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我和我的祖国》在上映很久之前,就通过预告片,感受到了这部片子的许多触动人心的地方。但真正看下来,会发现这部片子远比预告里更生动、更感人,下面就来盘点一下,最触动泪点的几个情节,你看到哪个地方哭了?
一、《前夜》
这个单元聚焦在开国大典前一夜,以在背后默默做着准备工作的人为视角,讲述了一个普通又惊心动魄的故事。
导演管虎和主演黄渤,可以说配合的非常完美,这部开篇之作,从头到尾,每分每秒都牵动着观众的心。
因为广场封闭,黄渤饰演的林志远作为电动旗杆设计师,却无法进入广场进行试验,于是只好将旗杆复制到自家的院子。就在他克服总是断电、 没有国旗、没有音乐种种困难,终于把旗子一秒不差升到顶端时,还没等开心,问题就来了:
旗子是升上去了,可固定不住。用于固定的阻断装置——一颗金属球,必须重新打制,这个问题难就难在,这个金属球必须用几种稀有的金属制成,但现在,他们一样都没有,而此时,距离第二天验收只有几个小时了。
到这里,催泪弹来了。
第一枚:
实在没有办法,欧豪饰演的搭档坐上屋顶用大喇叭对着乡亲们呼喊借金属。
可喊了半天,迟迟没有动静。就在大家沮丧到快要放弃的时候,院子忽然热闹起来,越来越多的百姓,拿着自家的锅碗瓢盆、手表玩具、斧子镰刀、孩子的长命锁,前呼后拥的涌了进来。
他们大部分可能都不知道喇叭里喊道的金属都是什么,但是他们把能想到的自家的金属都拿来了,最后,一位清华的教授从实验室拿出来最后一块用于实验的金属铬。这一刻,不仅林志远被感动了, 屏幕之外的观众也不由得鼻子一酸。
当无数热情的群众,迎着镜头扑面而来,这种群众的力量,这种为了国家事业争先恐后抢着奉献的朴实举动,真的特别打动人心。
第二枚:
当然,故事到这里并没完,管虎的催泪弹还在持续发出。
金属球制作好了, 他们面临的下一个困难,是怎么把金属球替换到广场的旗杆上去。
因为戒严,林志远为了能赶在验收前完成任务,不仅闯过一个又一个关卡。
还克服恐高,亲自爬山旗杆,在顶端进行焊接。
当他终于牢牢地把新的阻断装置牢牢地焊在旗杆上时,这一刻,镜头拉远,一个并不美的身影把自己困在旗杆顶端,身侧就是天安门,是马上要举行开国大典的地方,林志远看着自己折腾了一天一夜的作品,终于深呼一口气,露出了笑容。
看到这里,眼泪夺眶而出。
二、《相遇》
这一个单元,借由国家大事,讲了一个爱情故事,但是这份没有结局的爱情,却胜过所有的分分合合。
张译饰演的高远是一个原子弹的研究员,在一次试验中,不幸受到了严重的辐射。同时,因为这项秘密工作,他离开了自己深爱的女人,连一句话都没有交代,一走就是三年。
这个故事,和第一个单元不同,《前夜》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短时间必须完成的任务,时间也在不停地倒数,而这个故事,没有这么惊心动魄争分夺秒,高远和女友在公交车偶遇之后,也没有展现出太多惊喜和重逢的起起落落,但越看到最后,伤感越扑面而来。
最催泪的地方,当属最后的情节。
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被喊出,满街的群众举着报纸沸腾,两个人被冲散在两端,女方举着报纸指一指眼前的爱人,又指一指报纸,对面的高远以小到不仔细看都看不出的幅度点了点头,这一刻,一切都在不言中。
落泪,不是为了两个人的爱情,是为了这种牺牲。
三、《夺冠》
很多人都很喜欢徐峥导演的这一单元故事。他把一个上海弄堂形形色色的老百姓,拍出了真实感,这里面最惊艳的表演,当属主角冬冬,一个十岁的小男孩。
可以说,前面几枚催泪弹下完以后,这一部分,成功地调节了观众的情绪,笑点频出。
不过这一部分也并不都是搞笑,在某些细节里,依然让人感动不已。
最催泪的情节:
冬冬一面为了让乡亲们能看上电视,爬到屋顶一动不动举着天线,一面心系同学小美,想要把礼物送给她。可就在小美马上就要走了,而邻里乡亲还需要他举天线的时候,他陷入两难境地,最终一咬牙一跺脚,还是选择了回头,帮助乡亲们目睹夺冠瞬间。
看似搞笑,实则感动,一个孩子都可以做到这样,那个年代,又该是怎样一种万人空巷的场面?
