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广军(黄金饼)
马堡村是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的古老村落,地处雄安新区5A景区的白洋淀畔,村子依四门堤而建,村民以农业种植,渔业捕捞为主。
马堡古曰马棚,旧称马铺,据村内老人们讲是宋代抗辽英雄杨六郎饲养战马的军营牧场。在村东有一棵参天古杨,七八个人手拉手都围不过来,因年代久远树身处有一空洞,说是杨六郎的拴马桩发芽长成的,后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砍伐了。
在村内还有一中华古老、而又稀有的姓氏“采”姓,因在历史的长河中村内的采家人都世代男耕女织,从未出过名人,采姓所不被人知。
在雄安三县姓“采”的只有安新县的马堡村内有,县城有几户也是从马堡村搬迁去的。在马堡有二百多姓“采”的人,都是一个家族的支脉。虽然家族成员众多,可是谁也说不清自己的祖先是从何时何地搬到马堡村落户的。
以前,马堡采氏家族有一家谱,有祖籍何处、何时迁来的记载。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那本记载着马堡采氏家族繁衍生息历史的家谱被烧掉了。烧掉这本家谱的不是外人,就是当时家族的主事者,我的太爷爷——采廷杰。
爷爷采福林和我叔伯三爷采恩庆,是马堡村最早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建立了马堡村第一个党支部。为了抗日,保护家族群众,太爷爷再三考虑,在一天的傍晚召集了采氏家族东、西、南、北四院儿所有家族成员,当众拿出自己保管的家谱,对大家说:“日本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我儿子和恩庆侄子都加入了共产党,专打日本侵略者,如果被日本人知道了,怕是会连累大家。在古代,一人犯事难免株连九族。今天我把这本族谱烧了,日本侵略者就不会知道谁和我们是同族一家,不会给大家招惹麻烦。”
就这样,那本记录马堡采氏家族繁衍生息历史的家谱,被太爷爷点火烧掉了。烧掉家谱,不连累族人,是珍爱自己的家族。都说忠孝不能两全,而我的祖辈在投身家国大事、民族大义的行动之中,忠和孝,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上世纪末,族内长辈采来生与家族主事采水路,根据清朝咸丰年间任丘鄚州村修建的药王庙和马堡村修建的关帝庙,捐资献力者立的功德石碑上都刻有采德仪之名。又结合新祖坟的排列推论考证采德仪暂定为采氏高祖一世。后几世根据长辈老人的记忆,依次为章字、芬字、廷字、林字辈,再往下就再没有排字。 历代古祖真实名讳久已失传无法考证。
古时白洋淀十年九涝,洪水泛滥大堤决口,因历代古祖老坟年代久远,又经战事、时代变迁,历代古祖老坟的准确方位已不祥。
上世纪八十年代,采氏族人采水齐曾在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殿堂内看到“采”姓排位。排位注明“采”姓迁居河北,有皇封地为采地,由此证明雄安马堡采氏家族先祖原居山西。但为了抗日而烧毁的那本马堡“采”姓家谱已无法恢复。
作者采广军(黄金饼)雄安新区安新县人,农民,城乡客运司机,文学爱好者,安新县作协会员,在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文学作品多篇。
推荐编辑:邸章锁 李勋修《青烟威文学创作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