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定位
按照“核心示范、带动旱区、服务全国”的定位,未来杨凌示范区要建设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人口规模
优化人口布局,引导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优化完善镇区与农村社区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形成中心城区—特色镇—现代农村社区三级人口布局体系。规划杨凌示范区2020年总人口为32万人,2035年总人口为50万人;中心城区2020年总人口为25万人,2035年总人口为42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至2035年,城乡建设用地66.6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56.27平方公里,人均134平方米;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35平方公里,人均140平方米。
城乡空间布局
空间结构:未来杨凌示范区形成“一心、两轴、两带、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一心”:为以自贸区为核心的农业国际商务中心;
“两轴”:为南北方向的城市综合发展轴、产城融合服务轴;
“两带”:为东西方向的缤纷活力休闲带和教育研发创新带;
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形成由1个中心城市、2个城镇、5个农村社区、若干美丽宜居乡村构成的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中心城市:即杨凌中心城区,由重点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功能,是支撑杨凌成为全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产业高地。
2个城镇:即五泉镇、揉谷镇。
5个农村社区:包括毕公、蒋周李、斜王上、新集、秦丰五个新型农村社区(田园农庄),重点发展特色产业,适度教育、休闲等活动,各社区通过绿道联系。
综合交通规划
高、快速路网:打通西外环,加强南北交通与区域交通相协调,并加强东西部地区的联系,逐步建立便捷、通达的区域性交通体系。
道路交通规划:以区域干线、城市主干路和城乡组团联系交通网络为骨架,构建“七横、八纵”的主干路网骨架。七横包括:北环路、孟杨路、北干渠路、渭惠路、有邰路、自贸大街、河堤路;八纵包括:西环路、高研路、杨凌大道、邰城路、后稷路、新桥路、东环北路、东环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