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重庆的夏夜依然沉浸在一片灯红酒绿中,灯火通明的小洋楼里传出绮丽悠扬的歌声,不时有笑谈声从窗口流进无边的夜色中。
然而,从出席人员的名单上不难看出,这并不是一场寻常的酒会,觥筹交错间往来的都是国民政府要员,恭维笑谈下掩盖的都是生死攸关的诡谲暗流。
局势固然紧张,周总理穿梭其间仍显得游刃有余,除了依仗他本人高超的谈判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毛主席安全问题的解决也使他没了后顾之忧。
这个前提的实现多亏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令部次长的刘斐的帮助,周总理甚至在重庆谈判结束后感叹:“如果没有刘斐帮忙,我连觉都睡不着”。
一、霸王次长刘为章
国民党军中向来有“三个半军事家”的说法,那三个分别是白崇禧、蒋百里和杨杰,但我们今天的主角是那“半个”军事家——刘斐。
他出身贫寒,却在日后成为蒋介石都要避让三分的“霸王次长”,在国民党抗战期间作为参谋次长实际指挥战斗长达11年,多次识破敌军阴谋,并在重庆谈判后走上了主和反蒋道路,为我军的最后胜利和国家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1898年10月25日,刘斐出生在湖南醴陵县姚家坝乡潭湾村的一个贫农家庭,作为家中的幼子,虽然深受家人喜爱但父母实在无力把他抚养成才,为了让他有书读,只能在9岁时将刘斐过继给了远方亲戚。
所幸刘斐天资聪颖,入塾后成功考进当地高级小学,成绩优秀的他深得老师同学的喜爱,成年后与当地著名中医邹益经之女邹碧坤结为夫妻。刘斐结婚同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一直崇敬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刘斐很受感召,决定从军。
刘斐
当时桂系官兵积极响应“护法运动”,出兵援湘抵抗段祺瑞的攻击,却在株洲出现了水土不服,军中瘟疫蔓延。刘斐的岳父邹益经帮助桂军解决了瘟疫,得以结识日后成为桂系首要人物的白崇禧,后来他向白崇禧引荐了刘斐,使得刘斐顺利进入桂军任职。
凭借过硬的个人素质和才华,刘斐一路升职至白崇禧手下的排长,在桂系内乱和“百色起义”中受到白崇禧赏识,胜任参谋,又在之后的多场战役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逐渐在桂系中崭露头角。
广西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革命军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致力于统一两广、出师北伐,刘斐力推此方案,并被派往广东活动联系两广革命事宜。在有交情的湘系将领谭延闿和程潜的帮助下,刘斐成功与汪精卫、廖仲恺等人达成共识,促成了两广统一革命战线的形成。
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挥师北伐,刘斐被派任总司令部作战参谋,随军前往两湖地区协助指挥作战,当时他还没到30岁。
蒋介石
北伐军再次攻下南昌时,是1926年的冬天,蒋介石违背“三大政策”,破坏国共合作,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眼看就到了危险的边缘,刘斐选择了明哲保身急流勇退,多次提出辞职出国学习,避开混乱的时局和即将到来的风暴。
1927年春节过后,刘斐东渡日本,考入日本陆军步兵专门学校学习,期间除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积极锻炼,他还翻译了日本军事著作《战斗纲要》,自己撰写了一本小册子《战争救国论》。
1930年毕业后的刘斐因成绩优异被免试保送到陆军大学继续学习,在旅日留学的七年间,他依然关心国内局势,反对蒋介石之后的一些迫害共产党的行动,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力主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在日本学习期间,他敏锐地认识到中日日后必有一战,因而认真学习日本的军事作战理论将在抗日战争中起到重要作用。因为留学,他避开了国内几次残酷的内战和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迫害,这使他不必将枪口对准向来较有好感的共产党,留得一身清白。
毕业后不久刘斐就被白崇禧叫回国内,蒋介石对李宗仁、白崇禧采取扼杀的手段防止其破坏他的独裁统治,使得广西当局处于危险的不利境地,在这个危险关头白崇禧想到了刘斐。回国后的刘斐先是在广西协助白崇禧培养军事骨干,同时在各地联络反蒋抗日的活动。
随着日本侵略的加深,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越发激起人们的不满,刘斐积极联络湘桂意图结成反蒋抗日同盟,终于在1936年成功举事,发起了“两广事变”。
蒋介石
在蒋介石的大力打击之下,刘斐又力劝蒋停止内战与两广合作抗日,成功解决“两广事件”,初步形成国民党内积极抗日共识。
