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寄给太子衣服,大臣不解,太子却说:赶紧回京;结果顺利继位

2021-01-31     枕猫

原标题:国君寄给太子衣服,大臣不解,太子却说:赶紧回京;结果顺利继位

虽然俗语有言,“明人不说暗话,”但有时候聪明人与聪明人之间的暗示,却能够让事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恰到好处的暗示和心照不宣的理解,往往可以起到非常不凡的效果。历史上,魏武侯即位时就有着这样一段佳话。

魏武侯

三家分晋,中山国覆灭

随着周王朝愈发衰微,诸侯纷纷争霸称王,各自坐拥一方土地。诸侯国之间国之间更是你争我夺,刀刃相见。春秋时期,晋国一直是诸侯争霸的重要角色,实力更是春秋五霸的佼佼者,晋文公称霸以后实行的三军六卿制,最后,六个卿大夫纷纷结党营私,争权夺利,终于,大权旁落,晋国完全由韩赵魏三个世族大家所掌握,晋国公室名存实亡。

公元前403年,周王室被迫正式承认了赵魏韩三家的诸侯地位,从此晋国不复存在,分成了赵国,韩国,魏国三个诸侯国,战国时期正式拉开了帷幕,新的一轮争霸又将开始。

战国初期,魏文侯励精图治,任人唯贤,重用李悝、吴起、翟璜、乐羊、西门豹等有识之士,在魏文侯的领导下,魏国率先变法,改革旧制,一度成为战国七雄中最有实力争霸的国家。在他的治理下,魏国呈现出了一片勃勃生机,他挥刀阔斧地进行他的争霸大业。

除了争霸大业,魏文侯对于嫡长子魏击也很关注。魏击少时,他就给他安排了儒学大家田子方担任他的老师,魏击也是不负所望,对于一些治国理论很快就能心领神会,很快,年纪轻轻的他就成为了魏文侯治理国家的一把好帮手。

魏文侯

前412年,魏文侯决心开疆拓土,魏击受命前去攻打繁,庞二地,并把百姓迁入魏国。这一年,魏击20岁,这也是他有史料记载的第一场征讨。

中山国的前身是鲜虞,春秋时期,由于多次被晋国所打压,只能迁都,逃离原址。魏文侯即位后,对此地仍旧念念不忘。前408年,魏国意图攻打与赵国接壤的中山国。可是,魏国和中山国并不接壤,若要攻打,还得向赵国借路,在顺利借路以后,任命谁担任将领却成为了下一个难题。恰逢此时,翟璜的门客中了羊,主动请缨攻打中山国。

可是乐舒却在中山国为将,但是翟璜还是选择了信任乐羊,向魏文侯举荐了他。不过,魏文侯对于此事还是稍有疑虑,虽然启用了羊 ,但是仍旧派出魏击征战,监督战事。

终于,公元前406年,乐羊最终还是攻克了中山国的都城。中山国覆灭,随后,魏文侯把这块土地分给魏击管辖,任他为中山君。从此足以看出这块土地的重要性,中山国所在地与许多诸侯国接壤,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战略要地。

乐羊

暗语归国,继任王位

魏击受封为中山君后,由于事务繁忙,交通不便,许久未见父亲魏文侯。某天,舍人赵仓唐进言道,是时候去看看魏文侯了,不能落下不慈不孝的名声,索性魏击就派赵仓唐去魏国拜见父亲,并带上了魏文侯最爱的猎物前去。

此时的魏文侯,年纪渐长,身体日渐衰微,看到赵仓唐来使,心下激动,询问魏击的现状,不过赵仓唐却道,魏击已是中山君,不可再直呼姓名。随后,魏文侯又问了问魏击的所读之书。

随后,就让赵仓唐给魏击带回去一箱衣物,还诏令他务必在鸡鸣时带给魏击。不曾想, 魏击打开之时,发现衣物皆是颠倒放置 ,毫无规律。魏击心下凌然,父亲在叫自己回去。仓唐说:“我来的时候,君候并未跟我说有此意啊?”

