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宵夜,广州人的生活就黯然失色

2020-09-17     美食导报

原标题:如果没有宵夜,广州人的生活就黯然失色

所谓“万星灯火夜无收”,说的大概就是广州宵夜的盛况。

01

北方称之为“夜宵”,而广州称之为“宵夜”。

“宵夜”“消夜”——消磨漫长的夜晚。她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在唐代以前,中国实行夜间戒严制度,夜生活就无从谈起,更别说宵夜了。然后到了唐代,由于社会风气的开化,到了重要的节日,夜市也被允许通宵开放了,人们夜晚纷纷走上街头,走着走着,肚子就会饿,便就随之出现了卖熟食的摊档。终于到了宋朝,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夜市已突破了时间的限制,霄市孕育而生,通宵卖吃食的店铺也随之产生了。

有人说,广州的宵夜可以说是中国宵夜鼻祖。导演陈晓卿曾这样说,广东人吃夜宵的习惯,是由地理气候决定的,岭南地处亚热带,昼长夜短,夏天夜里没有空调,酷暑难当,让人很难入睡,因此,广州人都习惯了晚起晚睡。夜间活动时间一长,难免肚子会饿,人们便会溜达到街边上吃点东西,没想到这原本只属于炎夏的宵夜文化,成就了广州这座宵夜天堂,也不分四季地流传了下来。

另外,广州在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以小手工业为主的城市,市民做的大多是小生意,喜欢自由闲散的生活。“三茶两饭”更是老广州典型的生活特征。人们除了吃好中餐和晚餐两顿饭,每天还少不了早茶、下午茶和夜茶三杯茶。改革开放后,由于受到香港地区的影响,夜生活越来越丰富,这种吃宵夜的风气更是有增无减。

粤人因此养成饮茶和宵夜的习惯。

02

对于许多广州人来说,晚餐仅仅为了裹腹,晚餐后过数小时再走进“深夜食堂”才象征着夜晚的真正开始。所谓的“深夜食堂”一定不单单只是“深夜不打烊的食堂”,宵夜不仅延续了广州特色的文化氛围,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给予了人们精神上的支撑。为夜归人送上暖胃之食,为夜广州带来浓浓烟火气。

深夜了,愿每个人依然能都在品尝美味后,安抚好自己空虚的胃和心,做个快乐的人。

广州开始宵夜盛行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上世纪80年代,广州把开放进取的城市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广州率先开放蔬菜、水果、鱼鲜等食材的自由流通,不少人也因此开始了个体户的生涯,加之舒适宜人的夜间气候,夜宵经济应运而生。然后到了上世纪90年代,广东先于全国其他省市终结了粮票流通,广州的批发业、商贸业更为繁荣。顺势南下的“打工潮”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也让夜宵档在“镬气”和“人气”之中成街成市,发展壮大。夜宵也逐渐从单纯的“加餐”转变为具有社交功能的重要生活场景。南来北往的劳动者在品尽广州美食的同时,也带来了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夜宵的品类日益纷繁多样。

生滚粥、烤生蚝、干炒牛河……蓬勃的宵夜成为广府饮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1990年,沿江路长堤的胜记从大排档转为入室经营。据说,汪明荃、谭咏麟等香港明星、港商和海归华侨皆是“座上宾”。1992年,惠食佳在光复北路试业,从试水炭炉啫鸡到后来延伸出各式啫煲,从此“啫啫煲”成为宵夜爆款。2000年至今,广州宵夜更是吸收了外来菜系特色,出现了川式香辣锅、江苏小龙虾、日式居酒屋、韩国烤肉等。宵夜种类五花八门的,网罗了天南地北的风味食物。

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广州人,约上三五好友,探索美食,锁定新鲜的食材。

03

傍晚时分,海珠区的宝业路开始热闹起来。资深“吃货”必然知道宝业路这个广州人公认的宵夜天堂,小龙虾、刺身、炭烧生蚝、牛肉火锅、潮汕砂锅粥…… 你可以从街头吃到街尾,每晚都不一样。宝业路的美食店大多数下午才开始营业,一直到凌晨五点才关门。凌晨一两点才是宝业路最热闹的时候。“够镬气”,总有一款合你口味!

潮汕牛肉火锅

即便是钟爱麻辣火锅的重口味吃货,也很难抗拒潮汕牛肉火锅的美妙。

新鲜,是潮汕牛肉火锅美味的第一大秘诀。潮汕人坚持现宰现卖,很多时候牛肉从屠宰场到餐厅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而在宰后3--4小时之内下锅吃,最能吃出牛肉鲜甜的口感,现切的美味秒杀一众食客。

哥哥我可以!

