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著名心理学家十年研究告诉你:为什么不能表扬孩子

2019-07-25   兔小悦亲子学院

前段时间,日本一档综艺上播出了这样一段实验:一个内向、不自信的女孩,在被人连续夸奖了50天后能否变好看?女孩选择了一位英俊男孩老师辅助,她从一开始地不愿摘下口罩,到最后大方地与人交谈,整个人的气质真的变化很大。

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这个实验,会觉得这是个啥?这说不上是实验,样本量太少、没有对照组,没有严格的变量控制,然鹅,说实话,这个“实验”的结论还是比较“科学”的。

心理学上,有两个比较经典的心理学效应可以为此做佐证: “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个效应指的是: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所以,天天被“夸”是真的会变美呢! 当然,这种夸奖可不是阿谀奉承、拍马屁那种,不然会垮掉。接下来,就要说说这种关于夸奖的艺术,此处划重点:夸大人和夸孩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

1、 怎么夸孩子?

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有个研究,表明:“表扬,会让孩子的成绩变得更差!”

在过去的10念,卡罗尔·德韦克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在研究中,她将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再完成一项简单的拼图任务后,都会得到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比如:“你很有天分,很聪明!”,而另一组孩子都会得到一句关于努力的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接下来对这些孩子进行第二轮、第三轮测试,并在测试中加大难度,让孩子们遭受挫折。结果发现:

(1)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勇于面对挑战,进行不同尝试,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

(2)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在实验中束手束脚,不敢犯错,退步了大约20%。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

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表扬他们会“害”了他们。

如果我们经常夸奖一个孩子“聪明”,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个“聪明”的人,但是“聪明”其实算是人的天赋,意味着不用付出太多的努力,就可以轻松地完成一件事情。如果尝试更难的或者新的挑战,则有可能失败,就可能会夺走“聪明”这个标签。这些所谓“聪明”的孩子,自然就会永远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不敢于去尝试新的挑战,不思进取。

而如果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取得好成绩或者完成任务,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如果下次任务失败,会归因于是自己不够努力了,这样的夸奖反而能激励孩子在面临一次次挑战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直到挑战成功。

在TED的一次关于“我们要表扬孩子,而不是鼓励孩子”中,研究者提到:不同的沟通方式,造成了孩子不同的思维模式。

表扬促成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也就是说,具有这样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无法改变的,在困难面前很容易感到无助。而鼓励促成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具有这样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而遇到的一些挑战是来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具有这样思维模式的人比较容易成功。

心理学家发现,这样不同的沟通方式就已经产生影响了,最关键的是,父母培养了孩子下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

所以,以上说了那么多,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我们在夸孩子的时候,不要以结果取向,而是要以过程取向,比如就如上文实验中。

以下的夸赞孩子的句式,爸爸妈妈请自行完型填空:

1、妈妈看到你在……的努力了!真的很棒!

2、因为你自己的努力,所以你……

3、这次你自己穿上了鞋子(很具体的事情),很厉害哦!下次也要自己穿鞋子好不好。

4、你要一直努力,才能算的是真正的漂亮(替代只是单纯夸奖相貌)

说完了夸孩子,那我们要如何夸大人呢?面对虚荣的“成年人”,我们得反着夸人!

比如夸配偶、同事、朋友呢?如果夸孩子的方法用到了成人的身上,这可能就不那么奏效了。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在工作上取得了成功,你会愿意听到其他人对你说:你真的很努力呢!你的努力让你完成了这个任务!哈哈,我想没有哪位大人愿意听到这种话吧。

努力?我是个天才好吧?!如果老公对你说:“你真美,你的努力让你一直这么美!”你还不让他跪搓衣板去吗?!

相对于孩子,成年人更愿意听到的是:“你真的很能干呢!”“你好聪明啊!”“你太适合做这件事儿了,你很有天赋呢!”“你真美!”(当然这种夸奖是在我们真正地做好了某件事情的基础上)

这些夸赞不会对我们成年人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反而会让我们“误认为”自己真地某件事情上很有天赋,或觉得自己“很美丽”,然后就会在这些事情上多花点心思,让自己努力朝这个标签靠。这就是所谓的吸引力法则,经常正面的暗示,兴许真的都能实现了呢。

所以,面对你爱的人,请快夸夸奖,要发自肺腑地。

我们是清华爸爸、北师妈妈,7年top1教育学专业训练,6年顶级母婴媒体深耕,倡导“轻育儿,反焦虑”!分享关于育儿与自我成长的独到见解,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