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米的小巷,3块钱的卤面,却封存着昆明30年的城市记忆

2019-04-23   昆明美食联盟

300米长的老街、3元的卤面、30年的记忆

对于吃货而言

这样深藏于小巷的美食

才能找到属于这个城市的味道

对于懂吃的本地人来说,碗里放着的不仅仅是美食,而是这座城市文化最为浓缩的体现。

吃货走街窜巷就为了齿间的一抹安逸,在昆明的城市里,还有大量的小村分布,这里有老昆明的缩影,更是吃货的天堂。

300米的街道,潜藏着30年前的城市简影

凤凰村能被很多人记住,也是因为吃的缘故,凤凰村里的一条主街凤凰巷,就是昆明市区为数不多的老旧城中村的一条小巷。前有仅剩下地名的“穿心古楼”,后位于“双龙桥”的中间,紧靠北京路的一个城中村小巷。

凤凰村曾经热闹非凡,曾经市民熙熙攘攘,却没能逃脱变成城中村的命运,如今只剩下300米的老街巷子,也许将来它会在城市改造中慢慢消失,仅剩下一点记忆……


从凤凰巷低矮拥挤的建筑抬头看,缝隙里还可以看到天空的湛蓝和飘浮的白云,也能看见不远的高楼大厦。

近在咫尺,尤像两个世界。

凤凰巷保存的部分老旧房子,楼与楼之间的距离特别拥挤,那么近的距离,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

去年流行的复古风,这里原版呈现,蜘蛛网状的电线杆线密密麻麻,陈旧的红砖墙尽收眼底。


如此零碎,又如此完整,他们老了,青春也离席了,但是那碗面还在。


除了常驻的昆明本地人外,还有为生活奔波的身影,在这一住就是1年、2年……

希望用自己的辛勤劳作,可以在昆明生根,有个属于自己的家!

就在这条平凡巷子里,用历史的沉淀、味蕾的记忆,上演了普通人的平凡故事。


3块钱的卤面,保留着30年前的味蕾记忆

这里除了城市气息的浓缩,也有味道的记忆,更像是城市冰封的一个角落,保留着这个城市30年来不变的味道。

来坚守了30年平凡却传奇的丁记囟面馆觅食,享用昆明家常煮品小吃。

让味道改变心情,从味道中求得快乐,并非食物入口,仅当裹腹之用。

说她平凡:藏于700米深巷,铺面50平,12张桌子,30年只卖同款产品,没有创新,只有传承。

说她传奇:30年每天坚持早上6点30分开门,卖到中午14点沽清,30年坚持不变的味道,30年坚持传统的制作工艺,30年坚持不变的食材品质,30年坚持不变的餐具消毒方式……

这样的坚持,不小心坚持了30年。

主理人是一对60岁的老夫妻,住在这家店后面的楼里,现有后人一起帮忙打理,坚持的还是那份初心,还是最初的味道。

流水化的工作,每天卖几百碗米线和面条,但是工作平台条理清晰,每个人都密切配合,就算排队很长,但是等待的时间并不长。

30年的店,传统的大众饮食,卖的产品以米线、面条、饵丝为主,简单的东西越能看见匠心。

肠旺、焖肉、脆哨、杂酱、肉皮、血旺,用传统的烹调方式制作。

旁边有调料台,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增加韭菜、葱花、酱油、醋、辣椒。温馨提示:辣椒特别特辣,请适量。

美食妞亲测,辣椒很辣,如果吃不了辣的,建议慎重,不要手抖。


加了肥肠的招牌卤面

他们家的肥肠没有怪味,用葱油、花椒叶、葱叶、花椒粉清洗,洗干净以后,用清水、花椒和辣子面一起煮,要煮三道。

肥肠全靠这些植物原料进行调味,最后拿酱来炒。卤汁浓郁,肥肠Q弹,肥肠控一定很爱吧,每次必加!

面条有劲道,包裹着浓郁的卤汁水,和焖肉和肥肠拌匀后,下着面条一起吃。

分量有大碗、小碗、小小碗三种选择,在物价飞涨的今天,性价比很高。

麻辣血旺

麻辣血旺(俗称:猪血)在哪都吃得到,但是丁记卤面的血旺足以彰显品质,成为另一道招牌。

不用猪血粉,而用真正猪血烹制,一口咬下,血旺口感略粗糙,有大大小小的气孔,颜色偏深。

用大量的姜丝除腥味,味道也坚持了一贯的重口味——辣。

现在大部分餐厅用猪血粉进行烹制,居然在这家50㎡的小店里吃到小时候的味道

30年可以改变楼宇的高低,事物也在不断变化,但是改变不了记忆的味道。

中国人对食物的情感多半是怀旧,是童年的记忆味道。

无论时间脚步走多久走多远,总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故乡味道。

少儿时故乡的卤面香辣郁浓,口感细腻,大口咀嚼汤汁点点噬咽,让尽舌根升腾,囟面下肚后产生委婉余韵的满足感。

踮脚回望,吃下一碗故乡的囟面,便能够隐约当怀感恩故乡之情。

这是一家关于面条的故事,有匠心、有传承、有时光、有坚持、有传奇,也有平凡……

却是关于情感的故事,味觉的情感,沉淀的情感,匠心的情感,你我的情感。这味道是儿时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