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月光》会有续作么?”
“如果观众想看的话,有。”
今年夏天,女性题材与悬疑类型剧丰富着暑期荧屏,借由新的视角和特色表达,掀起诸多话题。
由刘紫微导演,五百监制,宋佳、喻恩泰、刘敏涛、黄觉主演的12集网剧《白色月光》,自8月19日起在优酷播出,并于昨日(8月28日)收官。其冷冽的文艺气质与轻柔的女性视角,形成别具一格的“ 她悬疑”观感。
精巧的叙事离不开人的构思,然而,作为剧集主要创作者之一,导演刘紫微却不想过多强调“人为”,在她看来,这更像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在接受文娱头版(ID:wenyutouban)专访时,她还透露了更多有关剧集幕后的细节。
0
1
白
“也许每一个男子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张爱玲的这段话,是《白色月光》散发文艺范儿的剧名来源,也指向了剧集有关婚外情的主题。选择这一主题的原因,则源于刘紫微个人对女性的关注与聚焦。
《白色月光》导演刘紫微
2017年,刘紫微在电影《我心雀跃》中书写下懵懂少女的初恋情结,后来,她便开始思考如何讲述一段有关“女孩长大后”的故事,“现实中有许多女性真的很不容易,既要管家庭,又要忙事业,还要兼顾自身的成长,我想这些都是值得讲述的。”
找准了方向和目标,接下来就是对故事进行构思。
摸索之际,一位女性好友“福尔摩斯式抓出轨”的经历,给了刘紫微些许启发,“这个故事很有节奏感和悬疑感,还有一定的现实反思,让我觉得是可以拍出来的。”
一次故事源泉与创作缺口的相遇,让《白色月光》在构思之初多了些“偶然性”。而这样的“偶然”也延续到了刘紫微与五百商量合作的阶段,“其实我并没有刻意去找他们合作,只是当初带着一个大概的想法和五百见了面。”
“从一开始,我就希望让《白色月光》以短剧的形式呈现,因为 短剧更适合先锋题材,更加极致。巧的是五元文化那时正好要做短剧,也觉得我的想法挺好,我们就顺其自然地开始创作剧本了。”刘紫微说。
尽管刘紫微在项目启动前显得有些“佛系”,可作品一旦开始筹备,她就变得“较真”起来。
在《白色月光》剧本创作期间,团队的编剧阵容一直在调整。“第一个编剧的稿子与我预想的有些差距,写出来的作品戏剧感更强,却不够贴近生活,而且她人在美国不方便沟通,我们就换了两个女孩继续创作。”
对剧本把控严格的刘紫微,在拍摄环节时也有着高要求,其中还有一段插曲——
在距离作品开拍仅剩一周时,剧组原本的造型、美术团队拿出的服装道具等并没有达到预期。尽管时间紧迫,刘紫微还是选择优先保证质量,决定重新招募造型团队,并替换掉部分美术组人员,从设计到交工,所有造型流程全部推翻重来。
最终,在高效运转下,《白色月光》得以按时开拍,剧中的服化道也呈现出不错的效果。但注重品质的刘紫微依然有些遗憾,“如果时间和前期准备更充足,相信许多细节还能呈现得更好。”
0
2
蓝
蓝色代表着忧郁,蔚蓝的大海则为忧郁增添了一丝深沉与澎湃。在《白色月光》中,处处可见的海景不光为全剧奠定了清冷、悬疑的基调,也是映射人心、表达情感的意象之一。
刘紫微说,“大海是有情绪的,这种情绪也是张一心境的表达: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宽广空阔。但人的情感有时是‘收着的’,就像大海的暗流涌动。另外,作为视听语言的一种呈现,海的状态也代表着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并非只是空镜那么简单。”
显然,《白色月光》的视听语言中埋藏着诸多细节。除了大海,一些看似不起眼的道具也可能隐喻剧情走向。例如一包简单的湿纸巾,便是丈夫出轨的“铁证”;一只破碎的玉镯,象征夫妻关系破裂;甚至一对戒指、一张蜡笔画、一座雕塑,都蕴含着对人物心理的描写。
