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哪鸡贼?

2019-07-20     天天有味

邓超和俞白眉再次联手交出了一份电影答卷——《银河补习班》

这次他们仿佛下了大功夫:

“批判现实应试教育,强调素质教育”

“敲打每一个父母的心,最难得的父子情”

“横跨时代30年,老少皆宜”

“宇航员为国争光”

每一个标签打出来,都足以狠狠的戳中我们的心。

就像是一场饕餮盛宴,无论摆上什么菜品,都是有滋有味的,几乎集齐了当今电影的制胜法则。




如果不出意外,这应该是一部无数人为之泪流满面为之呐喊的电影。

甚至有电影博主在电影上映前五天就口口声声说“五天之后你一定会哭着为它刷屏”。

我真的哭了,也真的刷屏了。

但说实话,是被气哭的,刷屏也是为了吐槽,所以想看我夸这部电影的读者可以不必往下看了。




说实话我真的从来没想过电影能拍成这样,整整147分钟,每一分钟我都想快进,每一分钟我都想睡觉,但它硬是凭借着三分钟一场大戏的规律吵吵闹闹的你连想放空想转移注意力都没办法。

看完之后,我腿软头软,缓了足足一个晚上。

如果豆瓣有负分机制,我会毫不犹豫地扣上它绕地球两圈的负分。


(文章难免有剧透,如果介意的读者可以看过电影自行评判后再继续看。)


第一烂在于堆砌。

不是普通的堆砌,是非常讨巧的,“我知道你看到这种情节会哭,所以我就给你放这种情节”的恶劣的讨巧的堆砌。




文章开头提出了很多标签,有关亲情,有关教育,有关国家,邓超和俞白眉全都拍了,而且拍的整整齐齐一个不落。

就像是一大锅菜,什么味道都给你来一点儿,甜的咸的辣的,怎么着?味道怪了?

没关系,但凡你觉得其中一种味道合适都行。

先说教育和亲情。

邓超饰演的马皓文是一名桥梁工程师,正当他倍儿骄傲对着儿子马飞炫耀的时候——哐的一声,桥塌了,马皓文进去了。




再出来的时候,马飞被妻子任素汐送进了寄宿学校,而且正赶巧学校说要开除性格叛逆,违反校规的马飞。

邓超一听就急了。

我儿子这么好,你凭什么把他送进寄宿学校不管他,还说开除就开除?我儿子就算“缺根弦”,那也是我儿子。

教导主任一听,行啊,要是你儿子进了班级前十,我就不开除他。

你等着,不仅班级前十,我要是让他进了年级前十你怎么说?

要知道,当时即将被开除的马飞,全校倒数第一。




为了让马飞考进前十,邓超做了什么呢?他拿了一把尺子,告诉儿子这些书才11cm厚,你每天吃透0.1cm,到期末考试前就足够了。

行,儿子觉得挺好的,困难分化到每天来似乎看起来变小了。而且爸爸这么挺自己,不努力也不行是吧。

所以整整两个月,两个人就在那翻着书玩,也不说找考点,也不讲题,马飞就像是如有神助一般自己看书都看懂了。

到了期中,倒数第五。

多好,进步了四名,邓超喜笑颜开,觉得自己的儿子超级聪明。




然后带着他游山玩水,看花看草,给他做飞机模型,期末考试前带他翘课不复习一路向北去看航空展。

最后期末了,马飞真的进了前十。

hello?请问一下是哪里来的天才儿童,不看书,不复习,每天玩玩航模,看看航展,和花花草草互动一下就能直接进步几百名?

莫非是在在和爸爸捉迷藏的过程中遇上了哪位高人传授了武功从此成为不倒的传说?




这种进步不仅是学习上的哦,马皓文带马飞游山玩水的时候,还恰好碰到了百年不遇的98年大洪水,还恰好走散了,马飞还恰好被遗留在了洪水之中。

马皓文怎么做的?喊啊!

“儿子,我是爸爸!我是爸爸!如果你听到我说话,听我说,想——办——法——相信自己,你可以想到办法的。”

然后在洪水中已经泡了好几个小时,甚至数度被水没过头顶的马飞如有神助一般的,靠着自己游出来了???




