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纪事:隐藏于文庙市场中的那座小楼的别样往事

2019-10-05     吉林乌拉永昌源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在吉林市延庆胡同的南端,文庙市场中,有一座二层楼房。这座楼房不大,样式普通,尽管楼体被喷涂了艳丽明快的颜色,可还是被院墙及市场的摊位棚厦遮掩,看上去颇有些神秘和清幽。细究这座楼的历史,却非同小可,它不仅记录了吉林市一段屈辱的往事,也铭刻着新中国成立后吉林城的管理变迁的印记。

老住户——吉林日本居留民会

图片取自渡桥新浪博客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吉林日本居留民会出资在今天延庆胡同1号兴建了这座楼房并一直使用。所谓日本居留民会就是日本侨民自发成立的民间组织。自日俄战争后,大量日本冒险家蜂拥而入吉林大地,在吉林城内外从事工商业经营活动。为相互扶持,在吉林城形成可以仰赖的势力,遂组成居留民会。

也正是在日本居留民会为首的殖民组织撑腰下,吉林城的日本侨民越来越多。至伪满康德六年(1938年)吉林市共有日本人3498户,11866口(伪满康德八年版《吉林事情》)。他们不仅将触手伸入餐饮、运输、工商业等一般产业,还配合日本侵略当局的其他机构,染指林业、矿产、铁路等特殊行业,直至九一八事变爆发,始终是日本侵略者对吉林城进行殖民掠夺的急先锋。

1935年日本侵略者为蒙蔽中国人,欺骗世界舆论,宣布取消“治外法权”,把日本侨民视同伪满国民。1936年7月1日开始,吉林城的日本居留民会的一部分权益名义上被撤销,转而移花接木,接收、购买部分公共资产(如吉林市公会堂的建筑物),使得其权益更加隐蔽(伪满康德八年版《吉林事情》)。不过,为了掩人耳目,居留民会从文庙东侧的办公场所撤出,将这幢楼房移交于另外一个臭名昭著的殖民机构使用。

吉林市协和会日籍理事长牧骏走

新住户——臭名昭彰的伪满协和会吉林省本部

继日本居留民会之后使用延庆胡同1号楼房的,乃是历史上臭名昭彰的伪满协和会吉林省本部。伪满的协和会起源于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成立的协和党,1932年7月正式使用伪满协和会这一名称。协和会分中央、省、县三级管理,伪满吉林省协和会本部设在当时的省会——吉林城。1934年至1941年,伪满行政区划发生重大变化,原吉林省先后划出东部的伪间岛省、北部的伪滨江省、东北部的伪三江省以及伪牡丹江省、伪通化省、伪四平省,伪吉林省剩余16县1旗(《吉林市发展史略》)。伪吉林省协和会本部是这17个县级伪协和会的上级单位。

自成立之日起,妄图通过宣传灌输以“建国精神”、“民族协和”为中心的奴化思想来麻痹、愚弄、奴役东北人民,从而稳定日伪殖民统治,以实现“思想建国”就被协和会当作存在价值的体现。因此协和会着力拉拢所谓社会上层和精英阶层中的汉奸软骨头,“统合确保战时国民动员体制,推进大东亚战争顺利开展”(伪满《水都吉林市势概要》)——伪满协和会“按照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和掠夺的需要……帮助日伪征兵,组织和训练准军事组织‘义勇奉公队’……配合征调劳工,组织‘勤劳奉仕’(强制义务劳动)……组织和接收各户向日伪捐献废铜废铁等……”(徐德源著《吉林旧事见闻》)不仅如此,协和会一方面对20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思想控制,另一方面还组织青少年成立“协和少年团”和“协和青年团”等军国主义组织,灌输“显扬建国精神……彻底宣德达情,完成国民动员”等反动思想。

与其他汉奸不同,协和会中的所谓中国骨干与日寇狼狈为奸,皆是最令人不齿的铁杆汉奸。他们利用一切机会盘剥、欺压自己的同胞,对东北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恶劣罪行,给中国东北社会及民众带来深重的灾难,因其一贯的冷酷凶狠而被中国人痛恨地称之为“蝎虎会”、“协和坏”!

从国民党省党部到新中国的公安机关办公室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盘踞在文庙东侧小楼中的魑魅魍魉顿作鸟兽散。而后,名义上虽有苏联占领军及地方维持会管控城市,但各种势力暗中较量却一刻也没有停歇。1945年9月下旬,原国民党吉林地下支部被俘人员何书元、关镒铎等人获释,自长春返回吉林,他们盘踞在伪协和会旧址,挂出了国民党吉林市党部的牌子,大肆招兵买马,组建地下军武装,妄想借混乱的时局图谋发展,待机夺取东北阵地。12月中旬,共产党领导下的吉林省警务处侦缉队在省会公安局警卫排的配合下,摘掉了以何书元为书记长的国民党吉林市党部的牌子,逮捕了大约30多人的国民党接收大员和三青团骨干分子,一举粉碎了其接收吉林城的黄粱美梦。(《永吉的黎明》)

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4月6日,中共吉林市委员会临时设置在南康街(今青年路),随即迁入文庙东侧的小楼。石磊、孔原、沈越、刘家栋、辛程等同志先后在此座楼房里,担任过吉林市市委书记之职。1954年,吉林省省会迁往长春市,9月27日,吉林市市委迁往船营区松江路原吉林省省委处办公。(《昌邑区志》)

吉林市解放后,永吉县政府各部门均在吉林市市区办公。吉林市市委迁出后,永吉县公安局即迁入这座楼房办公。当时永吉县公安局机关使用楼房,看守所、收审所则在楼后侧的平房之中。1970年2月19日,经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永吉县机关移驻口前(《永吉县志》),一直作为机关办公场所的延庆胡同1号小楼,终于宁静下来。

图片收自吉林记忆论坛,因时间太久,原作者已无考

自永吉县公安局迁出后,此栋楼房相继被81076部队幼儿园(《昌邑区志》)、包装公司、松北冶金颗粒加工厂等单位使用。进入新世纪这里则变成了养老院,现为小海鸥幼儿园使用。

经过近20年疾风暴雨式的城市建设,目前吉林市市区内的解放前建筑可谓凤毛麟角,而延庆胡同1号楼房这座承载了复杂城市记忆和历史变迁的建筑竟然得以留存。近日从吉林市著名播音主持人林欢处获悉,此栋建筑已被吉林市文保部门纳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范畴!实乃大幸!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作品,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同意

部分图片取自互联网,在此向原作者诚意致谢!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zyhnm0BMH2_cNUgGGw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