抗日战争中,刘斐作为参谋次长指挥过多次会战,著名的淞沪会战、南京会战、徐州会战还有武汉会战等战役中都有他活跃的身影,但是刘斐多次参透敌人计谋拟定的正确作战计划却不被蒋介石采用,导致了许多失误和损失。
武汉失守后国民党军队撤退到重庆,刘斐升任军令部次长,他对国民党内部“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风气感到十分失望,于是与一些共产党人和进步分子保持联系并暗中保护他们的行动。
接任军令部次长的刘斐仍然主管拟定作战计划,他往返于各大战区了解最新战况,揣摩敌军行动,先后制定了许多有先见之明的正确作战计划,在多次战役刚开始时就猜对了日军全盘作战计划,使我军在战场上抢占先机。
他时常因作战计划的实施与蒋介石产生冲突,尽管对方是上司,刘斐也敢于冒犯,因此在国民党内部得了个“霸王次长”的称号。
刘斐
二、重庆谈判新道路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有理由有时间准备内战,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是,商讨国共将来的发展前途和计划。这当然是个圈套,毛泽东一走,延安群龙无首,在重庆毛泽东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万一蒋介石起杀心,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可能胎死腹中。
蒋介石摆出了一副诚意十足的样子,要是毛泽东不去赴约,他刚好就有理由污蔑共产党有反动之心不肯和谈,借机发动内战。在周围人的劝阻下,毛泽东还是决定去重庆进行谈判,为了共产党的发展,也为了中国和平民主的未来。
刘斐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对于毛泽东的决定感到十分敬佩,相比国民党内部的乌烟瘴气搞内斗,他在毛泽东一行人身上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重庆对于毛泽东一行人来说就是装饰华美的龙潭虎穴,丝毫容不得半点放松,热闹繁华的酒会上可能就藏有致命杀机。
刘斐为了保证毛泽东的安全,和周恩来、王若飞等人进行了周密部署,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做到了尽可能严密地保护,挑选最信得过的士兵进行守卫。
毛主席
毛主席虽然在会谈中没有见过刘斐,但是对他出色的保卫工作有很深的印象,周恩来也对他表示了感激,甚至说:“要不是有你帮忙,我急得连觉都睡不着”。
在重庆谈判中见识了中共一行人的风范,也与周恩来等人进行了交流,坚定了刘斐亲近共产党方面的决心。
在后来的北平谈判中,刘斐和曾帮助过毛主席的“和平将军”张治中随代表团到达北平与毛主席谈话,毛主席就《国内和平协定(草案)》询问了刘斐的意见,双方相谈甚欢。
这次谈话坚定了刘斐选择新道路的决心,在国民党溃败后,他决定留在大陆,并在撤退之前前往香港劝说白崇禧和李宗仁与共产党合作,争取挽留两人,可惜没有奏效。
1949年8月13日,刘斐和其他44名国民党知名人士公开表示与国民党政府决裂,之后北上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政府中任职。
国民党
三、卧底疑云难分辨
那么刘斐到底算不算像郭汝瑰一样的卧底呢?学界对此众说纷纭,但大部分都认为刘斐并不是中共在国民党内部的卧底。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曾召开会议总结失败原因,有一部分人就认为刘斐投靠共产党,做了卧底,泄露军事机密,这才导致国民党的失败。
国民党内部与刘斐亲近的官员也在回忆录或口述中说过,知道刘斐在日本上大学时就加入了共产党,之后国民党兵败时还亲口对他们说过自己是共产党,中共在国民党的卧底郭汝瑰也曾说过中央上级要自己注意与刘斐的关系。
尽管许多人都笃定刘斐是共产党卧底,但中共始终未承认刘斐的卧底身份,甚至在他1983年去世后的追悼会上,主持人乌兰夫也否定他秘密党员的身份。
国民党内也有人坚决认为他不像共党,其中包括看破郭汝瑰共党身份的杜聿明,他们相信刘斐的原因是他行为上并不像洁身自好的共党作风,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娶了三房妻妾,甚至有抽大烟的陋习,白崇禧说他“油的不得了”。
但无论他是不是共产党的卧底,刘斐对中国和平统一的愿望从没有变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语重心长地奉劝台湾当局以民族大义为重,争取和平统一,还天下人一个海晏河清的盛世。
新中国的繁荣昌盛来之不易,从百年前孙中山一批人结束封建王朝,到无数仁人志士抗战卫国,再到改革开放后知识分子和科研人员学习发展,无数先辈的心血和牺牲铺就了如今中国发展的康庄大道。
我们应该继承他们的遗志,向着和平美好的世界努力,创造一个他们曾梦寐以求的强大幸福的国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ZL6HgBDlXMa8eqF8D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