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几十年前,我那舌尖上的中秋节蕴含的食物甜和岁月甜

2019-09-13     吉林乌拉永昌源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80年代福源馆

过了40岁,吃月饼的愿望未减,吃月饼的能力却大不如前。往往一块月饼下肚,“烧心”胃酸之感便喷涌而来。据说胃肠不好的人进食月饼后,因月饼高糖,会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对胃肠刺激,诱发腹痛或腹胀。而我钟意的苏式月饼恰恰就属于高糖食品,只是吃月饼的习惯自幼而来,形成过程又有太多情感羁绊,于是竟想出“无论什么状况都是一种生命历程”来释怀,作为坚持吃月饼的理由。

吉林市青年收藏家崔子衡先生收藏的月饼包装纸

在我的记忆中,吉林市的传统月饼以福源馆和食品厂的为著名,五仁、白糖、玫瑰、豆沙、枣泥为常见馅料,后来又出品了松软而厚实的“翻毛月饼”,而无论怎么变化,终是重糖重油的高热量食品。好在物质还未极大丰富的那些年,又甜又腻的月饼还是比较稀罕的,普通家庭也只有在中秋节的时候购买品尝,所以颇受孩子们的欢迎,甜腻反倒成了口腹之欲追逐的核心。于是想起一个和中秋有关的段子说得最为贴切:小时候过中秋,嫦娥的故事根本听不进去,心里老想着月饼

除了甜腻的月饼,中秋节勾引孩子的还有各种应季水果。农历八月正是各种地产水果上市的季节,各种园栽水果和山上的野果纷纷出现,所有水果都在果香中透着甜,让人们的肠胃感受一个又一个惊喜。水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葡萄,葡萄粗分大粒的家葡萄和小粒的山葡萄,其中山葡萄色泽紫黑,酸甜适口,可鲜食,也可酿酒。我童年时在永昌胡同居住的院子里,长辈就种了一架山葡萄,在经历暑假吃酸酸的葡萄“腕儿”解馋后,中秋节时,葡萄终于成熟。因为这架葡萄产量极高,因而可以不限量食用。我最爱咀嚼带有特殊葡萄香味的葡萄皮,山葡萄最甜、最香的部位就在葡萄皮内壁上,所以一直搞不懂为什么“吃葡萄非得吐葡萄皮”。

海棠果也成熟了。吉林的气候不大适宜出产大个儿的苹果,可稍小一些的海棠果却非常甜脆,除了个头,口感绝不输给国光苹果,果香不亚于后来的“香蕉苹果”。海棠果的品种很多,我记得鸡心果、沙果、幺二三等品种,只是这些水果大多是农村亲戚送的,数量很大,甜既泛滥,吃的时候便有些不在意了。

图片取自百度

中秋节前后,农村亲友不仅仅送海棠果,还会送山梨、圆枣子。圆枣子和猕猴桃很像,个头如枣子,表皮光滑,送来时往往又绿又硬,需要“捂”几天,让果子变软,吃起来才甜。后来在山区见到攀附在水曲柳上的圆枣子藤,晃动下来若干几近熟透的果实,才知道自然熟的圆枣子是酱红色的,味道却因少了酸味只剩下了甜。若说中秋节食物中最红的,还得是西瓜。印象中西瓜往往是我童年时,自家唯一掏钱买的水果。我比较喜欢干沙瓤的西瓜,果汁的甘甜随着咀嚼一点点弥漫在口腔,比水沙瓤的西瓜口感含蓄

吃月饼和水果时,长辈们会啰嗦一些老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仙兔捣药等等。这些故事听得太多,根本提不起听的兴致,反倒是对遥远的月球产生了连绵不绝的好奇。长辈说如银盘般高悬的月亮中的暗影就是桂树,我经常拿着月饼,奔入秋凉荡漾的院中,抬头仰望夜空。那时我还没有近视,如水的月光流入眼中,月中的桂树顷刻便在我的脑海中摇曳婆娑。然而一切光亮和暗影又都那般遥远,嫦娥与白兔总是不能清晰窥见。怅然间,只能恨恨着咬一口手中的月饼——这才是我生命中可及之月啊!

除了老故事,长辈们还会说起一些旧时过中秋节的往事,其间也会有些争执辩论。如拜月供桌上摆放的磁盘是六围一还是八围一,为什么拜月只焚香不磕头,为什么旗人非得把中秋节唤作八月节……这些旧典是我所不知道的,边吃边听,沉沉若醉。于是建言在院子里放桌子拜月,说那样吃月饼和水果,岂不是更有味道!而刚才还言之恋恋的长辈却面带怒色,说那些封建旧习是用来批判的,绝不可在众目睽睽下公然效仿……

那时候的中秋节,家里老老少少十余口人,嘻嘻哈哈着围在桌边,边吃边聊。而今回忆起,那时光与月饼、水果一样,都泛着甜甜的味道。不知不觉,家里的人越来越少,曾经认真咀嚼的月饼和水果也因甜腻而被诟病。一群曾经缺少碳水化合物的人更是以“月圆事圆脸不圆”作为相互的中秋祝贺。而那搞笑段子的后半段也渐渐光临着我的生活:长大了过中秋,月饼根本吃不下去,心里老想着嫦娥; 如今老了,月饼不想吃了,嫦娥也没兴趣了,开始琢磨兔子了。

今天吉林市阴天,八月十五彻底云遮,好在那一丝属于中秋节的始终萦萦于心海,让这看不到月色的中秋节始终没有被温暖丢弃……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作品,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同意

特别鸣谢崔子衡先生一直以来对本头条号的支持和鼓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eBzUG0BJleJMoPM_1t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