与“高密度”道具、意象相对应的,是剧中大量的留白画面。这不仅是刘紫微个人影像风格的延伸,也是《白色月光》“ 意识流叙事”的侧写:尽量“去情节”和精简台词,主要依靠演员表演和视听语言,来放大人物的内心戏和潜台词。
剧中,宋佳扮演的张一有个特殊的习惯:每逢遭遇现实重压或情感冲击,她都会走进一个无人的角落,从包里拿出一根烟仔细地闻。
张一有孩子,丈夫不抽烟,“只闻不抽”是她为融入家庭做出的妥协。但她也无法彻底扔掉那包烟,只因焦虑时刻充斥在这个女人心里。刘紫微说,这个习惯代表着张一心中的不得已,多方的重压剥夺了她的自由,哪怕只是些小小的私欲。
为了更细致地捕捉一名处在婚变漩涡中的女人心理,在设计动作以外,刘紫微有时还会参与到摄像工作中。例如张一游泳时的水下镜头以及她逛夜店前化妆的画面,都是由导演亲自拍摄而来。刘紫微认为,这些都是值得品味的“ 细致的情绪流动”。
在通过镜头拓宽叙事空间的同时,《白色月光》也借助手持拍摄的“呼吸感”,为剧集赋予悬疑色彩。但针对“悬疑剧”这一标签,刘紫微却表示不太认同,“我并不想给《白色月光》多么明确的标签或定位,因为 它代表的只是一种情感的输出。或许看起来有些抽象、笼统,但女性的情感世界可能也正是这个样子。”
0
3
黑
揭露一场婚姻破碎的真相,本质就是还原人物“黑化”的过程。通过事先埋好的悬念,《白色月光》呈现出抽丝剥茧的叙事节奏。刘紫微说,“剧集的前后六集是相互对应的,每个角色都像拼图一样,用各自视角来还原整个真相,观众也才能理解张鑫、杨雁为何走到这一步。”
作为婚变的受害者,张一也经历了一场从“白”到“黑”的转变。她本是一名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成功女性,却在怀疑丈夫出轨时,翻手机、跟踪、偷拍……用自己曾经不屑的方式验证猜测。
第一次直击丈夫“出轨”后,她躲在车里嚎啕大哭,完全无视坐在身后的女儿;第二次,她找来闺蜜,双眼含泪地诉说内心的苦闷与不解;第三次,这个女人已经没有了眼泪,只是通过摔手机泄愤;第四次,她干脆策划一场“阴谋”,将丈夫出轨的事实曝光。同时,她也终于点燃了那支许久未抽的烟……
“宋佳的哭戏真的给了我很大震撼,每一次哭的程度不同,但情感都十分充沛。”谈及演员表演,刘紫微还分享了选角思路,“这是一群非常成熟的演员,有些剧本里没有写的东西,他们能凭自己的理解演绎出来。之所以选择喻恩泰和刘敏涛,正是看中了他们在表演上的‘ 欺骗性’。”
剧中,喻恩泰和刘敏涛既呈现了张鑫、杨雁作为“慈父”“慈母”的光辉形象,也演绎出一对出轨男女的苟且与胆战。 但相比于展现“是”与“非”两种极端,刘紫微更看重人物在道德两岸的徘徊。
“我不愿意给角色和演员贴标签,就像‘小三’‘渣男’之类的,尤其不能让演员带着这些标签去表演,会失去层次感。另外,张鑫和杨雁其实代表的是两个懦弱的中年形象,他们更贴近现实生活,还显得更有立体感。”
通过为人物设置黑白两面,《白色月光》在反转与矛盾中呈现出更强的戏剧张力。但在故事以外,刘紫微还要面临一场“黑与白”的辩驳。
在剧集弹幕中,时常有质疑之声飘过,这些都被刘紫微看在眼里。“在题材上,有关婚姻的人和事其实就那么多,要完全出新是不现实的。在导演风格上,可能许多观众之前没有看过我的作品。《白色月光》是这样,以后我也还是这样,大家慢慢就理解了。”
在回应争议的同时,刘紫微也分享了收获,“拍摄《白色月光》总共用了58天,平均每5天一集,时间基本是充裕的。但现在很多韩剧、美剧都是7天、12天一集,有更长的周期去打磨。希望未来行业能给予更多时间,相信我们所有的提升空间都能得到落实。”
轮值编辑:彤仔
作者:任拾
编辑:月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