行吧,咱以后遇到问题也给自己打打气:“想办法,想——办——法——”

为了展现二人间的亲情,《银河补习班》也用上了偶像剧中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老戏码。

刚出狱的邓超并不被儿子马飞所接受,怎么办呢?找辆车撞他啊!

古有英雄救美,今有爸爸救孩子。多好。

然后我们看到被撞了的邓超一点事儿都没有,还能被儿子疯狂的用小拳拳猛锤几下。两人好了。




桥塌了又进了监狱,出来不好找工作,以往pass掉的面试者在儿子面前疯狂羞辱了自己。马皓文怎么做?先赚他800块。

你就算看不起我也得看得起我的技术吧,800块轻松到手。儿子内心默念:爸爸的桥永远不会塌。(9几年,800块,一天,要知道当时正常白领工资是一个月300元:))

就当我们都以为从此以后邓超会和面试者一起合作盖房子从此走上康庄大道的时候,他干什么了?

儿子要电脑。

我砸锅卖铁,街头搬砖乃至卖血也得给他买!




买来干什么?

不知道。

为什么不先考虑一起当个包工头,挣个钱?(按照一个技术800块的设定,挣到买电脑的钱也不难吧?)

不知道。

为什么不先卖手表,买值钱的东西?

不知道。

最后这台电脑有什么作用?除了体现邓超饰演的马皓文无条件答应儿子的所有要求,超级爱儿子为了他什么都能做之外,无用。



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整部电影的每一个情节,都是高潮。这是正儿八经的三分钟一个小高潮,五分钟一个大高潮啊。

爸爸坐牢了,儿子要被开除了,儿子被打了,儿子走散了,爸爸献血了... ...

各种情节一浪打一浪,前浪还没落下就被后浪拍死了,观众根本移不开注意力去干其他的事。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什么都讲了,什么都没有讲清楚。




马飞从倒数第一考到年级前十靠的是什么?

马皓文砸锅卖铁买电脑最后有什么意义?

马皓文不顾学校安排硬要带着儿子在期末考前逃学出去玩是为了什么?

没有任何交代,没有前因后果,打着“素质教育”的大旗,编剧和主创都“想当然”地做了一场梦。

俞白眉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那些不相信马飞成绩突飞猛进的观众,是不准备进步的观众。



因为他们没有努力过,人生中缺乏一次这样的经验,所以才不相信。


发现他们自相矛盾的地方了没有?电影中有哪些地方有体现马飞努力过?是去草丛里打滚?还是和马皓文千里迢迢去看航展?抑或是每天带着模型飞机飞过来飞过去?

还是那些爸爸给他灌的教育鸡汤?

“你只要一直想,一直想,就可以做成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醍醐灌顶。




第二烂,烂在鸡贼与鸡肋。

无论是任何戏剧作品,头一个该警惕的都该是人物脸谱化。《银河补习班》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正面的马皓文,人生中没有一个污点。

除了桥塌了这件事,其他所有事都和他无关。就连一群十几岁的小孩子围攻他的儿子,他都不报警不教育,只管帮儿子挨打就行了。

而且桥塌了还是善良的他被暗算了,替别人背的黑锅。




至于反派教导主任,那就是从头到脚烂到了骨子里。

孩子不听话?看闲书?开除。

为了不让马飞进年级前十,非得给他略微偏题的作文打0分?

逼着养子学习,最后因为成绩不好被他嫌弃直接跳楼了?

没记错的话,这是所公办学校吧?这个意思是学校是教导主任的一言堂吗?说开除就开除,说停职就停职,儿子跳楼了成了全校的不可说?

我只想问一句:校长呢?教委呢?教育局呢?




这种强行将人物脸谱化,试图让原本充满bug的剧情看起来热血且合理的做法十分鸡贼不说,而且完全违背常理。

显然,这又是编剧和主创们“想当然”的结果。

再说鸡肋,白宇究竟是来干什么的啊????

马飞当了宇航员他爸不该开心吗???为什么他爸从来不来看他啊???而且八百年不见的爸爸,好不容易遇到了好消息来跟他说,他直接表态:

这对我来讲不是好消息,过了这么多年,你再追求当时桥塌了的真相毫无意义,还会给我带来麻烦。

等等,为什么会是麻烦?哦,因为领导说了,你要是想上天,你爸就不能再闹了。

(这真的不是抹黑吗???被冤枉的人想要洗清冤屈这件事,竟然成了瞎胡闹?而且领导还表示支持,将这件事作为威胁???)




