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张传宇 编辑 | 老司机
许多人问我,什么车最配得上上海的气质?一直以来,我都给不出一个很恰当的答案。
自19世纪中叶开埠以来,上海逐渐在商贸往来、城市建设、市民汇聚中,形成了融汇东西方文化的独特气质,素有“魔都”之称。这种自带魔幻节奏又多彩面向的城市性格,一辆车又怎么能涵盖和匹配呢?
于是,答案一直是待定和暂缺。
我们不妨先回到“魔都”的出处。
上海“魔都”称号的由来,与东邻日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早在20世纪初,旅居上海的日本作家村松梢风的畅销小说《魔都》正式发表。第一次以魔都称呼上海,形容上海那种错综迷离的日常世相。也正是从那以后,魔都便开始与上海划上等号。
当然,加之日本历来与中国同属东亚汉文化圈,从明治维新开始,又进入福泽谕吉所倡导的“脱亚入欧”的现代建设,双方对都市文化的认知方面,存在天然的“共情”,也就不难理解。再加上地处吴语区的上海话与日本语之间的近亲关系,又让这种心理认同更近一层。
在“汽车”这个现代化工业制品上,这种“亲近感”和“认同感”再次得到了延续。
譬如,日系车在人性化的设计、车内空间塑造、燃油经济性等方面的普遍特征,就与素来“精明”的上海人的消费心理非常贴近,也部分地塑造了国人的选车观,甚至,还影响了一大波自主车企的发展路径与产品方向。
由此,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一辆车想要匹配魔都的日常世相和城市气质,踩准自带魔性的节奏,我们可以暂时划定以下3条由内到外的评判标准:一,具有高级感的品牌调性;二、具备多样化的产品性格,三,呈现年轻化、科技化、人性化的设计倾向。
想要同时匹配上述条件,日系品牌混动车型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备选项。就像当年丰田旗下第一代普锐斯PRIUS风靡好莱坞和洛杉矶。
春节前,路由社拿到了一台第八代凯美瑞混动试驾车,通过与它在上海市区多日的朝夕相处,我相信找到了一个不错的答案,聊备一格。
接下来,且听我们一一分解。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汽车大抵也是如此。曾经,有一个不成文的共识,流行于国内汽车圈。以大众桑塔纳、奥迪100为先导的德系车,启蒙了中国的乘用车制造,由此带来的标准和价值观,逐步渗透到了市场的边边角角。与之相反,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同样风靡中国的凌志和皇冠,又让国人见识了日系汽车同样可以具备有别于人的极致、个性、雍容的另一面。
近些年,丰田系产品正在经历的急剧变化,某种程度而言,只不过是一种血脉的回归,这一点,从全新第八代凯美瑞身上足可窥见一斑。
比如,在外形设计上,第八代凯美瑞有了大胆突破。尤其在前脸设计方面,相比以往几代传统的中网设计,新一代产品在尺寸上更为宽大, 风格上也更显异端。其中,混动运动版更显科幻,类似星球大战中克隆人的装扮,而豪华版的大嘴,相比七代改款,则精致中透露着犀利。
这样的设计风格,在以往的丰田车上很难看见(尽管,新一代雷克萨斯上的激进和夸张设计,已经推行了不少年)。或许早在设计之初,丰田就打算紧跟雷克萨斯的步伐,以响应消费升级的中国车市面向年轻化、高端化的快速转向。所以第八代凯美瑞才会有如此前卫大胆的尝试。而这正对应着上海城市性格中前卫的一面。
同时,犹如上海对石库门和弄堂的珍视与保护一样,凯美瑞仍然也有保守的一面。在车内,你可以看到颇具年代感的旋钮和实体式按键,也可以发现相对传统、不容易上手的车机系统。
或许,类似中国古代“交领右衽”、Y型的中控设计风格,是一种与传统文化的主动融合。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凯美瑞在设计思路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前卫和大胆。
如果说造型设计是一辆车的外在型格,技术就是这辆车性格的底色。至于,要如何准确评价一辆混动车型的型格和底色?电机系统与发动机系统的匹配度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
事实上,这并不是混动技术在凯美瑞上的第一次出现。早在2006年,底盘代号为XV40的第六代凯美瑞,就已经推出了凯美瑞家族的首款油电混动车型。彼时,混动版凯美瑞所用的动力系统由一台150马力的2.4L汽油发动机和一台143马力的电动机组成,协同工作时,它们能够输出190马力的最大功率。
经过两代车型的接力发展,第八代凯美瑞在结构上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变化,采用的依旧是并联式的传动结构,发动机和电动机通过行星齿轮进行连接啮合。两者既能最大限度单独驱动车辆,也能共同协同工作。在多种工作模式之下,第八代凯美瑞混动版拥有了复杂多变的产品性格。
比如,在市区复杂、拥堵的路况下行驶,第八代凯美瑞混动版很好地做到了低油耗。但是,另一方面,因为采用了小容量镍氢动力电池的原因,其纯电模式下只能行驶几公里,这也导致整车在高速工况下,发动机会提早介入,从而增加一定程度的油耗。于是,考量成本之后的工况平衡,成为混动凯美瑞的独有性格。
在连续多天、综合工况下的油耗测试中,这台B级轿车取得了6L/100km的不俗油耗。只是,对于那些在高速工况下行驶较多、而预算又相对吃紧的车主而言,这或许并不是一个最佳选择。
另一方面,抛开系统特性、油耗的角度,第八代凯美瑞混动系统的匹配性,相比前一代又有一定的提升。这也是混动凯美瑞所固有的成熟性格。
比如,在Eco模式下,发动机的介入会相对迟缓,同时,因为自吸的原因,即使介入也表现得相对顺滑,甚至猛踩还可以营造小型涡轮机的感觉。而在Sport模式下,电机的输入弥补了发动机低转的无力,反而在全转速区间,能带给驾驶者畅快的自吸乐趣。
最后,有一点要吐槽的是,在城市跟车工况下,第八代凯美瑞的发动机与电动机有着交代不清的并行运转,导致在深踩刹车之后,存在稍强烈的闯动感。由此可见,容忍成熟中的不足,这或许是混动凯美瑞的又一产品性格。
提升里偶有不足,平衡里又有专注。如今,年过不惑的第八代凯美瑞,一面像个生气勃勃、能与时代保持同步的少年,一面又是稳健持重、始终忠于自我的大叔。
正如著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德所说:“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是看你头脑里能否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能保持正常行事的能力”。或许,正是基于类似的一流智力,历经八代演化的凯美瑞才能具备更多样、成熟的产品性格。
当我们驾驶着第八代凯美瑞混动版,游走在魔都的灯火阑珊与市井繁华之中,自然会切换到一种感性的视角。这种“混合”的性格,准确来说不是闷骚,也不是故作清高,更像是上海本土作家金宇澄《繁花》里的那声“不响”。以上海人为代表的一种江南处世哲学:一种不表达的表达,一种不做决断的决断,也是对未知始终保留分寸、保持主动的态度。
踩在魔都节奏上的第八代凯美瑞混合动力也像一位“不响”的男子,耐琢磨,看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