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农作物生产环节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巴基斯坦虽然境内有多条河流,但是季节性较强,且降雨量不多,水资源难以可持续。再加上巴基斯坦作为农业大国,以种植业为主,每年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无疑给本就不丰富的水资源以更大的供应压力。
巴基斯坦财政部主持了2017—2018财年的经济调查,其中罗列了这一年的经济状况。调查报告称,农业部门取得了“了不起”的增长,选定目标为3.5%,实际达到了3.81%。高耗水的作物增长也都超过了原定目标,水稻生产实际增长了8.65%,而甘蔗增长了7.45%。
显然,农业的繁荣是由这些需水量大的作物带动的,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农民倾向于多种一些水稻和甘蔗。
调查还提到,2016—2017财年的水稻种植面积超过4086万亩(大致相当于湖南),而本年达到了4348.5万亩。“国内的米价更高了,由于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的投资也更容易,再加上农业咨询服务的发展,而大米的出口市场也增大了。这一切都使得有更多耕地改种了水稻。”调查指出,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6.4%,从而使得大米产量达到了744.2万吨。
调查同时指出,甘蔗的种植面积也从上一年的1827万亩增长到了今年的1969.5万亩(大致与广西相当,差不多是中国的70%)。这一年来,甘蔗种植面积扩大了7.8%,而产量也相应提高了7.4%——由7548.2万吨上升到了8110.2万吨。
然而,种植业的高速发展是大量的用水量换来的。
例如,甘蔗需要1500—2500毫米的降水量(或其他方式提供的同等水量)才能完成生长。换句话说,要生产1千克的甘蔗,就需要用1.5—3立方米的水。类似地,巴基斯坦每消耗1立方米的水,才能生产出0.45千克的大米,这比亚洲其他国家低了55%的效率,亚洲平均1立方米水即可生产1千克大米。
由于水稻和甘蔗的种植效益较高,大多数农民都会选择这两种作物,如果不加以任何教育,采取措施提高人们的节约用水能力与节水灌溉意识的话,水资源的消耗只会更加严重。有数据统计,巴基斯坦的灌溉农业消耗了大约95%的水资源。
此外,全国大约有100万座管井,它们抽取了678.42亿吨地下水用于灌溉,这一数量比地表水渠能提供的水资源还多20%。
在农村存在水资源大量浪费的同时,向城市提供可饮用的净水也成为了一项挑战。国家水资源政策中规定的最涉及资源供给的内容之一,就是为所有人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和洁净的排水设施。为了向这一目标努力,政策要求促进城市用水管理,调整市民用水的水价。鼓励减少供水系统的渗漏,促进其恢复,治理工业污染,努力为每一个人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供应。传统灌溉方式的改造,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利用,成为巴基斯坦农业进一步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政府也意识到了水资源的短缺现状与农业用水的不科学性,发展节水农业成为巴基斯坦的首选,中国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与巴基斯坦开展农业合作,在巴基斯坦国内设立多个培训班,借助“一带一路”,将更多节水灌溉技术传入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规划将修建印度河水坝的目标重新提上日程,希望既可以缓解电力紧张的局面,又可以利用水坝的储水功能,为农田提供稳定供水。
此文由《有农有艺》全球农业研究室编写,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