转过头来看,一向是爸爸骄傲,跟着爸爸“素质教育”旗帜走,听过无数毒鸡汤的马飞在这个时候再也不去想爸爸的桥塌没塌了,反而告诉父亲:你别求正义了。

hello???追求正义与公平难道不是人最基本的底线吗?

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最后教出来的优秀的儿子是这样的?

邓超终于在电影里说了一句人话了:我这么多年的教育是失败的。

失败了,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




白宇饰演的成年马飞上天之后遇到了问题可能丧生,然后疯狂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事情,父亲给自己灌过的毒鸡汤,最后再次“想出了办法”,成功回到地球。

大团圆结局,儿子说:我也是第一次当儿子。(居然照搬1988里面“第一次当爸爸”的梗!)

OK,fine.

这一段演了整整20分钟,意义在哪里?为了让马飞接上爸爸的梗?说出“儿子也是第一次当儿子”?




第三烂,烂在主创。

这是邓超和俞白眉的第三部作品了!!!第三部了!!!

徐峥拍了烂片之后微博道歉,王宝强《大闹天竺》之后领了金扫帚奖,再不提当导演,邓超呢?

我拍啊!《分手大师》被骂?没关系,赚钱。《恶棍天使》又扑了?多大点事儿,票房还不是在那里。邓超和俞白眉的捆绑,几乎成了业界噩梦。




人们都以为邓超和俞白眉签了对赌协议,纷纷声援他:超哥你要是被绑架了你就眨眨眼。

人家眼睛都不眨,该拍的烂片照样拍。

你说我烂,行,那我把所有能让你哭的元素都找出来摆在一起,还不够好吗还不够真诚吗?

钱是两个人挣的,为什么所有人都在抨击俞白眉,却很少有人骂邓超?

因为大家对他还有希望,他是一名非常优秀且敬业的艺术工作者,很多人都不忍心骂他。




《影》《中国合伙人》《乘风破浪》《烈日灼心》,每一部都可以看到邓超对于演艺事业的敬畏之心,可以看到他作为一名演员的进步。

而他利用的,恰恰是观众对他的不忍。

和俞白眉合作真的是被绑架了吗?这种小儿科的借口,也只有真爱他的观众才信。两人合作这么多部,被骂了这么多次,邓超真的看不到吗?

我不信。这不过是被敬业和电影梦包裹的“利益共同体”罢了。




再说营销,真的,我求求国内各大电影营销部门发发善心吧。

《银河补习班》整整点映了一周,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点映期最长的电影之一了,而且排片量和正式上映的时候几乎没有差异。

它的口碑爆发期也在点映期,上一周,不用我说,各位读者应该都记得人人夸赞《银河补习班》的盛况吧。

很多人都害怕邓超和俞白眉的组合,于是营销方特别聪明,先抑后扬。




翻看上一周赞赏的影评,每一篇的开篇必定都有:我本来都不相信邓超和俞白眉了;我原本觉得他们不行;看到主创我就没精神了之类的话。

然后再一点点描绘这部电影的宏伟蓝图,它提到了我们最关心的“素质教育”,国内少有的讲述父子情的电影,跨越时代30年,讲述了恢弘的变迁... ...

我是在点映期看的,说实话看到中间我还不太相信这是各路电影人盛赞的一部影片,我甚至怀疑过自己的感觉出了错。

难道是我不会欣赏电影了?我没有看懂他们讲的什么?




上网一搜,豆瓣评分超高,很多人都说看哭了,太感动了,是中国版的《摔跤吧爸爸》。

这种感觉就像是现实版的“皇帝的新衣”,难道只有我一个人看不到他根本没穿衣服吗?还是说,是我不够聪明我不懂电影?

上映之后,口碑一路往下掉,豆瓣评分滑铁卢。




我不得不说,幸好它的口碑掉了,幸好。

至少这说明了,就算有那么多穿着“皇帝的新衣”的电影,观众的审美还没有完全受到他们的影响,还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作为一名观众,我只想说:

这件“新衣服”,我真的不想穿。

这碗毒鸡汤,也求求你别再往我嘴里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MOpHE2wBmyVoG_1ZhY5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