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骢(1930.3.26-2016.3.22),男,汉族,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原籍云南大理,中国工程院院士,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航空报国金奖、国防科学技术特等奖、航空航天月桂奖终身奉献奖获得者,“感动中国”2009年十大人物之一,曾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自然科学研究员,是中国著名的歼-10战斗机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歼-10之父”。
1960年7月,宋文骢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2月10日,当选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 。
宋文骢是中国航空科学技术领域的优秀带头人,曾从事歼-8、歼-7C、歼-10飞机的研制,是中国飞机设计战术性能气动布局专业组创建人之一,建起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2010年,当选为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早年求学
1930年3月26日(民国十九年),宋文骢出生于云南昆明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为家中长子,父母取小名为“泰斗”。 [5]
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父亲送5岁的宋文骢到学堂读书。 [2]
1942年9月(民国三十一年),宋文骢考入云南省立大理中学(现大理一中)。 [2]
1946年7月(民国三十五年),在大理读完初中后,宋文骢回到了昆明。9月,宋文骢考入昆明天南中学(现昆明市西山第一中学),接受中国共产党的进步思想,秘密参加党的外围组织“云南民主青年同盟”。 [2] [6]
宋文骢参军
1949年7月,宋文骢正式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为中国人民解
年轻时的宋文骢
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的一名侦察员,解放后,在云南军区情报处担任谍报组和侦查组组长。 [2] [5]
1950年,宋文骢加入长春空军第二航校,成为第一期学员,并在空军某部任飞机机械师、中队机械长。 [5]
1951年5月,宋文骢提前毕业,成为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分配到空军第九师27团担任机械师。 [2]
1953年3月,由大队政委和机务主任介绍,宋文骢加入中国共产党。 [2]
1954年8月,宋文骢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为第三期空军工程系飞机、发动机专业学员。 [2]
1957年,宋文骢被评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 [2]
宋文骢飞机设计
歼10 飞机样机方案研究(1990 年)
歼10 飞机样机方案研究(1990 年)
1958年,宋文骢参加东风项目,分配的沈阳112厂设计室,担任改型飞机总体设计组组长。 [2]
1959年11月,上级将第一设计室(东风107项目设计室)和第二设计室合并,宋文骢担任新组建设计室的总体组组长。 [2]
1960年7月,宋文骢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沈阳601所任设计员、专业组长。 [5]
1961年8月,新组建的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沈阳诞生,宋文骢担任气动布局组组长。 [2]
1962到1964年间,宋文骢带领战术、布局专业组进行了20多种不同平面形状和参数组合的新机方案设计研究,最后集中到两种正常式布局方案——单发动机和双发动机。
1964年,宋文骢力主的双发方案获批,成为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的超声速歼击机——歼-8飞机研制成功的关键。
1969年7月,歼-8飞机试飞成功。 [2]
1970年,宋文骢离开沈阳,赴成都组建新的歼击机研究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都分所(成都611所)。 [3] [5]
1974年2月,宋文骢被任命为611所总体室和气动室主任。 [2]
1980年6月,宋文骢担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总设计师。 [5]
1981年10月,宋文骢任中国“六五”第一个重点项目歼-7C飞机的总设计师。 [2]
宋文骢歼10研发
1982年2月16日,宋文骢参加在北京召开的新机研制方案评审
歼十研制
论证会,在会上提到世界歼击机现状、飞机空中格斗能力、鸭式气动布局等新概念,引起与会专家和部队领导的兴趣。宋文骢在第二次新歼方案论证会上介绍了新式布局的飞机模型,为第三代歼击机歼-10的雏形。之后的两年时间里,经过多次论证、研究和评审,新的方案被确定为中国新一代战机歼-10的总体方案,歼-10飞机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 [3]
1984年4月26日,经过三次新歼选型会和发动机选型会的反复研究,611所的鸭式布局被选为最终方案进行发展,歼-7C飞机完成首飞。歼-7C的研制成功,使中国跨入能完全独立自主研制第二代歼击机的国家行列。 [2-3]
1985年,宋文骢主持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航空电子系统研究室,突破数字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国内研究空白。完成了国内从未设计过的腹部进气道、国内独一无二的水泡式座舱,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铁鸟试验台,国内第一个高度综合化航电武器系统动态模拟综合试验台设计等。 [7]
1989年7月,宋文骢在厂所结合时任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总设计师。 [5]
1998年3月23日,歼-10飞机成功实现首飞,在首飞完成后,宋文骢特意将自己的生日改为了3月23日。
2001年,宋文骢等人在《中国工程科学》08期发表了著名的《一
1998年,歼10飞机01架首飞
种小展弦比高升力飞机的气动布局研究》论文,为全新一代战斗机的预研工作起到了开创性的重要作用,文中所提出的气动布局方案奠定歼-20隐身战斗机的基础。 [2]
2003年,宋文骢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3月10日,歼-10飞机正式交付空军。 [5]
2004年4月13日,歼10飞机最终通过国家航定委的设计定型审查。7月,宋文骢任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 [5]
2006年10月30日,在珠海举办的第二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上,荣获终身奉献奖。 [3]
2010年2月10日,“感动中国”2009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宋文骢当选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 。
2016年3月22日13时10分,宋文骢因病在北京301医院逝世离世,享年86岁。 [5] [8]
2016年3月26日上午10点,宋文骢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