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庆余年》是部质地上乘的国产剧,但最近超前点播事件却将其送上了近日影视圈的风头浪尖。无论是腾讯会员还是爱奇艺会员,如果想要再多看6集更新的话,就必须二次付费,购买超前收看的特权。
如此玩法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特别是对于已经付费一次的会员来说,感情上觉得难以接受,而同样的套路在《陈情令》大结局上早就出现过,据悉,这一付费超前点映曾经帮助腾讯视频创收1.5亿,收益十分可观,难怪会如法炮制。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付费超前点播的同时,网上也流出了《庆余年》的盗版资源,有网站直接打包出售,最低的只要1.9元,最高的也不过30元。腾讯视频迅速展开正版维权行动,这就让盗版这个话题再次映入大家的眼帘。
盗版的前世今生
说起盗版我们影视迷最是熟悉不过,作为一个观众,一路成长过来,总是或多或少跟盗版资源打过照面,特别是在盗链下载如此频繁的今天,没有看过盗版的观众确实很少,曾几何时只需要去影视网站或是论坛,就能够方便快捷的找到BT种子,并在很快的下载速度下完成高清资源的下载。
最初我们接触的盗版资源大多数来自国外的网站,历经字幕组的汉化,而后一步步来到观众的硬盘,成为个人的珍藏。这在野蛮生长的观影时代,确确实实滋养了不少中国观众的审美品位,借此成长的无数观众也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看完之后也会由衷地感叹一句“真香”。
就像盗版资源是舶来品一样,盗版技术本身也是舶来品,无论是早期的VCD,还是近几年广为流传的720P和1080P,包括正版资源的加密技术和解密技术,国外的前辈影迷们早就为我们铺好了路,一切似乎都是顺理成章。但盗版终究是盗版,在正版维权的攻势之下,终究是见不得光的。
盗版的罪与罚
若是换在以前到也还好,大家关于正版的意识是比较淡薄,习惯免费的观众只愿意去看免费的资源,认为付了网费就可以免费享用一切互联网资源。伴随三大付费平台的崛起,已经国产电影的越来也多的上映,维权的呼声也就越发的强烈,关于盗版的围剿之战也就变得越来越激烈。
此番《庆余年》超前点播事件固然有吃相难看之嫌,但1.9元即售卖盗版的做法才更不可取,如今拍一部好剧的成本,丝毫不亚于一部国产大制作电影,这其实会对制作方和平台造成很大的损失,具体有多少都是难以估量的。
很多人并非没有付费的意愿,但是盗版扰乱市场的售价令观众难免心动,很容易中招,其实有正版资源就尽量不看盗版资源,已经是很多国内观众的共识,能电影院看到的电影尽量不在网上看枪版。
类似的问题在《权力的游戏》第八季开播时就已经发生过,盗版本身的下载数据,已经远远超过HBO电视台正版收看的人数,因为维权的难度很高,HBO也感到无可奈何,当中的损失究竟有多少,我们也不得而知了。
盗版的矛与盾
关于盗版我们还是有着颇为复杂的心态。一方面有着怀旧的感情,毕竟很多观众都是看盗版资源长大的,关于“学习与交流”的字幕都是深有体会,心里都知道盗版不好,但身体总是很诚实。渐渐经济独立之后,很多人也乐意买票,或是冲一下三大平台的会员,但是有一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就是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与电影资源的匮乏之间的根本矛盾。越是优质的电影资源越是难以得到满足,有些电影在国际上拿奖了,但是等到了国内上映可能需要大半年的时间,就算上映了可能难免要进行重新剪辑一下,看到原汁原味的完整版可能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
再有就是,国内院线尚无匹配的电影分级制度,很多影片因为尺度的问题,在引进这一关可能就要折戟沉沙,也就是说很多国外的优质影片国内是无法看到的,还有一大批国内外的老电影也很难在商业电影院看到踪迹,这就造成了一个巨大的空白,怎么填充始终都是一个未解之谜。
不想看盗版,可是有些电影根本就看到正版,去戛纳电影节看正版?去国外看正在热映的正版?或是去国外的电影资料馆查找?这对于目前广大的中国观众来说,仍然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如何构建一个正版的电影资料库同时又能有拥有足够体量满足亿万观众,确实是一件当务之急的事情,否则的话,有需求就有市场,盗版还会屡禁不绝,从这角度来说的话,盗版的矛与盾是一场始终尴尬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