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考物理的优秀学生较多。
浙江参与物理竞赛的考生不少,我们不能武断地说参与物理竞赛的考生在高考中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但竞赛生在物理科目中的投入时间、精力确实在大部分一般的考生之上,因此一般来说也具有更高的物理素养。
很大一部分一流学校对于物理人才需求远高于其他科目的人才,从而对报考的考生选考科目做出很大限制,迫使优秀的考生无论物理如何难赋分都不能放弃物理,进一步形成物理科目“优生拼刺刀”的格局。不妨看看2020届国科大和中科大的选考科目要求。
还有个可能不太客观的,大家可以谨慎地看一下。物理这门课本身对相对优秀的学生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吸引的。物理物理,万物之理,生活处处有物理,学物理满足了部分学生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浙江新高考改革以来,每一次状元都是理化生选科也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
二、选考物理的较差学生减少。
从某种意义上讲,选考物理的较差学生本不应该太少,毕竟物理作为一门几乎没有任何背诵内容的科目,天然会吸引一些不爱学习的孩子。但与全国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浙江比其他省份多了一门科目——技术(含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同样为一门几乎不需要背诵的科目,且因为历史原因(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浙江只有考专科的人有必要认真学习技术),考生平均水平相对不高,所以技术科目容纳了较多的原来会选择物理科目的较差学生。
部分较差的学校不开物理选考班,或采取一些手段阻止学生选考物理科目。典型的,可以使用以往选物理最终很惨、选文科最后成功的例子劝退考生;高一几乎不上物理课,使得进度明显落后与其他普高,最终使选考物理的学生几乎都没时间复习一轮复习等(浙江选考科目第一次高考时间在高三上半学期末)。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每个因素虽然我们虽然可以拿出来逐条分析,但最终物理人数大幅度降低,是每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组成一条正反馈链。可简单概括为:差生变少赋分困难人数下降一流大学对物理要求变严优生变多赋分更难差生变更少赋分更难......
不过不用担心~!
浙江对物理科目确实有保护政策。
一、制定最低人数保障。
浙江考试院“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相关政策解读”中写道:“物理保障数量按高校授理学、工学学位专业近五年在我省高考录取考生的平均人数确定。按高校统计2013-2017年授理学、工学学位专业在我省高考录取考生人数,物理科目保障数量为6.5万。这是满足省内外高校在我省选拔培养理工科类专业人才最基本的生源所需。”
但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这6.5万人:第一,只是“最基本的生源所需”;第二,我们并不能要求所有选考物理的人都去大学学习理工科,要让学生在高二甚至是高一就决定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似乎太过于勉强;第三,从2019届和2020届的情况看,实际上浙江选考物理的考生均远未达到6.5万,这也好理解,在物理如此难赋分的格局下,达到6.5万岂不是又要让选考物理的考生吃大亏,这里似乎又达成了一种普遍的“默契”。
二、制定较为严格的选考科目限制。
严格的说这不是浙江独有的政策。选考科目限制的主旨是,如果A考生没有选择甲科目,那么高校在录取A时,A考生就不得进入相关专业学习。而选考科目限制中,对于科目要求最多的就是物理。
首先,我们可以分析下为什么科目限制会保护选考物理的考生。根据前文可知,选考物理的考生高考总分会普遍偏低,但某些专业根本不招收不选考物理的考生,那么实际上所有报考该专业的考生依然会在同一个框架下进行竞争,这就是我说的选考科目限制对物理考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我为什么又会说这个措施同样是效果有限呢?在物理选考生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部分高校可能会出现难以招收到与以往同等质量的理工科人才的情况,甚至出现录取分数线大幅度下滑的情况,高校会眼睁睁看着这种情况的发生不做出调整吗?这个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以上,我们其实已经可以回答浙江人为什么不选考物理了,其实答案就三个字:赋分难!高考可是每一分都很重要;在赋分难这个大背景不会改变的情况下,选考物理在很多情况下都相当于捅自己一刀。
文章最后,我再对两个比较热门的问题稍作主观评价。
那么到底选不选?
现行政策下,依旧是尽量不要选物理,物理赋分真的很难。除非满足以下情况之一:
一、考生的实力绝对强,根本无惧什么赋分难。
二、考生已经决定一定要学计算机相关专业。
三、考生除了物理之外也没什么好的科目了,物理相对已经是最好的科目。
情况一和情况三应该是显而易见的,这边为什么说计算机专业一定要选考物理呢?因为教育部已经有明文规定,本科有19个专业是必考物理的,但其中数学、物理、机械、电气这些大部分人并不会非常的向往,而计算机专业也在这份名单中;考生要学习计算机专业,没有选考物理是万万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