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型攻击核潜艇(俄文:проекта 627 《Кит》,中文:鲸,英文:Project 627 《Whale》,北约代号:November-Class,译文:十一月级,简称:N级,惯称:红十月级),是苏联海军隶下的第一型核动力潜艇,也是苏联第一代攻击核潜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627型攻击核潜艇与当时苏联的常规潜艇一样,都仅装备鱼雷,具有航速高和潜深大的特点,由于综合性能相当好,大大加快了苏联后续各类型核潜艇的发展。苏联红宝石设计局在该型潜艇的基础上改进研发了被北约称为H级的苏联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658型战略核潜艇和被北约称为E级的第一代巡航导弹核潜艇65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
627型攻击核潜艇全部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建造,共建造服役了13艘,构成了苏联最初的水下核攻击力量,除因事故等损失的外,全部在1986到1990年间退役。
研制背景
二战后,美国在核技术方面的领先震惊了苏联,使冷战中的苏联领导层深感不安。当时苏联的核技术远比美国落后。1945年8月,美国就在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1946年12月25日,苏联建成了第一个实验核反应堆后,在1947年就决定研制核潜艇,1948年苏联亚历山德罗夫院士建议开始组织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设计研究工作,但因苏联急于研制原子弹,该工作被暂缓开始,1949年8月29日苏联成功进行原子弹爆炸后才转向核潜艇开发。
1950年,苏联各科学研究单位提出了3中潜艇核动力装置方案:方案一,代号ShG为球床高温气冷反应堆;方案二,代号V/BT为铍慢化氦冷反应堆;方案三,代号AM为石墨慢化水冷反应堆。经过论证后,1952年末得出结论,方案一因球高床高温气冷反应堆的球状燃料元件包壳不能封住放射性裂变产物而失败,决定改用压水堆(代号改为V/AM)作为主攻方案,并在1952年9月9日被斯大林批准实施;方案二因铍慢化氦冷反应堆中氦技术困难也被迫放弃,改用铅铋合金液态金属中能中子堆,代号不变作为备用方案;方案三由于采取的石墨慢化剂尺寸太大,只能用作陆上发电堆。
当苏联在1954年建造第一座核电站时,美国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已于同年4月开始服役了。1952年,苏联共产党中央认为核潜艇诞生之后将对苏联海军带来质的影响。
核弹鱼雷
根据苏联部长会议所下的任务书中要求,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设计出苏联第一艘核潜艇。因此627型在1953年3月前就完成了初步设计,1953年3月至1954年5月完成了图纸设计和技术设计。按照苏联的研制程序,方案设计阶段要完成制定艇的战术技术任务书。核潜艇的初步研制比较顺利,然而接下来的难题除了核动力装置以外,设计局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一般常规潜艇的作战使用要求和方案设计。该方案不仅要求实现核动力装置上艇的问题,还要完成一个更艰巨的任务,就是要把一种长度为24米,口径为1550毫米,射程40-50公里,携带核弹头的T-15型鱼雷装备在核潜艇上,为了自卫还要安装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同时取消了通常的尾部鱼雷发射管。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当时苏联高层领导人本着“超强攻击力,超级动力”这个“一箭双雕”的目的,设想核潜艇携带这种以蒸汽-瓦斯为动力的鱼雷秘密潜入美国海军基地,进入射程后就立即发射,瞬间对美国海军基地予以摧毁。随后负责研发潜艇的专家们开始针对这一计划进一步研发并在1954年7月提交了初步技术设计案,此时海军部门才方知627这项计划以及其设计 。
当这个令人瞠目的方案递交到海军部门之后,专家们首先高度评价了设计工作,但又立即表态认为这项计划中核潜艇的主武器T-15鱼雷无法达到预定的攻击能力。因为如果潜艇按设想的方式对海军基地实施攻击,必须要依靠岸上的物理目标,而潜艇要做到这点,既要通过当时北约设置的极其严密的反潜带不被敌人发觉,还要在发射核弹鱼雷之后不知不觉地离开,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核潜艇的设计航速仅仅为24节,因此即使潜艇以全速离开发射后的鱼雷,还是可能会被核弹爆炸所波及,用于自卫的鱼雷仅有两管也是不足的,海军最终做出了武器配备论证不足的结论。后来的研制表明,设计局虽然采用了自航式鱼雷出管的方法,但核弹头大鱼雷的研制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最终不得不放弃“核弹鱼雷潜艇”计划,改为研制普通的核动力攻击潜艇。而采用热力发动机的T-15型鱼雷作为苏联第一种装备核弹头的鱼雷,最终可能是由于技术不过关而悄无声息的下马,甚至没有留下一张图片。
荣誉退役
