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学被开除,20年坐3次大牢,56岁重新开始,死后成文学网红

2020-03-20     蓝橙北调

(本文系原创,请勿以任何形式私自转载盗用,违者必究)

2010年,那个写了“从前慢”的木心,以83多岁高龄学会了上豆瓣,在那里,他和喜欢他的读者展开了很多次对话。

这老头说起话来很耿直。

有个姑娘表白他:“我喜欢的作家、哲人都是不结婚的,尼采,梭罗,还有先生,我要嫁不出去就怪你了。”这个耿直老头回:“怪你自己吧。”

​透过这些文字,你很难想象的出,这个老木心,已经没有多少剩余光景了,却像个老顽童。可也正是这样的性格,木心才在近几年突然横空出世,成为文学“网红”。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木心真正的样子。

木心的一生,都在渴望攀登文学之巅,却屡屡受挫,对于木心的人生,人们总喜欢用出世来形容他,形容地远离尘嚣,仿佛不属于这个嘈杂的世界。

其实,除了文学造诣,他和每个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会冲动、会恐惧、也会有遗憾。

陈丹青曾经这样描述他:他这辈子最渴望的,是被看见。

冲动

1927年,木心出生在乌镇一家孙姓的大户人家。那个时候,他家里就已经有钢琴、有西洋画册,文玩藏品更是不少,可以说,木心是名副其实的小少爷。

但木心最喜欢的还是读书。先是把家里的书读遍了,然后又去隔壁茅盾家的书屋里不出来。

读了几年书,木心又爱上了画画。

1943年,16岁的木心离开乌镇,到西湖边支起了画架。三年后,他考进了上海美专。

不过,成为大学生的木心,由于所处时代的原因,经常参加学生运动。

1948年,木心因为频繁参加学生运动,被勒令退学了。当时他本来打算去巴黎留学的,可是被退学后,巴黎梦,也跟着破灭。

他的理想,因为自己的热血冲动,而夭折。

这样的木心,和每个年轻人都差不多,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他也迷茫、惶惑,只是,木心的时代,比现在的年轻人多了太多的黑暗。

信念

木心退学前后,家道中落,乌镇的老房子跟着没了,母亲不得不跟随他在上海生活,退学后,他一边写作,一边教书养活自己和母亲。

到了1957年,木心开始了长达20年的牢狱之灾。

第一次,木心因被同学诬陷策划偷渡,他被捕入狱,关了半年。之后20年,木心先后经历了三次入狱,期间,母亲去世,他多年来所有作品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

当时,相当多的类似木心的人,都被时代打败,人生就此终结。

但木心的弹性和骨性就在这里,他有着自己的信念,打不垮的信念。

在狱中,他在用来写悔过书的纸上,写上米粒大小的小字,出狱后,这些小字成为了65万字的作品《The Prison Notes》。

他还在白纸画上黑色琴键,到了晚上,便凭想象,无声弹奏莫扎特。

他用一张一张小纸条,创作出了50幅小画,这些小画后来被收藏在国外的收藏馆。也正是这些小画,帮木心打开了去美国的大门。

1982年,木心带着这50幅小画到上海美国领事馆签证官面前,签证官的眼神,从怀疑,慢慢变成了敬畏。

陈丹青这样描述木心:他的野心一直都很大。

这种野心,让木心一直都没有垮塌。

梁文道看到木心50岁照片时,啧啧惊叹:

“你不觉得这个人像坐过牢似的,从文革中结束改造回来的很多作家,难免身子会往前驼下去,有点曲髅,难免神情会有点沮丧、失落、惶恐,但木心没有,他精气神很足。”

他是幸存者,也是重生者。

顽皮

80年代,木心刚到纽约,在艺术学生联盟学习,这一年,他56岁,是年纪最大的学生。

美国的开始,等同于木心的新生。

他形容自己,脸上有一堆看不见的美丽青春痘。

木心身上,是有着明显的断层,砍掉那20年,把青年木心和半百木心拼在一起,反而更像是一体的。

1989年,木心效仿柏拉图,为华人艺术家开展文学讲习。从希腊神话,讲到近代小说,一讲就讲了5年。

陈丹青是其中的学生之一,对于这段经历,他回忆说:他一天到晚都在讲笑话,哪怕是任何一个严肃的文学话题,他都要讲笑话,随口讲。所以我们课堂经常一阵一阵哄堂大笑。

木心从不谈创作之苦、生活之苦。

他将绘画比作姐姐,文学比作弟弟。

初到美国之时,因为缺钱,他便把自己狱中画的画拿出去换钱,在家里写作。他形容这是姐姐养弟弟。2006年,他的作品终于在国内相继出版,此时,他又开始在家里安静地画画了,他说,这叫弟弟养姐姐。

木心的顽皮之下,是笑对生活的大智慧。

恐惧

木心对于自己断掉的20年,从来不正面提起,你觉得他似乎丝毫没受到影响,可是最深的影响 ,往往在心里最深处。

2011年冬天,木心走到生命尽头,他失去了意识,被送到了重症病房,陈丹青去看他,趴在耳边问:

“老师您还认得我吗?我是丹青啊。”

凌晨两点多,木心开始不断说胡话,突然,他就紧紧拉住陈丹青的手,清楚地喊出:

“叫他们不要抓我!”

陈丹青安慰他:放心吧老师,没有人来抓你。

木心这才放心地闭上眼睛。

其实,那惨痛的20年,在木心的记忆里从未消失过。知

知道自己身子一天不如一天时,木心写下了遗书,是一首诗,其中一句是:壮志未酬也。

总有人说他看破尘世,其实木心也是凡人,也有梦想,希望得到世人的关注,可也有恐惧和遗憾,对一生有着太多不甘。

傲气

木心身上是有傲骨的,这和他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

在监狱时,他就说,自己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

晚年时,有人重提这段往事,木心咬着牙一字一句地说:“你要我毁灭,我不!”

1995年,木心想家了,他偷偷溜回了乌镇。结果发现,自家那宅院还在,可已经被用作厂房,早没了原来的样子。

木心很伤心。他回去后,写了一首《乌镇》:“我只知地名,对的,方言,还在,但一无是处。永别了,我不会再来”。

后来,乌镇开发,负责人陈向宏多次专程向木心发出邀请,请他回乌镇居住,替他翻修老宅。可木心却一直犹豫。

陈丹青知道木心在等一个认可,那个时候,木心在台湾很有知名度,可在国内,鲜有人知道他,包括一些文学大咖。

这么多年,他只是等待人们对他发自内心的接受。

2006年,木心如愿以偿,他的作品在大陆陆续出版,他这才彻底返回乌镇隐居。

木心这傲气劲,像极了青春期桀骜不驯的少年。

2015年,《从前慢》被人改变成歌曲,木心一下子被很多人知道了。他的文字,他的语言,他的细腻,都让年轻人们为之疯狂。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在这个粗糙的时代,木心的文字,是美的如此与众不同。

他写生活:生活的最好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他向往陶渊明:有时,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渊明。

他把文字玩的娴熟:“有人说,时间是最妙的疗伤药。此话没说对,反正时间不是药,药在时间里”

木心终于如愿“被看见”了,虽然他已经离世,但木心曾说,懂得自己的人,或许在未来。

他就像个看透世事的智者,这次,又被他说中了。他又像一个凡人,有着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如果你也喜欢木心,给这篇文章点个赞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WmjER3EBnkjnB-0z8-H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