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秦始皇陵中有人鱼膏做成的长明灯,人鱼膏什么样子?

2019-08-05     科普书阁

古代帝王的陵墓精美华丽,秦始皇陵不是最辉煌华丽的,却是最神秘的,引得无数人想要去一探究竟。不论是那气势磅礴的被誉为奇迹的兵马俑,还是墓穴里藏有大量的水银究竟是为何用,其中的奥秘至今都未有人解开。

传闻在建国以后有一只专家团队对皇陵进行了探测,经过层层阻碍却发现地下有大量的汞存在,也就是说整个地宫都充满着水银,水银这种物质对人身体是有极大害处的,无奈之下专家们只好妥协。

至此,秦始皇陵也成为了一处神秘之地,很多奇珍异宝后人无缘得见。传闻当中的人鱼膏能燃2000年不灭,整个大秦地宫明亮如白日,这人鱼膏是鲛人所炼制而成的吗?

古老神话当中的鲛人神秘而美丽,又称美人鱼,生来便有鱼尾巴和与人类相近的上半身。人类自古便对这种与自己相貌相似的生物感到好奇,千百年来不断有世界是否存在美人鱼的猜测流传。

传说蛟人浑身是宝,当属泪滴最为珍贵,蛟人一泣便落泪成珠,而将它们用火燃烧炼出的油,制作成的长明灯可燃万年不熄。

人鱼真的存在吗,是什么样子的?人鱼膏又是什么?

在《史记集解》中有一句话:“人鱼似鲇,四脚”,这句话很有指向性,有四只脚的鱼,无非就是“娃娃鱼”,这个观点更是在《史记正义》中得到了肯定:“鲵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娃娃鱼(即中国大鲵)正是因为叫声像小孩儿哭声,所以才有“娃娃鱼“的昵称。

但是在《异物志》中又有这样一句话:“人鱼似人形,长尺余,不堪食,皮利于鲛鱼锯材木人,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始皇冢只以人鱼为烛,即此鱼也。出东海中,今台州有之。”这句话前面说是“娃娃鱼”还能理解,但是“皮利于鲛鱼”这个就有问题了,鲛鱼指鲨鱼,和娃娃鱼比起来,明显鲨鱼的皮更“利”。

另一方面,鲨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而娃娃鱼是两栖动物,在成年后用皮肤和肺呼吸,脖颈处也没有穿小孔,更不可能生活在东海,因为娃娃鱼只生活在淡水里,所以,符合这种特征的应该只有鲸鱼了。

文献《太平御览》记载:“始皇冢……燃鲸鱼膏为灯。”据此,有人又推测“人鱼膏”就是鲸鱼的脑油做成的膏油,这比娃娃鱼膏油更具有科学性。也有科学证实用鲸鱼脑油制作而成的蜡烛,每小时可然7.78克,按照鲸油的光效能,一吨鲸油可以燃烧大约14年。

一头大型鲸鱼身上可以炼制出数吨油脂,理想情况下能支持“人鱼膏”蜡烛燃烧近百年,可以算是“不灭者久之”。但燃烧千年就需要数十吨油脂,理论上可以不断燃烧,但在实践中,要在空间有限的墓室里堆体积如此庞大的鲸油,当然是不可能的。

何况燃烧需要氧气,而人鱼膏再先进,也不可能自带氧化剂。即使我们假设秦始皇陵有足够的鲸油储量,但墓穴中空气含氧量有限,持续千年的燃烧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古人相信,人死后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他们不仅会在地宫墓室里点上“长明灯”,还会把生前喜欢的东西一并带进坟墓陪葬。

在墓中放置长明灯,是希望可以犹如生前的宫殿一样灯火辉煌。

古人对于能够持续燃烧的灯都具有一种与身俱来的喜好,人们对一切神奇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对于长明灯也就会纷纷传颂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xM7YmwBUcHTFCnfRCK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