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完《他鞋匠出身却白手起家带出41位亿万富豪》的文章后,对于南存辉与胡成中这对中国式合伙人,还有一些个人感想在这里分享一下。
不可否认,南存辉是温商乃至浙商的佼佼者,在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会上,南存辉被评为“温州民营经济的优秀代表”,并与马云、刘永好、柳传志、何享健等企业家作为“改革先锋”受到高规格的接见。相比而言,胡成中却没有这等殊荣。
走上人生巅峰之后的南存辉,对文化事业也非常热爱,曾出资支持永嘉学派“事功文化”的研究。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叶适,就是温州人,他提倡的“功利之学”与朱熹的“义理之学”分庭抗礼,故而被看作“温州模式”的思想源泉。
叶适、黄宗羲对传统“重农抑商”观点提出批判
不过,笔者看来,温州模式也好,浙商精神也罢,不过是地域、时代和环境的产物。文化上可以去追根溯源,但温州人在商业上的成功,其实还是发端于朴素的生存欲望。
改革开放前的温州,地处台海前线,是国防重镇,但不是经济建设重镇,其城镇化程度要远低于其他城市。再加上温州山多地少,农业不足以养活大量人口,温州人不得不外出谋生。他们往返于不同地域,正是马云经常讲的“春江水暖鸭先知”,对市场的变化比较敏感,等待改革的春风吹来,温州人自然地立于时代的潮头。
南存辉曾多次表示,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族伯父南怀瑾,曾受赠一句话:须知道义无价宝,切记富贵有尽期。所以,他一直谨言慎行,公开讲话也是非常谦逊,相比于杰克·马的夸夸其谈,南存辉慢条斯理,深入浅出,逻辑缜密。
他曾指出,马云从创业伊始,就把自己包装成互联网的布道者和洞察未来的“神”,使得很多人心甘情愿地沦为可怜的欢呼者。南存辉奉劝人们要冷静思考自己的境遇,他说马云的成功不可复制,而每个人做好自己擅长的事就是成功。
如今,马云体面的退休,连告别晚会也是惊天动地,炫彩夺目,他似乎从来就不知道低调为何物。但也有人说,一个生意人,能做到像马云这样,天马行空、率性而为、潇洒自如,恐怕也是千古第一人。
在企业经营上,南存辉非常务实,也敢于分钱、分权,是较早一批对企业“去家族化”的企业家。南存辉育有两子一女,他们是南尔、南君侠、南笑鸥,他对子女要求甚严,要求他们进入正泰工作隐姓埋名,必须从基层做起,以成绩论资历。
南存辉是民营企业中首开先河倡议设立“败家子基金”企业家,如果子女成器,可由董事会评估后,聘请出任集团高管,如果不成器,他们的生活则交给“败家子基金”照料。
这种考量的目的,就是避免企业内部“以股份来排座次”的现象发生,防止正泰高管的家族成员对职业经理人模式的过多干涉,而使正泰败在那些无能儿孙手里。
南存辉的成功,得益于他的眼界和气度,他深知企业做大了,就一定是社会的企业。他曾意味深长地说:“作为一个企业家,政治就是天。”所以在正泰,很早就建立了党支部。媾和官商关系的人不可胜数,但游刃有余、进退得法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在这一点上,他的创业搭档胡成中就要稍逊于他。
应该来说,早期创业时,胡成中的价值与贡献要更大一些,他带来了市场信息和创业构想。而且胡成中是供销员出身,求精开关厂早期的销路是他打开的。只不过,南存辉比较响应政府的号召,敢于分享自己的蛋糕,从而使得正泰后来居上,超越了胡成中创办的德力西。
胡成中对内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善于营造企业如家的温馨氛围,这为他博得了“好老板”美誉。只是从南胡分家起,胡成中就一直牢牢把持着德力西的控制权,到现在也没有上市。这可能对当年的散伙经历耿耿于怀吧,不能再容忍有人可以僭越他的权威。
无论如何,两人都是时代的弄潮儿,在全球低高压电器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也为“中国制造”参与全球化竞争展现了自力更生的光辉。在经营理念上,南存辉也好,胡成中也罢,没有谁对谁错之分,只是当人谈及中国电气行业的发展史时,南胡两人绕开谁,都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