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米宅
原标题:“逆周期”生长!备案价高出天际,究竟该如何看待它?
西安,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西安,全国第九个中心城市;
西安,楼市涨幅曾位列全球第二,多次领跑全国;
西安,2019年下半年以来楼市骤然进入存量时代;
这就是西安,以及过去几年楼市曾发生的故事。
燥热之后的横盘,是渐入的黑夜,还是黎明前最漆黑的夜,西安楼市将走向何方?这是所有人想要得到的答案,所以我们只能再度回归基本面去寻找。
1
从经济来看,2019年西安实现GDP9321.19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13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3167.44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5874.62亿元,增长6.8%。
2019年3月17日,西安常住人口正式突破千万,成为“千万级人口超大城市”。
坦白讲,比之北上广深难以媲美,距离郑、成、渝仍有差距,但西安也有自己的辨识度和优势所在:中国第三城。
西安是继北京、上海后国家明确支持建设的第三座超级城市,为何?
从地理位置来看,祖国之芯,东西分界,向东则为繁华一线城市,向西则一片萧瑟西部城市化水平较低的诸多区域;
从城市脉络来看,从大国到强国需要文化复兴,十三朝历史古都,周秦汉唐的历史馈赠让西安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化中心”;
从国家战略来看,“大湾区”和“一带一路”是当今时代的两大国策,而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需承担起引领西部城市群发展的历史使命;
况且,就现状而言,西安2019年GDP增速超过全国0.8个百分点,2020年进入万亿GDP俱乐部触手可及;营商环境的改善也让其民营产业所在的第二产业增速领先一、三产业,基础不断加强;人口迈入千万级,增强了城市活力和消费力,也印证着吸附力的加强。
而楼市,去掉小周期的波折,最根本的价值曲线依然与城市发展相一致。
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可以相信西安,以及西安楼市的预期和未来,这是一座城市的价值,而不是楼市所能具备的能量。
2
从城市到楼市,依然是一个很宏观的话题。
地段如何、配套如何、价格如何、品牌如何、产品如何、预期如何,环环相扣,从以往的“西安高新&西安曲江”,到如今的全面开花,楼市置业出三奔四,但总体而言有“两大结论、三大特征”。
两大结论:
传统西安城区。无论配套还是价格,城南>城东>城西>城北;
大西安版图(西安+西咸),无论是配套还是价格,以能源金贸区为核心,大西安新中心轴线最为稀贵;
三大特征:
区域端,高新曲江之后,开发区争雄;
价格端,西咸分化,高价遍地丛生;
置业端,环线被打破,地铁价值线清晰。
这里做一下简单阐述。
随着西安“三轴三带多中心”及“十字方针”的推进,西安涌现出一批诸如新区进入视野,比如国际港务区、大兴新区、航天新城、常宁新区、高铁新城、泾渭新城、灞河新城等等,并且每个区域都有一些明星项目受到认可。
而西咸新区房价备案与西安分离之后,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备案价高出主城许多,基本在1.3万-3.1万之间,而西安主城区2W+项目走出高新曲江,出现在浐灞、城北,哪个区域都可能产生“天价盘”。
前两者导致的直接原因是,地铁拉近空间距离感和通勤效率,导致一些有潜力和特色的区域进入舞台,也决定着沿线物业价格较之同区域产品普通高出15-20%,且更受欢迎。
所以,乍一看哪里好像都挺好,但细想一下要买到一套“好房子”,简直苛责。几乎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步,选对一个有价值的区域;
第二步,选好区域内有潜力的地段;
第三步,同一地段里选择最合适的一个项目;
在此之上,还得注意自身预算和区域门槛,地段成熟性和未来增值性,产品在区域的竞争力以及未来出手的市场……
3
面对没有一个价值衡量标准的楼市和项目,普通人该如何置业?其实很简单,有以下两个角度与大家分享:
其一、根据资金能力选区域。
我们根据各区域所有主要在售住宅项目(非某一个月数据),计算了西安限购区域均价及在售项目门槛,多种物业类型以高层为准。
曲江均价:15881元/平,门槛约13000元/平;
高新均价:20278元/平,门槛约15000元/平;
城东均价:12829元/平,门槛约10229元/平;