潮汕人爱吃牛,会吃牛,对牛的分解比西方人更细致!整只牛细分为十几个部位,根据不同的鲜嫩程度,在锅里涮煮的秒数也不尽相同。

潮汕本地的餐厅比较推荐从瘦到肥这样吃,顺序基本上是从最瘦的嫩肉、肥瘦相间的五花腱、吊龙,再到相对更肥的肥胼,胸口𦛨。

正宗的潮汕牛肉火锅都是牛骨清汤,吃肉前盛一碗清汤,加入少许香芹碎,暖胃暖身。

说实话:潮汕人只认清汤锅

蘸料则一定要配上店家秘制的沙茶酱,咸鲜与微甜都靠这一碟!也可以尝试常被用来佐海鲜的普宁豆酱,更加清新适口。

除了嫩到入口即化的牛肉,你绝不能错过的便是手打牛肉丸。福合埕牛肉丸店就以Q弹多汁的牛肉丸而闻名,微微烫口的肉丸在唇齿间炸开,成千上百次的捶打,化为咬下去刹那的快感!

(拍摄地点:八合里)

小龙虾

盛夏的夜晚,小龙虾已经渐渐成为了广州人宵夜餐桌上的主角。清蒸小龙虾、冰镇小龙虾、蒜蓉小龙虾、十三香小龙虾、麻辣小龙虾……

小龙虾被各种各样的烹饪方式所演绎着,甚至有人说,对于爱吃小龙虾的人来说,一年只有两个季节:吃虾的季节和等虾的季节。

小龙虾只有2个size:大号&特大号

虽然现在的小龙虾已经到了“尾水”,但是在炎热的广州,人们在夜里仍然会约上三五好友,端出一盘盘不同口味的小龙虾,Q弹紧实的虾肉蘸满各种风味的酱汁,一口下肚,幸福感直接爆灯,再来一口冻得冰凉的啤酒,在汹涌而来的香气中大快朵颐,诱人的虾黄,饱满肥嫩的红白相间的虾肉,在齿间跳跃,这才算得上对广州炎热的天气表达最大的敬意。

(拍摄地点:周大龙虾蟹传奇)

海鲜刺身

每年的九月,不仅是学生们开学的日子,也是广州老饕们实现“海鲜自由”的日子。

戳视频

请点击查看视频

憋了足足大半年,老广们的宵夜餐桌上终于能出现鲜活的海鲜,而这时,最原汁原味的吃法莫过于刺身。

老广们做刺身,只需一把菜刀,去骨、起肉、切片是一气呵成,刀刀“致命”。

例如,老广们爱吃的章红鱼刺身,大厨们往往按照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切法,厚实的鱼背切成薄片,丰腴的鱼腩则是厚切,然后直接满满地摆在冰盘里,三五知己就在路边就着这一大盘刺身大快朵颐,薄片爽脆,厚片回甘,不消一会儿,啤酒、刺身可能要再续一把。

当然还得吃象拔蚌刺身,新鲜的象拔蚌饱满多肉,带着海水味儿,嚼起来爽脆还透着微微的鲜甜,却不会带有一丝腥味,入口全是满足。

有海鲜老饕可能会说,没有生蚝的宵夜不算宵夜。此话不假,丰腴的生蚝,是来自海洋的馈赠,也是宵夜餐桌上不变的角色。广州人吃生蚝的方式多种多样,而芝士焗便是其中一种。试想想,带着海水味的生蚝遇上了奶香浓郁的芝士,海洋和陆地在此时美妙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想象,只有广州人能做到。

(拍摄地点:蒲天光)

04

“没有宵夜,何以‘消夜’?”广州人将独特的宵夜文化带到大江南北。在不同地方,宵夜或有不同叫法,但人们在深夜对美食的那种向往之情一定是同样的浓烈。从广州传至全国的宵夜文化,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每天嚷嚷着“再晚睡我就要要秃了!”却又一边和朋友商量着去哪里享受美味。夜晚,是人们寻求精神抚慰的最佳时间段,因为相比于白天,夜晚更具有神秘感,也更加魅惑。

兄弟干了这杯!

“宵夜”一词象征了广州的“先进”与“新潮”。宵夜背后的城市夜色,是这座城市忙碌奔波者的生活底色。人们为生计拼搏奋斗,而这座城市开放、进取、包容。

文字 | 肖肖、龚智南

图片 | 彭柔琪、综合网络

视频 | 彭柔琪

编辑 | QrQ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Axrm3QBeElxlkkauLO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