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西大门,就是毗邻宝鸡眉县的青化镇,是清朝时期周至县驰名大镇。青化镇来源地镇政府所在地青化村。这个村子的历史极为久远,根据本村出土的新石器遗物,足见此地缘故即有人居,解放后村子西崖凤凰坡还有汉朝的“丁郎庙”,正因如此,本村之地也屡见史册。《西安府志》记载:“泥峪渠经眉县塔庙务平寨过谭家寨流至青化店湮。”史籍又载:金正大六年(1229),金将刘兴养与元军在青化作战中阵亡。
关于“青化”村名之所来,繁杂不一:
第一种说法源于先周:周人姓姬,起源于今陕西境内。父系来自姬皇帝一脉的轩辕氏,母系来自炎帝一脉的有邰氏,周人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和元妃姜嫄的儿子后稷。公刘时期,周部落迁居到豳(彬县)。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西 戎侵袭被迫远徙岐山以南之周原。到了周太王姬亶时期,周人又迁移到今天周至县。《周至县志》记载:“周亶王,入泥峪,凿石门”。周人迁来此地,与本地土人融合,教化土人,教其青年农耕稼桑,此地得名“青化”。此种说法历史久远,不可考究,但现在宝鸡眉县有青化乡,岐山县有青化镇。周至县古名“盩厔县”,其另一种说法就是周人歃血明誓的宗庙,竖旗厔师的地方。看来此说,并非空穴来风。
第二种说法来源于西汉:汉朝时期,此地为皇家上林苑所在。上林苑的西门在青龙关,此处有个大牌坊叫'清华苑’,是上林苑三十六座苑中最西边的一个苑门了,此地随得名“清华”后转音为“青化”。
第三种说法还是源于上林苑:西汉时,汉武帝长期居住载上林苑长杨宫、五柞宫等宫殿区。当时汉武帝征服羌地,将古羌族身强力壮者编为长水校尉,驻扎在白鹿原鲸鱼沟。当时蓝田县鼎湖宫和周至县长杨宫、五柞宫的护卫都是羌人组织的“长水校尉”,后军队就地屯田繁衍落户,因是羌人,青化当为“羌化”的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