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决定着教育的基本品质,学霸们为什么不加入教师队伍?

2019-05-13     三水三心

站在教室讲台前的那个人,决定着教育的基本品质——不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隐忧

近些年来,由于中国整体人口数量众多,每年各地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大学毕业生,争相加入报考教师的大军,制造了表面的繁荣,掩盖了教师整体素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但事实上,明眼人都会发现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现在报考师范的、报考教师的,相较于报考公务员以及其他事业单位以及到各大公司应聘的学生,整体素质相对并不高。

甚至,有不少的人得出结论:报考师范的,当年读书成绩一般;而读师范后来做老师的,又在这个群体中成绩一般。以至于有段子说:善待成绩差的同学,因为,他将来可能是你孩子的老师。

这不禁让人产生一种担忧,为什么优秀的人才(也就是俗称的“学霸”,下同)不愿意来做老师?我们能够鼓励这些所谓的“学霸”来报考老师吗?如果这些学霸们来报考老师,基础教育能否提档升级呢?

第一,不是所有的学霸都适合做老师

教师这个行业,跟其他专业技术,差别甚大。最大的差别就是,教师自己要懂,还要用学生能懂的方式、喜欢的方式,让学生懂,更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对知识、能力,产生持久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在教育学上经常谈到的学生视角、儿童思维。

举个例子,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称之为“学霸”毫无疑问吧?但他根本不适合做老师!为什么呢?陈景润不善言辞,也不喜欢与人交往——作为教师,嘴巴上的功夫,那必须是基本素质!你什么都知道,却讲不出来,那不就是茶壶里的汤圆吗?

而更关键的,作为教师,要必须喜欢这个工作,要喜欢和学生在前一起——喜欢和不喜欢,教育教学线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霸知识与能力没是有问题,但如果他不喜欢,一切白搭!比如那个著名的范跑跑,难道不是学霸?我曾经读过他写的文章,功底扎实,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不愧是北大历史系的高材生。

可一遇到危险,他想到的不是学生,而是自己的孩子——放到任何人身上都可以理解,但作为教师,其热爱学生的程度,与那些舍身保护学生的谭千秋老师、张米亚老师、向倩老师相比,高下立判!

同一时刻,同一地区,学霸与普通人,对学生的不同态度,你说,谁更适合?

网称“范跑跑”的范美忠接受采访

第二,教师职业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的原因

前面谈大不是所有的学霸都适合做老师,但有些喜欢教师这个行业的学霸,为什么也没有选择教师呢?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多,我们下面列出几个,大家看看,最关键的原因何在:

一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有句俗语,“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所以,很多人认为,教室没有什么出路,没有多少出息。加上很多年以来,教师被当做“臭老九”。

二是经济发展对人们的冲击。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没有文化的人,通过各种倒腾,成了社会的“成功人士”,导致“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既然读书都没有用,教书还有什么意义呢?

三是教师整体收入较低。影响择业的,最重要的因素,肯定是待遇收入了。我们有些人,以为通过精神层面的奖励,就可以影响人的择业——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举个例子,大学毕业做老师,月收入3000,到企业工作,月收入8000,你选择什么?

四是发展平台受限制。或许有人说,现在的公务员收入也不高啊,为什么很多优秀的人去把考公务员?这个道理,更简单。对于教师来说,一辈子的生活,一眼可以望到头,大不了就是做一个优秀教师,评个高级正高级。但公务员不一样啊,可以升级,做个一官半职,甚至可以官至某某级。再加上,中国的官本位,流行数千年啊。

(还有很多原因,欢迎大家补充)

第三,优秀人才加盟教师队伍,对基础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学霸不一定适合做教师,教师现行的等方面地位待遇不能吸引学霸,那么,如果真的有大量的学霸成为教师,对基础教育有没有影响呢?有怎样的影响呢?

对于一般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来说,绝大多数老师的知识与能力,是完全能够胜任的——不客气地说,一个大学本科生,教个小学初中,那基本上就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这样看来,那些学霸们,是完全没有必要加入教师队伍的!

可我们为什么还是希望与更多的优秀人才,比如那些学霸们,加入到教师队伍中呢?

我们经常说,“站在教室讲台前的那个人,决定着教育的基本品质”,这是因为,在教育的众多因素中,教师是处于决定地位的决定因素。

事实远不止这样简单。对于教师来说,传道受业解惑,早已经成为过去式——教师对学生更重要的影响,其实是修养(修养比师德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思维。我不是看不起成绩一般的人,我自己的成绩也属于一般水平——不然,我也不会做教师。但事实上,我们不得不承认,从总体上来说,那些“学霸”的思维水平,确实要高出一般人,比如,现在流行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制学习、创造性学习,一般的老师能否开展?完全可以,按图索骥,依样画葫芦,是没有的问题的。但如果是那些相对顶尖的人来开展(前提是他们还是喜欢哈),我敢说,学生的思维水平一定更高,效果一定更好!

举个例子,人大附中的李永乐老师,他会给学生讲些什么?那些看起来很复杂的理论,李永乐老师深入浅出,就给学生解释清楚了——一般的老师能吗?前段时间和几个物理老师探讨四维空间——他们自己把自己说糊涂了,当然,我也糊涂了!

北京四中的石国鹏老师讲的历史课,背后是什么?是历史思维,是历史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知识!你想,他们的学生,和一般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有没有区别?

总之,“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如果在人才引进的机制上,作出重大改革,教师职业能够吸引大量的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学霸们,来补强教师队伍,我可以肯定地说,基础教育的质量,肯定提档升级。当然,如果那些所谓的学霸们,心不甘情不愿,对教师职业毫无兴趣,对学生毫无爱心,这样的人,还是让他们去自己更适合的地方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e5tGGwBmyVoG_1Zra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