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得投?农机研发主力在企业还是政府?

2019-09-12     有农有艺

农业机械是影响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每年,各个国家相关政府部门都要在这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在政策扶持以及资金补贴下,各国农业机械的研发、制造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慢慢会发现,这似乎成了一种“推它它就走,不推像‘死狗’”的状态。

大部分私营企业,只关注如何盈利的问题,而对于农业机械的研发,很少能够投入大的精力去做。

据有关资料显示,欧美发达国家大部分农机企业将年销售额的5%左右作为科研经费,甚至一些公司将利润的50%用于产品研制,足够的资金投入为研制的继续进行提供了保障。

而我国的农机企业,据有关资料,研制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0.8%,也有专家认为,大中型企业的研制投入占2%。因此,我国农业市场一直都是中低端的农机设备,因为科技受限、立异才能缺乏等原因,我国的中高端产品处于求过于供的状态,往往要靠大量进口才能满足需求。

2017年,我国政府对农机的补贴为:一般机具单机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大型、高性能及复式作业机具补贴标准予以提高。100马力以上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额可达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大型甘蔗收获机、大型棉花采摘机单机补贴额分别可提高到25万元、40万元、60万元。

政府的补贴能够给农机企业带来一些实惠,促进更多企业专注于新技术的研发,但农业机械发展的主角在企业,而不是政府,政府只能为农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真正的主力还应该是企业。然而,很多人都颠倒了这两个主次关系。

抽取利润的50%用于农机研发,足以看出欧美发达国家农机企业对农业机械的重视程度,而我国农机企业,由于农机研发周期长、投入多、风险大,大部分都不愿进行创新研发,更不用说抽取利润的50%用于研发了。

此文由《有农有艺》全球农业研究室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qW_Jm0BJleJMoPMFQr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