行为习惯和人格的培养才是不可或缺的。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第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所以,为了健全孩子的人格,父母在家庭教育内容上,千万不可本末倒置。
三、家庭教育对人格塑造的现实意义
《小妇人》中马奇夫妇坚定乐观的榜样作用以及循循善诱正面的鼓励教育为女儿们的成长上好了人生最重要的大课。而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也是养育四个女儿的母体和健全人格的象征。其家庭和谐的氛围与正确的家庭教育内容更是为女儿们的人格健全锦上添花。这样的家庭教育给现在的父母带来了启示。
1、父母的言传身教和示范作用
马奇夫妇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虽然整部作品对马奇先生的着墨不多,但他任然是女儿们思想和道德的支柱。他生活清贫却正直善良,又充满智慧。正是这样一位有耐心负责任从不抱怨又乐观进取的父亲给女儿们树立了榜样,让孩子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
而马奇夫人的也是女儿们的标杆。她善良无私,在丈夫从军的日子里,她撑起了整个家庭。在女儿们的成长过程中,她默默地引导女儿们从叛逆的人格转变为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自制力的自我,并且为女儿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婚姻观。
因此,父母在孩子的人格塑造过程中,树立好的榜样可以让子女的人格更加健全完整,这有利于他们人格的发展和美德的完善。那么,父母该如何给孩子树立榜样作用呢?
让孩子慢慢成熟和独立
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限制其自由和自作主张的权利,等到逐渐成熟后,有能力为自己负责时,再一步步让他独立。
不在孩子面前争吵
父母如果都比较容易冲动,一定要控制好,学会用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因为孩子是容易从父母的争吵中塑造自己相同的性格的。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尊老爱幼
想给孩子做到榜样作用,尊老爱幼一点都不为过。给孩子做好带头作用,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
做到守时守信
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特别是孩子。这样才能给孩子留一个很好的印象,给孩子树立好的人格标杆。
2、分析孩子的性格与正面鼓励教育
马奇夫人很希望自己的女儿成为有气质懂礼仪的漂亮女性。所以她要求女儿们待人友善有思想和理性,而且要孝顺顾家。
因此,在女儿们年少时,马奇夫人就培养了她们缝纫做家务等能力,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技能。与此同时,马奇夫人会花时间去了解每个女儿人格上的缺陷,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健全人格。
在《正面管教》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正面教育的核心:让孩子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成长,成为有责任、有能力的人。
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呢?
让孩子坚信“我能行”
想要孩子的个性人格更加健全独立,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孩子的个人认知能力,让孩子相信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能够成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这里就需要父母学会去关注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多爱孩子一些,给他们足够的爱和重视。
让孩子肯定自己的影响力
在遇到问题时,有些孩子只会坐以待毙,而有些孩子会选择主动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让孩子有“我是能够影响事情发展方向的” 的感知力,他们才能够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俗话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学会沟通和交往,是一个孩子必备的技能,这也是完善孩子的人格的一个方面。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处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的赞美,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一个人,无论是少年时期还是长大成人,无论是地位卑贱还是高贵,他都渴望受到别人的重视,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赞赏。父母陪伴孩子的人生只有一次,所以,与其控制或放纵,不如花点精力进行正面教育,让孩子的人格更加完整美好,人生更加绚丽多彩。
3、让孩子在实践中主动接受教育
艾米曾经因为虚荣要大摆宴席去招待自己的朋友,马奇夫人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但艾米不听。这时的马奇夫人没有强硬地阻止女儿的做法,而是照着艾米的想法去张罗。因为马奇夫人知道,她要让孩子从经验中吸取教训。
在一家人花费了很多心力准备好了十二位客人所需要的食物和马车之后,等来的却 只有一位朋友。这时的马奇夫人没有严厉斥责,而是和女儿一起收拾残局。然后安慰伤心的艾米:“你感到失望我真难过,但我们大家都尽了力让你满意。”
这个时候宽慰远远胜过严厉的斥责,艾米从心底里接受了教训,就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所以,在孩子听不进建议的时候,就该学会放手,让孩子在实践中接受教训。在实践中孩子能够学会对事情的结 果负责,也能够在实践中吃一堑长一智,在实践中学习进步与反思,孩子可以成长地更快,人格也能日趋完善。
结语
《小妇人》是一部关于女性成长、婚姻、理想追寻的小说,其中马奇一家的家庭教育不仅对四位女性的健全人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开始,更是是健全人格的关键,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