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绑架”式的父母,孩子总是很“懂事”但这是好事儿吗?

2020-01-09   母婴说

听话、懂事是我们衡量一个孩子是不是好孩子的标准之一。

家长喜欢孩子听话懂事,就像公司管理者希望员工听话懂事。

因为家长和管理者都希望自己是权威的,希望通过别人的顺从来让自己的日子过得舒心一些。从这个视角来看,我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前不久一个上了热搜的新闻,北大女学霸被男友"精神控制"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通过女孩的微信记录发现,男友抓住女孩的"污点"—非处女,让自己扮演弱势痛苦的一方,不断的强化女孩的"内疚感",让女孩变得懂事、听话,但自卑、痛苦,最终走上绝路。

把这个例子用在这个话题下似乎有点不合适,我想说的是,很多企业管理者、家长,有时也会使用"pua"事件中的"精神控制"手段。

企业管理者会给他的职员洗脑:"你这项工作没有完成,令公司产生了损失",让员工产生愧疚感,延长加班时间。

优秀的管理者会和下属一起分析原因,改进方法,与员工共进退,而擅长控制员工的管理者会通过精神的压榨,达到控制别人的目的,来减轻自己的压力,让自己舒服些。

家长也会给孩子洗脑:"你这么做对得起我吗?我辛辛苦苦工作还不是为了你",把自己的行为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内疚,让孩子因为内疚而顺从,这种顺从被用赞美的字眼"懂事"伪装起来,让家长们认为自己的方法管用。

追求优越感是人的本性,就是"自己很好"的感觉,这个特征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而"内疚"的感觉是与"优越感"完全背道而驰的情绪,内疚不会带来创造力,自制力,是一种消极的态度。

当父母说出:"我做这顿饭很辛苦,切菜时手差点伤了,你还不愿意吃,你对得起我吗?",孩子会不好意思,妈妈为了我这么辛苦,我还不领情,本来不饿,最终还是选择吃下了饭菜。

看到这里,父母们也许觉得这种方法简直太棒了,让孩子有了同理心,理解了父母的辛苦。

但你知道吗?如果这个孩子个性比较温和,这个时候他会感觉很糟糕,会认为自己太挫了,怎么这么差劲,这种感觉一旦多了,他会常态化否定自己,不敢再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都是错的,这个孩子最后会变得懦弱,没有鲜活的灵魂。

待这个孩子长大了,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后,会明白自己性格问题的由来,所以有了豆瓣上的一个有名的小组"父母皆祸害"。

而如果这个孩子性格比较刚毅,在家长用道德绑架,通过让他内疚达到管教的目的时,他们在感觉不舒服时会产情绪(怒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遵守了家长的要求,也是以一种近乎病态的心理,我都按照你说的做了,你还想怎样?

这种心态多起来,孩子和家长的关系会变的很差,他们永远都会处于矛盾的两端,无法调和。

哪些话会让孩子有过多的内疚感?

1、 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要争气!

2、 你这么做对得起爸爸妈妈吗?

3、 妈妈每天起早贪黑,你还惹我生气!

4、 你不好好学习就是对不起我们

5、 养育你,供你读书,我们多么不容易,你还不领情。

6、 这个水果妈妈一口都舍不得吃,都留给你吃,这么一点点要好多钱呢。

7、 当初生你,妈妈差点没命了,受了多少委屈。

著名的教育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是《正面管教》一书的启发者,他曾经说过:"为什么我们认为想要教育孩子,要先让孩子感觉糟糕?"。

当我们用"内疚感"绑架孩子时,就是在让孩子感觉糟糕。

演员朱辰雨的妈妈对孩子的爱"无微不至",她有一天做了一盘鸡毛菜,但朱辰雨不想吃,于是朱妈妈就对他说了这样一段话:"妈妈为了这盘菜,手都裂口了",朱辰雨对妈妈对他实施"控制"的手段非常反感,他很生气,但最后还是按照妈妈的意愿把一盘鸡毛菜吃光了。

朱辰雨后来对记者说:"横竖都是接受,又何必要搏斗那一番呢"。他选择压抑了自己的需求,却也独自承受了这压抑的内伤。

至今朱辰雨和他40多岁的姐姐都还单身。

一个中学老师讲述了他学生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学生的妈妈到学校来找老师,他告诉老师,儿子的房间总是很乱,她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帮儿子收拾房间,但儿子居然不领情,说两句就和她顶嘴,希望老师帮忙教育儿子。

这个老师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问:"你需要妈妈帮你整理房间吗?"。

学生回答:"不需要,每次收拾完我都找不到自己的东西,而且收拾完了她的心情也会不好"。

老师转过脸对他的妈妈说:"你听到了吧,孩子不需要你帮忙收拾,下次你别收拾了"。

这位妈妈听完目瞪口呆,觉得这个老师简直胡搅蛮缠,我却觉得这个老师是个明白人。

我小时候爱睡懒觉,每到周末就想多睡会,但每次都会让妈妈吵起来,她总是千篇一律的和我说:"我6点就起床了,扫了地,做了饭,刚刚还做了******,你就知道睡觉,你爸也就知道睡觉"。

那时候我还小,但当时的内心活动现在却记得清清楚楚,你起得早是你的事,又不是我们让你早起的,你做了家务是你愿意做的,又不是我们让你做的,为什么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

你觉得受委屈了就别做啊?自己想做,又愤恨别人不做,这心理简直奇葩。有时候顶一两句嘴,她就会反驳:"我不做谁来做?"。

其实妈妈为家庭付出了很多,是家里最辛苦的人,我们心里其实都清楚,但她的功劳都被她的抱怨和道德绑架败光了,我们不但忘记了她的辛苦,心里还非常生她的气

最后提醒所有的家长,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当我们把这些"辛苦"当成筹码,想让孩子内疚时,这份付出就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