1962年10月9日,K-3作为苏联第一艘核潜艇被授予“列宁共青团”号(全称“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员”号)的荣誉艇名,此后该艇艇员多次受到苏联共青团中央的表彰,1989年3月14日改为B-3。1981年4月17日,K-42被授予“罗斯托夫斯基共青团员”号(“Rostovskiy Komsomolets”)的荣誉艇名。1977年7月25日,K-50被重新编号为K-60。K-181因为战功被勃列日涅夫授予红旗勋章,是唯一被授予该荣誉的一艘核潜艇。627型攻击核潜艇作为“海洋探险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65年至1977年间,该型潜艇每年执行2到3次的连续潜航40至50天的侦察作战任务;70年代以后,开始执行舰队核潜艇基地周边海域的防御任务及战略核潜艇的防护;1977年7月29日,苏联海军将舰种类别变更为大型潜艇,开始执行第一线作战任务;80年代后,627型几乎均被列入预备役,1985年以后被封存;除去因事故损失的外,在1986到1990年间全部退役,然而实际上一些潜艇此前早就已经报废。
1989年,立下历史功勋的苏联第一艘核潜艇K-3退役,苏联计划像美国人对待“鹦鹉螺”号一样,作为历史珍品予以保留。同年孔雀石设计局为它做了一个展览馆兼博物馆的设计,准备把实艇作一些处理后在圣彼得堡展出,但由于经济问题和一些环保组织的“射线恐惧症”,它的艇体仍旧在波利阿尼(Polyarny),在俄罗斯经济状况好转的情况下,这一计划将得以实施。K-115和K-42分别于1987年和1989年退役,并在太平洋舰队的基地内存放。1989年5月30日,K-133退役被搁置在太平洋舰队苏维埃港的波斯托瓦亚湾,1997年至1998年被拆除。1990年4月19日,K-14、K-21、K-11和K-50退役,K-14被搁置在太平洋舰队苏维埃港的波斯托瓦亚湾(Postovaya Bay of Sovetskaya Gavan)直到2000年拆除;K-21和K-11仍被搁置在北方舰队格拉米卡湾(Gremikha Bay)等待处置;K-50被储存在格拉米卡湾,直到2006年9月3日到6日被重型运输船“Transshelf号”号(隶属荷兰Dutch Dockwise Shipping B.V. 公司)运输到波利阿尼(Polyarny)的第10船厂(SRZ-10船厂)进行拆除.
627型攻击核潜艇是苏联的第一型核潜艇,研制的目的是解决核动力装置装备潜艇的问题,类似1954年4月服役的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美国的“鹦鹉螺”号。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苏联只要集中力量解决核动力装置装艇问题,就已经是够复杂的了,哪怕研制成功的核潜艇携带的只是常规潜艇的武器,也是巨大的成就,但是627型在最大速度和潜深等方面有着更好的性能参数,而且是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装备。纵观627型核潜艇的设计,除核动力装置外,艇上的其他设备,基本上都是常规潜艇上使用的。因此可以简单概括地说,627型就是将柴电动力装置的鱼雷攻击潜艇换了个核动力装置,这有效地提高了潜艇的水下航速和水下续航力,使其不受携带燃料量的限制,而只取决于艇员的体力承受能力和所携带的粮食储备。
627型攻击核潜艇首艇比1955年1月17日实现世界核潜艇的第一次水下动力航行的美国“鹦鹉螺”号晚了3年半,这主要是因为二战期间,苏联遭到德国的入侵,在物质上、人员上以及研究环境上都受到很大影响。而美国本土并未遭到战争的破坏,为核能研究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大环境。此外,许多从事核能研究的科学家为躲避战乱来到美国,为美国核能发展创造了技术条件。在这种不平衡的竞争条件下,美国于1945年进行了核武器试验,而苏联在1949年才爆破其第一枚原子弹。之后美国海军从1945年开始就积极进行核潜艇的研究,1947年开始建造“鹦鹉螺”号,而苏联1947年才开始着手核潜艇的工作,以上因素最终导致了苏联核潜艇比美国晚4年服役[16] 。然而627型仍开创了苏联核潜艇的历史,以立下苏联第一艘核潜艇的历史功勋而载入史册,为苏联日后成为世界核潜艇大国打下了基础,并成为以后苏联核潜艇设计的母型,之后核潜艇的建造步伐大大超过了美国。
627型攻击核潜艇的研制成功是苏联在发展海基战略核力量的过程中迈出的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性的一步,它的研制使苏联拥有了符合隐身性、生存能力、突击潜力等全部战术技术要求的水下移动基地,但遗憾的是它没有装备导弹发射系统,而这一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627型虽然是苏联第一代攻击核潜艇,但实际上苏联以627型为基础还研发了645型攻击核潜艇。645型在使用过程中虽然出现过一些问题,如用低磁钢制造的非耐压艇体出现裂缝;消磁装置设计不科学;降噪措施明显不够等等。但是其最大的颠复性问题出在所采用的液态金属作冷却剂的反应堆上,这种动力装置操作复杂,即使在停航时,也要将冷却剂保持在其熔化温度125℃以上,其他的配套设施也复杂得多。美国也经历过类似的失败,1957年3月,建成的SSN575“海狼”号使用液态钠作冷却剂的S-2G型反应堆也发生过重大事故,1960年后美国在核潜艇上就一直使用压水堆。但是苏联并未放弃对液态金属作冷却剂的反应堆的研究,虽然645型带给苏联海军更多的是经验和教训,但他们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可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