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导演曾国祥:如果我不是曾志伟的儿子

2019-11-16     吃文学

《少年的你》不是第一部让导演曾国祥走入大众视野的电影,在此之前,《七月与安生》已经让观众看到了他作为导演的才华和诚意。

而在导演这一身份之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影坛大佬曾志伟的儿子。

如果说在《少年的你》火爆之前,多数人提起他时,会说:“这是曾志伟的儿子。”

那么在此后的日子里,不一定人们会指着曾志伟说:“这是导演曾国祥的爸爸。”

但显而易见的是,对他的关注点,已经逐渐从父子关系,转向了他为之默默努力了多年的电影。

01、

曾国祥从小迷恋电影,尤其喜欢王家卫。

他想成为导演的梦想,早在16时就和父亲郑重讨论过。

那时候已在影坛闯荡多年的曾志伟,并不想让儿子过早入圈,理由很简单,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他宁愿儿子将梦想作为爱好,再另选别的职业来做,这样将来倘若本职干不好,起码还有副业可慰藉。

曾国祥听了父亲的建议,远赴多伦多大学修社会学。并利用课余时间,研习心理学。

正是因为这段求学期的积累,让他将自己的关注焦点,侧重于挖掘社会问题和人类复杂的心性。

我们这才能在《少年的你》里,看到他对校园霸凌事件的反思,以及少年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心路轨迹。

作为香港导演,他对内地高考环境的还原,几乎毫无违和,这自然和前期准备阶段的亲身体验分不开。

曾国祥如此苛求完美,我想他当时思考更多的,并非是如何超越父亲,而是怎么能拍出最上乘的电影。

电影至上,每一次机会,都是他的圆梦时刻。

若是将《七月与安生》比作他给自己抛出的一块砖,想必《少年的你》便是接下来的那块玉。

一块砖抛出来,已然让头顶悬挂的“曾志伟儿子”几个字,消失了一半。

待到这块玉的抛出,他的头顶便只剩下了优质导演的光环。

曾国祥不必再慨叹众人对才华和努力的忽视,也不必再去想:如果我不是曾志伟的儿子会怎样。

02、

早年间,曾国祥还是新人演员时,拍过不少没多少人记住的片。

大概他如今也不想再回忆往昔,倒不是因为辛苦,而是那条路就像走错的弯路,他一直在路上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

如果他不是曾志伟的儿子,或许电影导演一职将成为人生的第一选择。

假如果真如此,他便不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影片,扮演过各类角色。

也就不会在成为导演后,拥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来帮助演员更快融入角色。

在《七月与安生》之前,曾国祥凭借《恋人絮语》,得到了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提名。

这部影片的剧本,由他本人创作。剧情在同题材里,还算有个人想法。

一时间,导演陈可辛看中了这个年轻小伙儿的潜力,于是找他来导《七月与安生》。

果然,曾国祥对电影本身的把控力,在比较到位的同时,曾氏特色也相对明显。

他擅于挖掘角色细腻又复杂的内心,也能够在片场根据演员的现场反应,来调整思路。

尽管曾国祥从少年起,就对王家卫的电影情有独钟。

但在他成为导演后,并没有选择复制自己心里的那座高山,而是重新构建自己眼前的山、水或树。

既然高峰已有,又何必一味企图超越,倒不如忘掉远方,专注于脚下,开辟一方新园地。

曾经在面对要不要去做演员时,曾志伟曾对儿子说:“我是从做演员开始的,做演员就能知道以前的吴宇森怎么样,现在的吴宇森怎么样,以前的徐克怎样,现在的徐克怎样。”

时至今日,坐在优质导演位置上的曾国祥,是否会想起这句话?是否会问问自己:以前的曾国祥怎样,现在的怎样?

03、

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有需要感恩的对象,曾国祥也不例外。

这个人不仅在关键时刻,给予曾国祥宝贵的机会,而且也教会他认真细致的态度。

他正是有着多年名导演之称的陈可辛,作为当年曾志伟给儿子挑选的入门师傅,陈可辛从未忽略过对学生的帮助。

说起和曾志伟的交情,陈可辛最先要表示的无疑是感谢。他对曾志伟的谢意,就像曾国祥今日对他那般认真。

他发现曾国祥的才华所在,亦如昔日曾志伟对他才华上的肯定和支持。

如果不是曾志伟的儿子,或许也不会有这“近水楼台先得陈可辛导演”的可能。

然而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陈可辛也好,曾国祥也罢,皆是三分靠旁人帮助,七分靠自己打拼。

观众在曾国祥的电影里,不会看到陈氏电影的味道,这便是最好的证明。

想来作为曾志伟的儿子,就像硬币有两面,总归有利有弊。

应该说幸运的是,曾国祥更大价值的发挥了利的那面。

他良好的利用了老爸的资源,而后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一众粉丝。

他拥有了自己的市场,他的名字正是电影界全新的符号。口碑和票房保证。

《少年的你》为他赢得无数赞誉,而在所有溢美之词中间,没有人提到曾志伟的名字。

观众看到的首先是一位敢于向不堪的现实,奋力呐喊的导演。

其次是一部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同样有所体现,且是高质量体现的电影。

至于别的,怕是只有对导演接下来的无限期待了。

曾经他努力健身,怕和父亲一样矮而不肯踢足球。

曾经有人夸他容貌俊朗,“你和你爸不一样”,他听后总会高兴的回一句:“谢天谢地。”

曾经被人议论:“星二代果然一代不如一代”,尽管他心下难过,嘴上却一直念着:“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如今他不必再费尽心思避开“曾志伟儿子”这个称呼,因为实力就像一块橡皮,再牢固的字迹也能被擦掉。

即使还有痕迹在,可又谁会在意呢?新的字迹终将被重新写上。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s1hgW4BMH2_cNUgLCgo.html





















马悦然,走了

201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