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凌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和随蒋同行的诸多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张、杨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在这场事变中,张学良的卫队营营长孙铭九因率部成功捉蒋而声名大振,成为妇孺皆知的捉蒋英雄。
张学良(左)和杨虎城
孙铭九1909年生于辽宁省新民县,1927年加入东北军,1928年被选派赴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在天津张学铭手下当教官,张学铭是张学良之弟,孙铭九则是张学铭的同学。1931年,张学良出任国民党海陆空军副总司令,从南京经天津赴北平,路过天津时,张学铭派孙铭九护送哥哥张学良,张学良颇为看重孙铭九,还送给他一块表面上印着自己头像的瑞士名表。后来孙铭九先后担任了张学良的机要随从参谋、卫队营营长等职,成为张学良的心腹嫡系之一。
1936年7月,张学良为建立东北军内部领导核心,实现其深刻改造东北军的目的,在军中成立了一个秘密政治组织“抗日同志会”,张学良亲任主席,以孙铭九等人为首的少壮派军官是其主要成员。这些青年军官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思想激进,对蒋介石安内攘外政策早就不满。张学良在南京被蒋扣押后,孙铭九等力主武力救张,与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东北军高级将领于学忠、王以哲、何柱国等人发生激烈冲突,最后竟派人将王以哲枪杀,酿成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二二事件”。 事发后,东北军极为愤怒,要求惩办凶手。1937年2月4日,周恩来命刘鼎将孙铭九等送入红军苏区,后来孙铭九离开苏区,到天津、上海租界暂避。
西安事变纪念馆
抗战爆发后,迫于生计孙铭九当了汉奸。据其东北军同事应德田1956年的交代材料说,孙铭九曾于1943年春在汪伪政府参赞武官公署任参赞武官,年中任豫北抚安特派员和抚安专员,次年又担任了伪山东省保安副司令。全国解放后,孙铭九受聘担任了上海市政府参事,据他介绍,他原名本叫“孙明久”,后来去日本改为“铭久”。新中国成立后,柯庆施当上海市市长,聘他为市府参事,聘书上写成了“孙铭九”,从此也就这样沿用下来。
孙铭九与张学良感情颇深,1990年曾有人问张学良将军,如果他重访大陆要见些什么人,张学良第一个便提到了孙铭九。1991年8月,沉默多年的张学良在台北一家饭店接受日本NHK电视台导演长井晓的专访,首次向外界披露了当年的风风雨雨。此后不久,长井晓来沪,给孙铭九放映了采访张学良的录像带,并说:“张将军很关心你的情况。”孙铭九看着几十年未曾谋面的少帅,忍不住老泪纵横。
晚年后的孙铭九还担任着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等许多社会职务,2000年4月8日凌晨,92岁高龄的孙铭九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安详辞世。根据孙他的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动,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当时国内各大媒体均以“骊山捉蒋立大功 英雄孙铭九病逝”为题对此事作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