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跳槽怎么才能降低风险?

2019-09-19     链链招聘

最近跟朋友聊起“人到中年,该如何在职场自处”的问题,大家都很感慨,他们要么是过三奔四年纪,危机就在眼前,要么就是过四奔五年纪,面对衰退心中惶恐却又无可奈何。

如今的社会变化飞速,再也没有像过去那种在一家公司能待到退休的情况。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恰当的跳槽,应该是一次关乎成长的理智选择,无关年龄。

对于职场中年人来说,选择正确机会跳槽尤其必要。毕竟人到中年,已经不能再等。当下更新换代实在太快,或许年轻人可以等几年成功,但中年之后,如果只靠等,那原来积累的竞争优势可能很快就会完全消失。



那人过中年后,怎样才能降低跳槽的风险,提高成功的概率呢?

01.找准跳槽时机是成功与否的基石

绝大多数的职场中年人,如果不是被逼无奈,都是不愿意跳槽的,毕竟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盲目跳槽带来的风险可能是不可估量的。

只是,职场短短几十年时间,如果不抓住职场发展的上升期或者持平期,等到进入下降期时,人生就会变得更艰难。所以,选择合适的跳槽时机尤为关键,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借力起跳,跳的更高更远。

那如何才能把握好机会精准跳槽?

此处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那就是当你“站在未来视角看当下,自身价值是否一路走低”。

对于职场人,薪酬一部分是劳动所得,一部分体现为未来的价值,也可以叫“折现率”。未来越值钱(变动大),现在的薪水越高(折现率高),如果未来无法平稳增值(变动小),现在的薪水越低(折现率低)。这也解释了很多公司宁愿高薪招聘新人,也不愿给老员工加薪。

毕竟很多混日子的老员工在未来创造出更多价值的可能性不大,他们多半会接着吃老本,公司当然不愿意付高薪。而年轻的新员工从概率上看,在未来能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公司自然愿意现在多支付一些工资给他们。

只是,应该如何判断跳槽的时机正确与否?以下两个方法供你参考:

方法一,学会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老板,会给现在的自己加薪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考虑尽快跳槽,别再浪费生命了。

方法二,扪心自问,在目前岗位再干一两年,然后出去找工作,我们能否拿到跟现在一样的薪水?

如果你的答案是未必,那就意味着目前的工作正让我们走在贬值的道路上,建议你尽快换工作。

02.没有“防护网”的跳槽太危险!

人到中年,如果想在工作上有所变动,所面临的风险相较于年轻人必然会更多。

所以,在变动工作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很关键。只有充分了解自己、了解目标公司,利用资源不断推进,才有可能确保跳槽成功。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建立相应的“防护网”很有必要。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可以建立以下三类:

a.“家庭防护网”,指的是无论怎样家人都会支持我们。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尤其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能坦诚地对家人说出心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之前有个朋友,三十多岁时被裁员,不敢跟家里说失业的事,每天仍然按时出门,找个公园坐着投简历,连续在公园坐了几个月。其中的压力和经历的折磨,只有身在其中的人能理解。

b.“行业防护网”,指的是在行业之中有影响力和朋友,无论是找新机会,还是跳槽失败,他们都愿意出手相助。

此处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平时对别人好一些。“不行春风,莫望秋雨”的道理往往只有在倒霉的时候才能深刻体会。

c.兴趣防护网,此处专指可以“变现”的兴趣。

我有位做HR的朋友,平时很喜欢写东西。当年各种新媒体平台兴起时他就自己运营了几个账号。最近聊天问起近况时,他说:“辞职专门写文章了,公司不景气,岁数大了换工作也很难,还不如写字赚钱,自己还感兴趣!”

所以,人到中年,除了工作之外,培养几个小爱好,除了减轻精神压力之外,在危机时刻说不定还能养活自己和家人。

人生有如夜里在山中赶路,谁还没个踩空的时候,跳槽也是如此。如果你能建好以上三重防护网,即便跳槽失败也有机会再次站起来。

此外我还有个小建议,在顺利的时候赚钱,在困难的时候长本事。人在逆境中更容易看到问题,也有更多机会反思,继而找到突破口。

03.中年人求职也需要写好简历,这并不可笑!

之前网上某些求职指导砖家说过一个观点,“年过35岁求职还用简历,太失败了”,对于这点我非常不赞同。

估计这些人都没到中年,等面临困境时,也许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多渠道并进”的意思。中年人求职,人脉要用,网上求职这条路也要走,所以准备一份精彩的简历对中年人而言更重要。

求职路上,无论是新人,还是工作多年后,一份优质的简历在一段求职经历中是一个好的开端,这点毋庸置疑。那一份优质的简历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a.一页纸。

无论是电子简历还是纸质简历,最好不要超过一页,因为多了根本没人看。如果你觉得自己经历太多?恐怕只是简历不够简洁清晰。我在做HR时,就见过工作超过20年的人能把简历压缩进一页纸里。

b.带线索。

简历中要着重强调自己过去的从业经历与要应聘的职位之间的相关性,尽量用数据量化。比如完成了10个项目,其中3个任职项目经理,而不是写成完成了很多项目之类的描述。

c.突出自己的独特之处。

除非是真正的行业知名人士,面试之前没有人关心你的姓名,对方只关心你有什么“特点”,能帮他解决哪些问题。所以,要把这些“特点”写在简历中的显眼处。

其实也有很多人觉得,“工作N年后,还有必要写简历吗?既然靠人脉可以找到工作,还要简历做什么?”

我要说的是,能这么认为的人,要么是工作还没到十年以上,要么就是还没开始认真思考关于“跳槽”的事。在我看来,无论工作多久,只要依然在求职,就有必要写简历,原因如下:

a.简历相当于复杂版个人名片,方便对方能更好的了解我们的能力和过往。

b.简历是一种态度,无论你通过什么方式求职,HR都希望拿到你的简历,都希望了解你。

c.简历是对我们自己过往的回顾。过去的工作经历是增加了价值,还是让我们减分,都能通过简历一目了解。

此外,对于准备简历,我有个小提示,最好有两份简历,一份足本,是给自己看的,用来审视自己的过往;一份剪辑版,用来投递。

其实,“跳槽”这事无关年龄,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同。作为中年人,更需要考虑清楚自己能做什么、哪里有合适的机会等因素,之后再做出慎重选择。与其恐慌焦虑,倒不如多学些“招数”,可以更好地在博弈中取胜。

整体而言,人到中年的跳槽是“一个复杂系统”。出发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准备,安排好防护网,再准备一份简历。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s-vR20BJleJMoPMNCO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