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原名三台镇(南有玉枕台,北有凤凰台,西有感应台),传说宋将杨八姐曾带兵驻此,镇北有小洋河,为纪念杨家兵将,改名杨河镇,后杨家将遭陷害,后人均遭牵连,更名洋河镇至今。
洋河是东大岗的中心乡。乡域总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255亩。辖15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299个村民组,8500户,总人口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35人,集镇常住人口8000人。
沿着S224省道一路向北,微风从耳边吹过,清爽的空气,连绵的青山。道路两旁均匀排列着杨树,远处是大片的良田,鸟儿在天空中翱翔,风景美不胜收。
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的人,风趣幽默、善解人意。
这里的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
这里,鱼肥水美,景色怡人。
我深深的被这美景吸引了,道路两旁盛开的小花、镶嵌在村落间的水塘、慢慢云散的天空,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里,远离城市喧嚣,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交通非常便捷,沪陕高速公路从这里穿过,祖国的南北大通道—京广高铁也从这里驶过,可以随时通达全国各地,东西来往于信阳的汽车都要从这里经过。
信阳著名的鸡公山酒业,也坐落在美丽的洋河镇。前身为信阳酿酒总厂,始建于1949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建设、改革、发展,传承了淮河流域千年酿酒工艺,现已成为最具豫南特色的白酒酿造企业。
洋河最为出名的,就是镇西北小洋河边的千年白果树,当地村民称之为“白仙树”。
据记载,此银杏树植于宋朝,至今有700多年的历史。银杏树下一年四季香火不断,特别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前后,方圆几百里,数万民众云集白仙树下,或求福、求财、求子、求平安……人们络绎不绝,香火昼夜不息。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洋河发生大水灾,水灾过后,瘟疫肆虐,民不聊生,灾害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这一情况被南海观音菩萨得知,观音派身边名叫白风英的仙女下凡,为民消灾解难。
仙女到达洋河后,取圣水为百姓治病。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蜂拥而来,喝了仙女的圣水便转危为安,老百姓恢复了正常的生活,非常感谢那位姑娘,纷纷拿出自己家里的鸡蛋、白馍答谢恩人。
忽然有一天,人去屋空,只见到在仙女曾经居住过的屋里的桌上,留有一张字条,上书:“有求必应”,落款:白凤英。
数日后,在白凤英居住的地方长出来一棵银杏树,众人一致认为,那就是仙女的化身。再后来,人们不知从哪里得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仙女的生日,为了纪念她,便将这个日子定为供奉仙女的吉日。
每年的这段日子,前来供奉的人络绎不绝,改革开放后达到鼎盛时期。洋河“庙会”也因此诞生,已举办了25届。
每到一年一度的白果树庙会,许多远方的游子都会回来去街上逛逛,来这里看唱大戏,看看这骄傲的白果仙树。不为别的,就是觉的亲切。每到这一天这里都人山人海,绝对够博人眼球。
此时正是秋时节,白果仙殿后面竟藏着一片超浪漫的芦苇荡。
美翻了!简直掉进了漫画里!常回洋河老家看看,这里是远方游子思念的地方,梦中泪眼婆娑的遥望家乡!
离开“白果仙殿”后,,我们选择了一条小路返回,走走农村,看看田野,近距离感受深秋最美的景色。
走在乡村狭窄的道路上,稻田的风从耳边吹过。眺望远方,好美的画面;柔和的阳光,洁白的云朵,远方一片片刚被收割后的稻田,一家家房顶上升起袅袅炊烟。
我望着这丘陵遐想:田的那边又是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繁华喧嚣,但是却充满着朴实与神秘。
随着农村的深入,道路两旁一座残垣断壁的房屋,久无人居住,门头、石缝里都长满了青苔,落叶满地,被涂上了岁月的痕迹,这里的农村正在慢慢消失。
远在他乡的你,是否经常在梦里回到自己的家乡?无论走多远,去什么大城市,吃什么大菜大餐,安静下来,最怀念的还是家乡的味道!当你的身边围绕着各式听不懂的方言时,你是不是会怀念小时候被家乡话环绕的那份感动?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