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最好的状态:基于陪伴,忠于教育,形于三观

2019-10-18     家美会

家庭塑造人的力量,远大于人们的想象。

家庭教育可能包含一些传统,习俗的东西,也包含着一些家庭规则,并且它潜移默化的诠释了爱的定义。

爱的表达与回应的方式,反映着父母双亲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同时也在播种另一个人的人生。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有些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更是原生家庭的意义所在。而为人父母最好的状态便是不缺席的陪伴和教育,以及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


01

基于陪伴


龙应台先生曾说:

“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趁着我们还没有过期,多一点陪伴,这才是最好的礼物。陪伴是亲情最温暖的画面,也是走进孩子内心的第一步。

比如周末一起插花打球,晚上一起读书散步,在他完成作业的时候不是端茶送水而是安静的在旁边翻阅课本,了解孩子学习的内容从而增加共同的有效话题,哪怕空闲时间同他一起发发呆放空思考也好。

科学家曾做出研究,当孩子与父母的兴趣爱好达到一致时,会增加他大概百分之二十的专注度与兴趣值,并且提升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会提高信心从而增加出色的几率。

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所以父母的陪伴以及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兴趣选择与专注点所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也要分清,陪着不等于陪伴。

比如一边陪着孩子一边玩手机,一边陪着孩子一边在工作,只有陪伴,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愿和他们沟通,甚至不愿意讲话,却从没有反思过自己的问题。殊不知,“沉默,是孤独长出的铠甲。”

而爱与陪伴,是一切的解药,也是最好的教育。这些陪伴不仅是孩子成长时期最珍贵的守护,也是记忆里最珍贵的馈赠。

02

忠于教育

目前我们大多数家庭教育出现最大的问题:家庭教育与学校课本教育相互交织难舍难分甚至可以等同。

这样的弊端是我们的孩子很容易在年少阶段成为学习成绩上的佼佼者,而对一个人的道德、三观、思想、等等发挥至关重要的家庭教育却往往缺席甚至落后。

所以,相较于“家庭教育”这个词语,我觉得“家风”更贴切一些。


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的本质在于你首先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温度有理想、对生活有热情有希望、对遥遥未知的人生有规划有期待且有所追求的人。

不要将家庭教育与课本教育完全等同,片面的强调学习成绩排名等而忽略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长和发展。

而且关于孩子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事实就是:

任何年龄层的孩子,若想能好好学习,他的情绪必须达到那个年龄该有的成熟度。

当孩子渐渐长大时,他的许多能力也因着许多因素而增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情绪的成熟度。

孩子越成熟,他的学习能力就越好,而对于孩子情绪的成长,父母的影响力最大。

这就是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情绪教育,而情绪教育最有效的,就是进行有效沟通。

所以家庭教育与课本教育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通,而不是彼此等同,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我们常常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青少年阶段,孩子们都很难对自己做出准确的定位,通常我们给孩子的评价,就是他所追求的和对自己所要求的基本定位。

所以我们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时候是给他方向,给他的动力和鼓励。就像一颗种子刚刚盛开,别评价,让他长大。

刘瑜先生曾经在给自己女儿写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深刻的诠释了家庭教育的真谛。他说道:

“ 对你的成就无所寄望并不等于对你的品格无所寄望,妈妈希望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白来一趟,能有愿望和能力领略它波光潋滟的好,并以自己的好来成全他的更好。”

03

形于三观


亚里士多德曾写道:“一切社会的进步都是从年轻一代性格的养成开始的。”

也就是说,孩子的进步是从价值观的养成和实践开始的。而孩子们三观的养成大多通过三种方法:父母指导,学习,实践。


我们来说这三种方法,首先是父母指导。

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所以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对是非的分辨,为人处世的方法。

甚至我们衣服物品的位置摆放,我们对待长辈的态度,我们对待陌生人的温情与冷漠,都会被他们所学习,都将成为他们日后人生的第一参照。

可以说,他第一眼所看到的世界,对世界的态度和看法,就是父母世界观的缩影。

就如董卿说的那样,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去做什么样的人。未来,在他真正懂得的时候,他会对你有爱,也有尊敬。

其次,是学习和实践。

和我们所说的第一种方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在这里,你是爱他的,而但他是自由的。

在一定的成长阶段里,父母最大的疼爱是手放开。

他可以最大程度的去独立摸索生活的意义,命运的多奇,相信他有能力去触碰未知,去总结经验,去踏破迷雾,给他独立探索的自由和勇气。

《情感勒索》这本书里说:“一段糟糕的关系,就是情感勒索者,侵害对方的自我完整性。”

教育孩子独立,胜过争当第一。

比如当他与同学朋友之间出现矛盾时,父母可以沟通,但是不要干涉。相信他有能力处理并且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相处之道和维持人际关系的方式。

当面对弱者他第一次选择是不是伸出援助之手时,让他独立去选择,它将独立的感受到机遇的快乐又或者吝啬力所能及的失落愧疚感,并再次做出选择等等。



最后,给予孩子独立放空的时间,给予他难过发呆,独立处理自己情绪的时间。

为人父母最好的状态:基于陪伴,忠于教育,形于三观。

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孩子在回答: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问题的时候,他能眯着眼笑着说:

我想成为和爸爸妈妈一样的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cAO6G0BMH2_cNUgE-u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