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怀左
五月开始,每天晚上我都会简单规划一下第二天要做的事情,然后将最重要的事情摘出来,写在便签纸上,然后贴在我的电脑左侧。
做事这么多年之后,其实对于持续做的事情,我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节奏感,所以每天,只需要规划一件重要的事情即可。
今天这个标题,不是说我每天就做一件事,如果那样的话,早上起个床就是一件事。这里的一件,是说我只规划最重要的事情。
在我的做事原则当中,做减法,要比做加法重要。
曾经我会把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七点到八点做什么,八点到九点做什么,甚至有更变态的时候,会规划到每半个小时,或者还有每十五分钟。
但无一例外,这种全失败了,因为计划总赶不上变化,而规划那么满,稍微有一点意外,所有的计划都得统统改变。
然后我就换了一种方式,不卡时间而卡事件。
我开始学英语、学设计、学摄影、学双节棍、读书、看电影、写作……我幻想自己成为一个全能的人,然后每天给自己安排很多要学习的东西,买很多书,报很多课,在期待中飘飘然。
也失败了,而且浪费了很多钱。我的相机目前都落灰了,ps软件很多年没再打开(压根没学会),英语已经忘到姥姥家了,双节棍也留在我的家里……
原来我不是什么都可以学会的人,并不是所有期待的样子,都可以实现。
前后折腾了很多年,我明白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在某段时间内,其实我只能做好一两件事。然后我干脆再简单点: 慢慢把日常做的事情形成习惯,那么在习惯的事情之外,我只规划一件事情就好了。
比如今天我还是早起锻炼,上午工作等等,唯一重点安排的事情便是读唐浩明的《曾国藩》。这本书我之前读大学时看过,最近准备再读一遍,今天就开始安排起来。
事情形成习惯后,再去做时,我就不需要再浪费脑力去设计。然后每天只做一件常规之外的事情,对于我来讲,心理负担小,而且也可以认真把事情做好。
可能从本心上来讲,我是个懒人,看到一大堆事情,我会不自觉焦虑。焦虑会带来心烦,心烦后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越来越发现有些东西是由内而外的,就比如做事,心不定时,做事就不顺,假如能力是100%,也只能发挥50%左右。
何必呢,自己给自己找罪受。于是我明白了: 心定则气壮,气壮则力果。
有时候看起来特别努力,朝六晚十,熬夜点灯,事情反而成不了,还把自己身体搞得很累。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也是这样的,眼睛里的红血丝很多,而且每天醒来或者睡去时,脑子里想的就是做事。
我认识的一些人,他们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做事哲学。
就拿我的驾校教练来讲,去年我学车时,他和我说: 勤来少练。意思就是你可以天天来,但每天练一会就可以了,有了感觉就行,然后留给自己的点时间,回去消化。
这个方法我觉得很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摆出努力的状态,一心扑在事情上,就一定会出结果。但往往做事可能体现在方方面面,真正能够让你提升的,也许就在不做的事情,在你的心态上,在潜移默化之中。
我的健身教练在给我拉伸时也和我说:“你的肌肉太紧绷了,要学会放松,状态好的肌肉平时其实是放松的,只有用力时才会紧绷。”
另外他也和我聊了很多和我平时完全不一样的想法,他提到了放松,提到了每天留出空余时间,提到了多玩,也可以去泡澡等放松的方法。
我当时最大的感受是: 真的要多拓展人际圈,不一样的人,可以给我不一样的智慧。
其实我现在就是这样的,安排的少一些,负担少一些,心态好一些,做事会更沉浸,也会更稳,反而容易做出成绩。
今天就分享这些小感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