魏文侯剧照

魏击回:“君候给我衣服,并不是怕我受寒了,而是要召见我,因为没有合适的人,所以让你鸡鸣时候到,《诗经》里有说‘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原来魏文侯知道魏击最近一直熟读《诗经》,便出此暗示,暗示魏击回国。

魏击回国,魏文侯大喜,好景不长,魏文侯死去,魏击即位,是为魏武侯。这段借衣物暗示回国的故事一直被奉为一段佳话,不难看出,魏文侯和魏击父子间的心意相通。而且,我觉得赵仓唐对于中山君的认可也可能是魏文侯决心传位的重要原因。

魏武侯

开疆拓土,争霸大业

魏武侯即位后便一展宏图,征战天下。

先是吴起率兵攻打郑国和秦国,后来又与韩国和赵国结盟攻打楚国大军,随后楚国为求生存,请求齐国和秦国的支援。这场战争就成为了三晋大军和齐秦楚三国争霸,起初,魏军略有劣势,但是随后“阴晋之战“魏军势如破竹地进入了关中平原,横扫河西,给了秦军以致命一击。

魏武侯在位期间,他多次发动战争攻打别国,开疆拓土,妄图一举完成霸业。而且国政和财力在各方人才的努力之下,也达到了鼎盛,魏武侯在位期间,魏国疆域面积更是达到了巅峰。其实,三家分晋初始,魏国的土地并不多,只有当今山西,河南一带,面积十分有限,但是经过了魏文侯和魏武侯两代君王的努力,一路开疆拓土。

楚国大军

后来魏国鼎盛时期的地盘一直延长到当今陕西一代魏国的繁华只维持了两代,魏武侯去世后即位的魏惠王并没有祖先那么大能耐守住这庞大疆域,所以战国中后期魏国的疆域又只剩下了山西,河南一带。

魏国的霸业就此落下帷幕了。其实,魏国的衰微早有预兆,魏武侯在位期间,穷兵黩武,多次征讨,已经让魏国得罪了不少人,当时魏国就已经面临着四面受敌的困境。可是,由于魏武侯行事彪悍,魏武侯虽然略有察觉,但是仍然可以完成霸业宏图。可惜,“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魏武侯尚未完成大业,就撒手人寰,魏惠王即位。

可是,魏惠王并没有能力魏武侯的能力,他无能守住霸业。就这样,魏国在其他国家的排挤和渗透下,魏国彻底走向衰落。

魏惠王

小结

魏武侯无疑是聪明的,不过,在我看来,他的聪明不及他父亲魏文侯。他即位后,延续固有国策,一味地开疆拓土,但是他有些过于穷兵黩武,而且由于对于全局战略的忽视和整套手段的急切,留下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导致魏惠王根本无力解决。

首先,他一味地重视中原之地,而忽略了盘踞在西方的秦国,失去了重创秦国的时机,所以才给了后来秦国报复的可能。是他的骄傲,给了敌人回血的可能。

其次,他征讨过于急切,往往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却是给自己创造了很多敌人,让魏国处于四面楚歌的困境中。所以,他面对自己的功绩,过分骄傲,并没有稳扎稳打。基业不稳,这更是他失败的原因。

魏惠王

魏国虽然是在魏惠王手中衰落的,但是从历史的角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魏武侯在位时期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造成了后期魏国的衰落。魏惠王当政不勤,再加上魏国对手的发展和崛起,魏国已经逐渐失去了独霸天下的有利地位,而且随着各方人才的相继离去,魏国又长期没有人才的涌入,甚至还放任商鞅去到秦国,这更是一步错,步步错,终于,万劫不复。

所以,为君要瞻前顾后,就要有长远布局,不能骄奢淫逸,不给后世留余地。做事,更要把事情做绝,可用之人自己不用也决计不能让其流走他国。

正是因为魏国君王没有这样,才使得秦国日后成为了魏国最大的隐患。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MhIW3cBDlXMa8eq3aJ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