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这么缺钱花?

2019-11-28     升学无忧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距离家里给你打生活费还有一个多星期,钱包已经见底了;双十一剁手剁得太HIGH,看到账单傻了眼;自从谈上恋爱,每天都感觉钱包在缩水还得咬着牙坚持......

说到生活费,相信你有一肚子话要说吧,因为,这是绝大多学生党的痛!你觉得一个月多少生活费才够?

当代大学生,为什么这么缺钱呢?

每个时代的学生都穷,但从未像今天一样拜金

学生站在成人社会门口向里眺望,物质欲望像野草一样疯长,但本身还不具备与之匹配的赚钱能力。正所谓“想得太多,赚得太少”,穷学生的标签就牢牢地贴在这一群体身上。

写下《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年轻时住在寺庙里苦读。每天煮一锅粥,待粥冷凝后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贫困程度可见一斑。

古代书生专心治学,不事生产,直到现代大学建立,我们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这样的情形也没太大改观。

民国时的大学学费较高,一般家庭负担不起,很多大学生交完学费之后生活就过得很窘迫了。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的生活普遍还非常清苦。大量农村子弟能够“鲤鱼跃龙门”进入大学,已经举全家之力,即便是城市普通家庭,也无法支持大学生太高的花销。

2009年以后,央行就开始严控发行大学生信用卡——因为坏账率实在太高。这时校园贷顺势而上,为年轻人的欲望提供了一个饮鸩止渴的宣泄口。

大学生有欲望,却没有支撑欲望的经济能力

在商品经济狂潮下,八十年代大学生省下饭钱排队买书的景象,已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焦虑像朵阴云,悬浮在上空,人们嘴边再也少不了住房、股票、薪酬的话题。通过各种媒体,一个大学生很容易接受时下最流行的价值观:比如美,就是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后拍下的马甲线;比如优雅,就是在微博后缀上不经意露出的最新手机型号;比如爱,就是挥挥手订下昂贵的玫瑰送给女友;比如成功,就是用名下房子的数量来衡量。

大学生燃起了互相攀比的消费欲望,每天仔细打量新上市的电子产品和化妆品服饰,唯独缺少的,是一份生活费以外的稳定收入,以及约束自身欲望的能力。

上个世纪的大学校园,阶层差异还显得朴素而单一,尚且停留在家境好的同学可以点荤菜、家境差的同学衣服上多几块补丁的阶段,而如今,来自不同阶层的大学生所表现出的差异,已经是全方面的了。

没有校园贷,大学生还会想办法“搞钱”

校园贷少了,但中国大学生对于金钱的欲望却没有消退。

在巨大的需求面前,很少有资本会因为道德原因裹足不前,只要监管仍有缝隙,这门学生生意就不会消失。对于校园贷酿成的种种恶果,我们能提出的应对措施无非是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学校普及金融理财知识、学生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控能力,以及呼吁放贷机构不要向无偿还能力群体贷款等等。以上这些措施,在中国大学生缺钱连同其背后深刻的社会现实面前,都有点力不从心。

马克·吐温说:“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钱是一个好奴仆,如果你不懂得使用,它就变成你的主人。”当人们嘲笑或者疑惑为什么中国大学生这么缺钱时,不如先想想,是不是大多数在社会中沉浸已久的自己,也已经成了金钱的奴仆?

没有了校园贷,缺钱的中国大学生还有花呗、京东白条等等渠道可以用,最不济,也可以向父母要上一笔钱救急。

保持学习,切勿攀比,做个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

思想上的天马行空总有些纸上谈兵的不切实际,态度上的随波逐流总有些消极避世的懒散怠慢,学术上的投机取巧总有些冠冕堂皇的弄虚作假,生活上的矫揉造作总有些逢场作戏的假意虚情。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保持善良纯真的心灵,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忘初心方始终。我们要拥有独立思考的头脑,始终牢记我们只生产知识,而不做知识的搬运工。我们要练就勤劳灵巧的双手,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大学时期,是我们在生理、心理、智商、情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加速成长并最终成形的关键时期,因此,能否在大学这条“快车道”上安全平稳的行使,决定着日后我们能否最终抵达人生巅峰,而为我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要义,就是要事事讲规律、时时懂规则、处处守规矩。

我们要把握成长的规律,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固步自封,我们要懂得做事的规则,既不随心所欲也不墨守成规,我们要坚守做人的规矩,既不无法无天也不畏手畏脚。

成长路上追逐梦想的脚步,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步都要坚定而从容,每一步都要笃实而厚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VyJjum4BMH2_cNUg8n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