城西均价:12666元/平,门槛约9399元/平;
城南均价:14519元/平,门槛约9987元/平;
城北均价:14766元/平,门槛约10545元/平;
浐灞均价:13728元/平,门槛约10701元/平;
港务区均价:10249元/平,门槛约9651元/平;
沣东新城均价:14405元/平,门槛约12680元/平;
这一条主要针对以自住为主的购房者,通过这一点,几乎95%以上的购房者会从几百个项目里筛选出几个意向项目。
其二、根据预期性选择区域。
这一条则主要针对一些具有投资或保值属性的购房者,在当前楼市以“稳”当头的行情下,大涨大跌几乎不存在,能增值的优质项目占比不超过10%,因此建议大家以“稳妥”为主。
衡量标准就是:可租可售可流通。
考虑到区域在售项目门槛,区域未来几年发展,区域人口基础和增值性的判断,我们不推荐过往“开拓式”下定,即低价上车郊区,更推荐“半成熟式”下行,寻找成熟区域的边缘位置,现在来讲就是三环以外的部分区域。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区域:
高新系推荐软件新城,自高新区托管鄠邑区三区十镇开启第三次创业之后,作为西安乃至于西北第一区,高新区的潜力与价值再度喷薄而出,衍生而出的软件新城、高新国际社区、高新三期(CID)三个区域。
就目前来看,尽管高新三期规划和定位最高,但考虑到成熟周期的问题,产业导入完成、区域公园、道路、学校、商业等配套资源稳步落地的软件新城,无疑领先一步。
这里也是西安首个产业大于地产项目的地方,有高新外溢需求。
曲江系推荐航天新城,曲江二期的日益饱和,在售项目可选性不多的情况下,跨过航天大道已经成为许多开发商的选择。
与曲江一路之隔,既能享受曲江的便利和配套,而航天产业也是西安一直以来的龙头产业,多年发展已经汇聚有一批产业集聚,随着区域基本配套的完善规划,地铁4号线完全贯穿曲江与航天之后,航天新城的价值正在集聚蝶变。
向东推荐浐灞生态区,作为西安继高新、曲江后的第一置业地,关于浐灞生态区的价值其实无需太多的赘言。世博园、丝路会展中心、以及浐灞河串联的高品质酒店集群,南接曲江、北接港务区,这也是西安三大轴线之中蝶变速度最快的一个。
需要注意的是,相比于经常被拿来比较的沣东新城,在西咸房价备案独立之后,已经失去了过去两年的价格优势,如今浐灞反而成为全西安主城区的价格洼地。
从目前呈现来看,地铁依然是浐灞绝大多数地方的劣势,但并不妨碍其最精华的一段在于浐灞三角洲。灞河西岸的产业、东岸的砂之船、三角洲的风景和酒店群,无一不加持着这里。
向西推荐沣东新城,大西安如何实现,即便2020年GDP迈过万亿大关,但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依然需要西安+西咸提升城市能级和辐射力来展现,这是获批国家中心城市之初的政策定义。
大城向西的逻辑不变,而作为西咸新区最早起步、发展最快的区域,沣东新城的价值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已经得到彻底印证和认可。
摆在市场上的一大问题是,大西安新中心轴线的价值毋庸置疑,但其上项目的定价着实惊人,因此城西与三桥交界处的部分区域便显得优势明显,诸多项目销售一路高歌。
国际港务区的价值才刚刚开始,这个话题可能会受到质疑。但如果你仔细梳理便会发现正是如此。从曾经偏居一隅的国际陆港定位,到全运会落地后催生的区域配套成熟,长安号成绩亮眼,国际港务区正在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区别在于,许多人觉得奥体之后,港务区将和沈阳奥体一样一地鸡毛,迟滞几年,但如今来看,随着六大央企进驻的产业吸附力,以及陆港动力自身的强劲发展,区域执政者正在给出自己的解答。
毫无疑问,随着全运会的临近,国际港务区的故事和红利才刚刚开始。
当然,还有一些区域,比如城北高铁新城的部分区域,灞河新城的部分区域、长安的部分区域都存在一定的机会,但这都需要极为谨慎和专业的判断,至于再远的区域,至少就目前来看,三五年都很难有质的变化,因此远郊建议慎重为上。
总体来看,尽管楼市处于横盘调整期,但楼市价值取决于城市,西安的城市位置、定位、使命都决定着楼市平稳向上的趋势,依然存在诸多机会和机遇。
从楼市发展来看,已经打破了曾经高新&曲江两家独大的局面,无论是西安&西咸,还是浐灞&沣东&城北,都出现了一批高品质高价的项目,地铁价值之下,楼市正在演绎着新的价值体系;特殊时期,楼市稳字当头,因此置业降低风险,主城&环主城区的部分区域,才是更好的选择。
未来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谨慎,才能真的把握住机会,而不是随浪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