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蒲塘村

2019-06-10   以郑视听

农历己亥年四月廿八,阴有小雨,诣访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蒲塘村。

蒲塘十景之一“孺子芳亭”

蒲塘村,是徐氏血缘聚落,位于江西金溪县琉璃乡北部,三面环水一面傍水,旧时又称菖蒲塘,因村前有九塘盛长菖蒲而得名,清代属归德乡十六都。在村西水塘边上新建仙村画廊广场,广场中央有南州徐孺子雕像,以示蒲塘徐氏尊奉徐孺子为远祖。《蒲塘徐氏宗谱》:“后唐清泰乙未年(935年),大中大夫徐慕贞辞去安徽寿州长史之职,从临川岭后,迁至此处结庐隐居。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徐孺子十七世孙徐毓昌为临川令,遂家临川岭后。再传九世为蒲塘徐氏始迁祖徐慕贞。”

西成门

由铜峰古庙牌楼入村,抵达村庄西边仙村画廊广场,停车步行数十米有一座关门,为硬山顶建筑,门楣上匾额是西成门,紧邻增益山房,旧时蒲塘四方各设一座关门,现仅存西成门和村庄南边临水而立南薰门,东作门和北钥门早已不存。

古墓

臬宪坊、文宗坊

一路上,村中的部分古建筑正在实施修复工程,巷道及水塘四周亦作重新铺设石板或卵石,在村庄北边花园山位置还新建有一座戏台和两座门楼,戏台正前方是一座古墓,两侧则是新建的臬宪坊和文宗坊,分别为明永乐九年应天榜解元、永乐十年进士徐则宁和明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徐善庆所建,二者样式相仿,面阔三间三楼砖木结构,当下村庄正在逐渐恢复旧时孺子芳亭、大夫清沼、黄石仙踪、友桥灵龟、花园乔木、铜峰古庙、蒲池夜景、阳岭朝云、东山樵唱、西畈农歌“蒲塘十景”风貌。

臬宪坊

臬宪坊匾额为花萼相辉,楼面上题诗《送徐则宁先生赴任》岁晏梅梢玉,都门看去尘。拜官辞北阙,持节向南闽。雨雪三山少,风霜一道新。想应行八郡,骢马踏青春。

文宗坊

文宗坊匾额为京兆文宗,楼面上题诗《送龙冈公守汝州》杯酒蒲塘路,驱车上汝州。丹符分半虎,霜刃试全牛。志劢羔羊节,心怀抚字忧。殷勤道榜语,仰副圣明求。

东海传芳

迎薰集瑞

圆井代表凤

方井代表龙

其实,蒲塘村庄格局肌理清晰,历史环境要素十分齐全,古树、古井、古塘、古庙、古祠点缀其间,有一方井与一圆井分列众塘之首蒲池两侧寓意龙凤呈祥,更有数十栋明清时期传统赣派建筑数环绕蒲池东岸和北岸向后延伸排列,以各房聚族而居相对独立形成若干建筑组团,在一些居民门楣上有徐氏郡望堂号的匾额,如东海旧第、秀拔南州、芳传东海、容台世望等,至明朝鼎盛时期,号称“千烟之厦”。

蒲池

名荐天朝

在历史上,蒲塘徐氏人文盛兴,村中设有众多私塾书院,现存有增益山房、玉成书舍,培养造就诸多科举功名仕宦学者,故在蒲池北岸的世宦祠上堂还悬挂有“文武世家”匾额,而且在村中亦有诸多表彰科举功名仕宦政绩的历史建筑,如名荐天朝牌坊、进士第门坊、登科门坊、外翰第、大夫第等,以名荐天朝牌坊最为著名,2018年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荐天朝牌坊位于村庄南边蒲池西岸,坐西朝东,四柱三间五楼,明朝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为表彰徐积善捐粮赈灾义举而建,是金溪县现存年代最早的牌坊之一,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征。牌坊上字板刻有圣旨全文:“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国家施仁,养民为首。江西抚州府金溪县儒学增广生员徐积善,时遇饥馑,能出谷四千五百石用助赈济,有司以闻,朕用嘉之,今特赐敕奖谕,劳以羊酒,仍免本户杂泛差役十年,尚允蹈忠厚,表彰风俗,用副朝廷褒嘉之意,钦哉,故敕。洪熙元年五月十九日。” 名荐天朝右边小字为:“洪熙元年孟冬朔吉抚州府知府王崧 金溪县知县王勋”,左边小字为:“湖州湖推官门婿张应雷书 同为 辟荐增广生员徐积善立”。

