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中高端,爱驰U5瞄准新能源汽车消费升级。
撰 文 | 熊宇翔
编 辑 | 司马问刀
赶在2019年结束之前,爱驰汽车终于“发车”了。
12月19日,爱驰汽车首款量产纯电动车型爱驰U5在海南万宁上市。当天万宁一度阴云密布,骤雨来袭,爱驰汽车的工作人员在雨中匆匆穿行。即将登台演讲的爱驰汽车创始人兼总裁付强、联合创始人兼CEO谷峰,在彩排环节还在雕琢着PPT。
幸而在发布会即将开始之时,浓云散去,只洒下几粒细雨作为活动的点缀和谈资。这种由忧转喜的转折,多少映射了爱驰汽车坎坷的发展历程。
或许,这还映照着爱驰汽车对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下滑的态势下,如何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思考。
十万价差的逻辑
12月19日晚,爱驰U5的价格正式发布。尽管在成都车展上,U5通过预售提前打了价格预防针,但从19.79万元横跨到29.21万元的正式售价,仍然让现场的观众有些惊诧。究其原因 ,将近10万元的价差在30万元以下车型实在罕见。
19万和29万的汽车分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车企通常会用两款不同定位的车型来完成覆盖,而爱驰汽车试图用一款车“通吃”两个细分市场的做法的确有些反常。但从爱驰U5四款车型的配置中,可以看出爱驰汽车反常定价中的奥妙所在:
19.79万元的U5 ING是基础版,NEDC续航里程403公里,L2+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套件均需选配。
22.21万元的U5 ING+可算作续航里程升级版,其他参数配置与U5 ING相同,但续航里程升级到503公里,达到同级产品的前列水准。
24.79万元的U5 PRO是高配版,续航503公里,前两个车型需选配的配置U5 PRO全部搭载。
而29.21万元的U5 PRO+,则是续航充能版,它通过布置在后备箱的插槽搭载容量18kWh的可拓展电池包,可以额外提供120公里续航,使总续航里程达到623公里。
从官方给出的参数配置表来看,爱驰U5全系标配140kW的电机,科技配置与续航里程才是定价围绕的核心。而价格直逼30万元的U5 PRO+,比PRO版只是多了120公里续航。可以想见,愿意用5万元换120公里续航的人,并不会太多。
其实,爱驰汽车已经表明了设想中的主销车型——在官方APP中,低配的U5 ING与顶配的U5 PRO+都要明年下半年才交付,售价22.21万、24.79万元的两款车才是主力。
路由社了解到,爱驰汽车的可拓展电池包正在匹配整车进行测试验证、申报工作,还需一段时间才能就绪。因此,29.21万元的U5 PRO+,某种程度上扮演着吉祥物的角色,它的目标并不是大卖,而是用高售价来锚定爱驰汽车的品牌。其实,爱驰U5有些反常的定价中,潜藏着这样的小心思:U5 ING定价19.79万元,意味着爱驰希望能在竞争中以“不到20万”的姿态,给消费者实惠感;而U5 PRO+29.21万元的价格,给人的直观印象又是“这是一台30万的车”。
这一定价策略,对应着爱驰汽车联合创始人、CEO谷峰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品牌定位——中高端智能纯电动车。
锁定中高端,底气何在?
在发布会结束后,谷峰接受了媒体采访。论及今年下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他谈到了逆境中的向上趋势——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升级。
自7月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以来,蔚来汽车与宝马的插混系列销量不降反增,刷新纪录,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消费升级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爱驰汽车在出发时,正是看到了这一趋势,因而选择往高端走。
爱驰U5的定位是这样的——“U5是一款定位于 A+级,中高端的新势代品质SUV,面向追求高阶品质生活的‘新势代中产’人群。”
对于如何抓住中产们的心,爱驰从硬到软做了不少工作。
在硬件层面,比如独创的可拓展电池包,比如上钢下铝的混合车身,比如全车22个智能驾驶传感器等等,都在为爱驰汽车的高端形象添砖加瓦。
在品牌调性方面,爱驰汽车成立之初便力邀奥迪中国一号员工、“quattro之父”Roland Gumpert加盟,自建工厂时与西门子合作按照工业4.0的标准建设。这些举措让爱驰汽车充满了“德味”。
在软件层面,爱驰U5上搭载的L2+智能驾驶(包含高速公路驾驶辅助)、AI生物识别等都是有区隔度的新技术。
在服务层面,广州车展期间,爱驰专门发布了服务品牌诺道,承诺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这也是高端品牌们日常提及的新理念。
当被问及爱驰打响品牌的王牌是什么时,谷峰首先提到了对消费者的洞察。他认为,当下的汽车消费者十分理性,“不会为非常炫酷的东西去买单”。他还表示,汽车产业的核心是规模。
在这种理念驱使下诞生的爱驰U5,看上去很均衡,它并未剑走偏锋,而是把绝大多数消费者关心的体验向上拔高一截,由此来立住自己的中高端人设。
谷峰还称,造车新势力在品牌塑造上没有传统车企的负担,不需要花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才树起一个品牌。
不过就目前而言,爱驰的高端品牌形象尚在建设初期。原因一方面在于,新车刚刚上市,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还不够;另一方面则是,支撑爱驰汽车高端形象的一些技术,尚未完全就绪,除了上文提到的可拓展电池包,爱驰汽车的L2+智能驾驶技术仍在调试中,会在明年2月份通过OTA的形式更新。
欧洲将成重要战场
从很多方面来说,爱驰与其他造车新势力是相似的。但在目标市场上,爱驰很独特。绝大多数新势力的“出海”都是泛泛而谈,但爱驰决定来真的。
事实上,爱驰已经在德国慕尼黑建立了销售公司,为出口爱驰U5做准备,有部分爱驰U5拿到了欧洲汽车牌照正在上路路测。此外,爱驰汽车今年还进行了工程样车横穿亚欧大陆的挑战,一方面为品牌建设出力,另一方面则是期望开拓欧洲市场。
谷峰在采访中称,在欧洲,与爱驰U5同级的电动汽车市场仍是空白——往上是7、8万欧元的e-tron、EQC,往下是3-4万欧元的两厢小车(比如日产LEAF 聆风)。而定位为紧凑级SUV的爱驰U5,在欧洲定价或为3.5万-4万欧元,暂时难觅对手。
基于此,爱驰汽车将把欧洲作为中国市场之外的另一主要市场。谷峰透露,在爱驰U5的正式售价公布前,爱驰汽车在国内拿到了超过3000张“盲订”订单。他称,如果明年在国内与欧洲的交付数量达到目标,爱驰将在造车新势力交付榜中名列前茅。
不过,对爱驰汽车来说,进军欧洲市场意味着直面许多大型车企都未能完成的本地化挑战。首当其冲的,是面对法规与标准的挑战。
在爱驰U5上市之前,爱驰汽车将一台U5工程车送至欧洲进行了ENCAP碰撞测试,始料未及的是,最终的测试结果为三星。ENCAP官方给出的信息显示,爱驰U5对驾乘人员的保护得分率在70%左右,而行人保护与安全辅助方面的得分则为45%、55%。
对于这个略显尴尬的成绩,谷峰解释称,爱驰汽车对ENCAP的碰撞规则了解不够,而送测的车辆并非最终量产版,没有进行欧标的模拟碰撞测试,准备不足,最终造成碰撞成绩不理想。他透露,目前爱驰正在对产品进行持续地优化改进。
“我们还会把下一款车型再送去挑战”,对上次的挫败,谷峰显然心有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