四、《回归》
回归,指的就是香港回归,和第一单元有些类似,这一部分的故事讲得也是香港回归前几天的事情。
这一单元走了三条线。
一条是一个普通的香港女警,为了回归这一刻,做了很多精细的准备,包括校正自己的手表,确保分秒不差。
第二条线,是外交部因为一秒之差据理力争。
第三条线,是红旗手苦练基本功,确保一秒不差地升起国旗。
催泪弹:
这部分最催泪 ,我认为是香港女警这条线。女警的故事,真正反映了香港民众对于归回的那种期盼。感动瞬间则是在她看到时间走向0分0秒时,喊着口令敬礼、换帽徽,然后郑重地,一丝不苟地,把帽子戴在头上。
没有多余的字眼,偏偏这一串动作,就让人泪目了。
五、《北京你好》
这一单元,葛大爷把一个老北京司机演活了。这一部分同样,也是笑点频出。葛大爷还是那个幽默的葛大爷。
他生活失败,妻子不理,儿子奚落。他嘴贫、爱显摆,拿到奥运会门票后,恨不得想让所有人都知道,到处去炫耀。但是这样一个人,最后却把好不容易得来的,准备送给儿子的门票,给了一个汶川来的孩子。因为这个孩子的爸爸在地震中丧生,他是为了看一眼鸟巢的栏杆,完成爸爸的心愿。
最催泪:
要说这部分最催泪的,当属最后那几个声嘶力竭的加油。葛大爷在送出了门票后,失落感还是有的,尽管这样,他还是无比地激动,和周围人群,对着大屏幕大声呼喊,镜头越来越近,当最后只剩下葛优喊着加油的大头时,观众的内心,被感动填地满满的。
六、《白昼流星》
陈凯歌导演的这一部分故事,有些两极分化。
喜欢的它的,觉得这部分讲述了一个非常朴实的故事,要细细品味,不喜欢它的,觉得强行拉扯,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在观影时,很多人还是有被打动到。
催泪弹:
两个顽劣的青年,被患了绝症的旗长带到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着陆地,两个青年内心受到深深地震撼,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他们的眼神,他们的眼神,从玩世不恭,再转到激动、敬佩最后到崇拜,一个人内心的转变都展示出来了,这一个过程,激动之余还是比较催泪的。
最催泪的地方,就是旗长倒在了沙漠上,两个孩子扶起他,这一幕心痛又感动。
这让人想到前面出现过的一句台词,旗长说,你们坐了200多天牢,一条路都修好了。这是扶贫干部心中对于贫困地区所做的一切,包括救赎他们自己的孩子。
七、《护航》
作为收尾的一个单元,这一部分也兼具笑料和泪点。
20分钟,将一个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故事讲得生动而精彩。
那么,这一部分的泪点在哪呢?
很多人表示,在看到宋佳饰演的吕潇然,为了成全队友参与表演的愿望,毅然放弃做替补,帮助队友及时进行修复时,就感动到哭。
这个人物的性格也是极其鲜明的,从小就争强好胜,从来不怕、也不甘落后,甚至比很多男飞行员都要优秀,这样一个性格设定,却在最终关键时刻放弃了自己可以参与阅兵的机会,让给了队友,这种冲突对比,本身就让人心中一凛,晒然泪下。
七个单元,七个《我和我的祖国》的故事,几位导演聚焦“小人物”见证“大时代”,有欢笑、有泪水,人们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迸发出的那些激动人心的力量,如今依然深深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那么,你觉得最催泪的情节是哪一处呢,欢迎留言,讲出你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