南薰门

文天祥《思莆塘》

在南薰门前方蒲池边上新建一道墙体,上写宋代文天祥《思莆塘》:“扬旌来冉冉,卷旆去堂堂。恨我飞无翼,思君济有航。麒麟还共处,熊虎已何乡。南国应无恙,中兴事会长。”据史料记载文天祥从未到过金溪,而且天下蒲塘并非仅金溪一处,其所思蒲塘另有所指,这里却将其张冠李戴。

世宦祠

同治版金溪县志

虽然蒲塘徐氏一族不乏进士举人、从政为官之人,但有学者发现在同治版《金溪县志·卷十七下·选举》中将徐廓等二十余名蒲塘人集中另成一页收录于最后,并在这页前言写道:“【选举附录】戊申志将徐廓以下四十五人并入补遗,以省府志皆无据而子孙亦不能指定也。今亦无从编次仍另录之,附于选举之后。”这种做法有违修志常理,存在蒲塘徐氏家族将某些无可考究的族谱人物通过某种手段强行塞入县志的嫌疑,另外北岸余氏家族亦是如此操作。

登科门坊

大夫第门坊

外翰第门坊

外翰第,是未入仕文人住宅。《客燕杂记》载:“嘉靖中,李攀龙、王世贞俱官西曹,相聚论诗,建白云楼榜诸君诗,人目刑部为外翰林,亦称西台。”由于明朝中期之后有不成文规定“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李攀龙、王世贞诸人结社刑部,与翰林院分庭抗礼,被当时人名为“外翰林”,此名或以此为始,之后亦泛指未入仕文人。另明朝在内书堂读书的宦官员亦常自比为“外庭翰林”。

“福”字照壁

鹿、鹤、福

“福”字照壁

自古以来,蒲塘百姓崇尚道教,不仅在一民居照壁上有北宋道家学者陈抟老祖所书的“福”字精美砖雕,左边是鹿的形象表示禄,右边是鹤的形象表示寿,因此这个”福“字包含福、禄、寿三种美好寓意,而且在蒲塘村外东山脚下还有一座闻名遐迩的铜峰古庙,自元末明初起供奉蒲塘人徐祥可,又称囦默真人或徐神仙,其属正一派,传说其寄意湖山,云游区宇,往来闽粤,常显异能,捍患御灾,振困扶危,乡里遇有水旱疾疫,凡有所求必能解救,深受当地百姓景仰崇拜。在太平天国军队侵犯金溪时,周边百姓纷纷避难于铜峰古庙,寄希望于徐神仙显灵保佑躲过战乱劫难,然而最终还是发生不幸之事,太平天国军队血洗蒲塘,在此避难者未能幸免,死伤无数。

之后有逃难者将此记录:“咸丰六年,避寇金溪之菖蒲塘。邻村皆蹂躏无孑遗,该地独完善,数年贼无一足至。盖地非冲要,贼偶遗之也。乡人讹传有神阴助,远近携家旅居者,络绎不绝。里中黠者,以赁屋蔬粮可得善值,更张皇其说,谓本族有徐神仙默为护佑。有自贼营来者,言贼望蒲塘村,但见红云一片,不知有屋宇居民也。闻者信之,襁负车担,日夕坌至。邑有杨进士、徐解元者,素好仙佛,时同寓其地,因以神道设教,倡设乩坛,请仙卜休,咎仙言此邦福地,不宜他徙。众信益坚,议建醮四十九日,以答神庥。钟钹铿锵,灯烛焜耀,香烟之气,闻数里外。众皆恃为无恐,府君独愀然曰:‘是悬的以为之招也。’天未曙,挈家亟行,甫数里,回望村中,火光烛天,号哭之声,恍震于耳。盖贼已入村焚毁杀戮,千百家无噍类矣。非府君先见之明,则吾家宁堪设想哉!大乱以来,亲友邻里死于锋镝者十之三四,死于疫疬者十之一二,而吾家男女长幼无一人罹斯厄者,固仰徼天幸,而亦府君之德之厚、识之明,足为保家之主也。”

铜峰古庙

1200年树龄罗汉松

铜峰古庙大殿

由于铜峰古庙香火持续旺盛不断,信众在蒲塘铜峰古庙一侧新建佛教寺院,名铜峰寺,如今则是道佛共处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