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品自给率下降,很多人都忽视了土地问题

2019-08-21     有农有艺

上周,日本食品自给率下降上了热搜,一时之间,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日本农业。部分人抱有幸灾乐祸的态度,部分人在质疑这一新闻的真实性,其背后的原因让人想不通,一向以精致农业自居,用小农业资源创造大农业成就的日本为什么会面临食品自给率的问题呢?

首先,直接因素:天气。今年夏季,全球进入高温天气,某些国家气温达到史上最高,日本也受高温天气影响,国内生产的小麦和大豆大幅减少,大米产量与破纪录歉收的1993年度一样创历史新低。随后日本又迎来暴雨,近日又有台风。极端不稳定的天气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其次,间接因素:农业人口老龄化。根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3515万,占总人口的27.7%。与此相对的是,日本15岁以下人口数量仅为1559万,占总人口的12.3%,社会老龄化情况严重,并有不断强化的趋势。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高速增长,虽然日本农产品价格昂贵,农业收入高,但与第二、三产业相比,还是逊色不少的。再加上城市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都更加丰富,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人前往,留给农村、农业的年轻劳动力就更加少了。

再次,潜在因素:土地问题。在日本,农地总面积的1/6是由非农户所有的,拥有土地的非农户大多是农民子弟,他们继承了土地,但是本人已经从农业工作中抽离,也可能已经离开了农村,农户随意处置土地,使弃耕面积不断扩大,从而限制了整个地区农业的发展。

除了放弃耕作,也有许多不在乡农户把土地使用到其他的用途中。如果在一块适合耕种的农业地带,持有农地的农户在自家的农地范围内建筑了一所规模较大的住宅,那么这一块农地的转用便可能对当地整个农业带的耕作带来负面影响,最为常见的是会对周边农耕地的灌溉水路产生影响。

由于日本属于多山国家,所以相对稀缺的平原地带不仅适合于耕种,也适合于其他经济活动。一般来说,建设商业设施与住宅时都比较偏好于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条件较好、毗邻道路的土地,但是,具备这些特点的土地往往也适合发展农业。

此外,晚上住宅内的照明也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一块农地的转用会对周边土地的耕种带来不利影响,恶化附近的耕作条件。这表明,农地转用可能会使弃耕农地的情况更加严重。

为了增加种植面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日本政府鼓励增加种植土地,扩大种植规模,采取土地出租的方式。但是一般的不在乡农户所拥有的土地都是小块农地,即使对外出租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也不是很大,更何况还要担心出租后可能会引发的土地的所有权问题。

日本的农业发达,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发达的农业模式下,是日本的农业老龄化问题的突出,是土地问题的日益严峻,不解决这些问题,一旦面对外在因素,如天气的冲击,食品自给率将再一次波动,甚至威胁到生存。

此文由《有农有艺》全球农业研究室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oEps2wBvvf6VcSZYjg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