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华容”探秘华容千年女尸之谜!“轻轻一按,皮肤还有弹性”

2019-07-21   微醺华容


(温馨提示:胆小勿阅)

1988年4月18日,华容县城关镇桥东,华容县油厂的施工场地上机声隆隆。

在距地约1米深的地方,挖土机突然挖不动了。

难道是遇上了大石头?经过仔细清理面土,一个超大的棺木显出土层。

挖土机再次挥动巨大的铁臂掀开椁盖,哟!只见里面还有一个棺木,而且一看,就是一具极不平常的棺木!

巨棺出土,消息不胫而走。

施工现场周围,很快聚拢了成百上千的群众。

当时为了棺木的临时存放还颇费了一番周折,最后通过华容县政府的协调,在公安干警的现场保护下,棺木安全的转移运到原华容县冷库,进行恒温存放。

岳阳市考古专家、现场开棺总指挥何钦法老人告诉我们:

“我接到通知赶到华容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我认真地观察了这具棺材,油漆颜色还是鲜红的,直觉告诉我,这不是一具普通的棺材,按照国家文物法的规定,在没有得到上级领导批复以前,我们不能随便开棺。”

陈湘源

岳阳市文物专家学者、著名作家、现场开棺见证人陈湘源老人告诉我们:

“因为我们岳阳当时不具备真空开棺的技术条件。于是,我们连夜请示了省文物管理部门领导,我们只能采取应急处理的办法。因为只有真空开棺,棺材里面的尸身和文物才能得到真正的有效保护。”

最后,省里决定在华容县冷库一间大冷藏库中,恒温情况下现场开棺。

开棺当日,冷藏库外人山人海,闻信前来看热闹的群众络绎不绝,几百警察和武警维持秩序。

基葬椁虽遭破坏,但木内捾尚保护良好,棺长234厘米、棺盖长239厘米、头宽72--82厘米、尾宽46-73厘米、尾高93厘米、棺板厚10厘米。

在省市文物专家的指导下,棺木终于被打开。棺内存有若52厘米深的液体,9厘米厚的中草药渣。

何钦法

何钦法老人讲:“刚把棺材一打开,我觉得棺材里面金光一闪,仔细一看,整个尸身全部被褐色药水浸泡着,我们按照开棺的基本程序,将尸水取样封存后,舀干余水,取出尸身,尸身下全部铺垫的厚厚药材。”

经查验,死者为一女性,身长152厘米,眼耳囗鼻完好,毛发未脱,肌肉有弹性,关节能活动,只见死者面部红润,姿态安祥,容颜如生,身上裹绫罗绸缎数层。

何钦法

何钦法老人回忆:“我当时用套着手套的食指在她圆形的脸颇上轻轻一按,尸脸随指复位,我情不自禁地大声对大家说:“嗨,这是一具好尸,这是一具完整的好尸!”




死者头绾髻,插戴金簪、钗、笄、耳坠、银髻、项链等13件,左右手腕各戴银镯银链二条,上身穿直领对襟长袍14件,下身穿褶裥裙8条,裤3条,脚套丝祙,穿平底尖首鞋。

该棺另出土随葬品共116件,其中丝织品86件,金银手饰13件,纸币11张,漆粉盒、木梳、篦5件,丝织品质地主要以罗绫为主。

其中印金“四方联续”纹,不仅是宋元时代服饰的主要纹饰之一,也代表着死者高贵的身份。

纸币为“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保存完好。”

专家们对女尸进行了解剖,经查尸体完整无外伤,内脏齐全,从其骨骼牙齿头发服饰等情况综合分析,墓葬年代应该为宋末元初,死者年龄约32岁左右。

尘封了三十年的一件往事,近日又被网友旧事重提。

大家纷纷询问:这具极具考古研究价值的元代古尸究竟在哪里?现在保存的情况又怎么样呢?听说千年古尸保存在华容县烈士陵园中的博务馆中。

究竟真假如何?近日,岳阳网友一行4人驱车前往华容探秘。

赶到华容县烈士陵园,红网岳阳论坛“小群”版主早已在大门囗等候。

在群版的陪同下,我们走进华容县博物馆大门,通过入囗小窄门,绕过曲折长廊,来到馆长办公室,见到了美女馆长刘美玉。

左:红网岳阳论坛首版小群,中:华容县博物馆馆长刘美玉,右:红网岳阳网友司令

来不及过多寒喧,我们直奔主题,请求参观并拍摄“元代古尸”。

刘馆长几经请示,多方商议,办妥手续后,叫来了管理员,引领我们来到一间并不显眼的办公室前。

铁门打开,原来曲径通幽,这是一间通往地下密室的通道。

昏暗的灯光中,我们拾级而下。刚到地下层,一股浓烈的福尔马林药水气味就扑鼻而来。

右转进入正室,只见一个玻璃水晶棺四平八稳的摆放在密室中央的木架上,千年元代古尸正安祥的躺在水晶棺的药液中。

我们看到,古尸的眼、耳、口、鼻完好,五官端正,只是皮肤肌肉呈棕褐色,青丝黑发未脱,特别是一囗牙齿,仍然完整洁白如初。在顶棚灯光照射下,姿态安详,容颜如生。

为了不打扰先人的沉睡,我们参观的过程始终寂静无声。轻手轻脚的拍了几幅照片和一段视频后,我们与刘馆长一同回到地面交谈。

据刘馆长介绍,华容出土的元代女尸,跟全国出土的完整女尸比较:

从出土时间上讲,仅次于长沙马王堆,从墓主朝代上讲,仅次于长沙马王堆和江苏连云港,明显早于安徽的砀山,排名笫三。尸体保存鲜活完整的程度,完全可与所有女尸比美。

但为什么在国内外知名度却并不是很高呢?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很难解读出千年女尸的六大谜团!

年代之谜?

开棺总指挥何钦法老人说:

当时我记得,“湖南日报”的总编就问我这是什么年代的古尸?我没有给出肯定的确认。

省博物馆来了一位丝绸保护专家何玉梅教授,她认为是南宋末年的。

她说女尸身上的衣服全部都是南宋的,就好象民国初期的人,几乎都还是穿的清朝末期的衣服一样,特别是最后清理的时候,在随葬的包袱里发现了至元元年的纸币。

至元元年就是元代的开国年,既然有元币,那么她就是一位生在宋末,穿宋末服装,生活成长在元代,用元币的贵夫人。

身份之谜?

刘美玉馆长是这样说的:

丝质纹饰采用提花、印金、贴金、彩绘等手法制作,它的花纹主要是大富大贵的牡丹花为主,然后还有菊花、荷、鱼,及水浪纹底,团龙纹等。

其中印金”四方联续”纹不仅是宋代服饰的主要纹饰之一,也代表着死者高贵的身份。

如何破解年龄之谜?

死因之谜?

葬情之谜?

葬址之谜?

开棺总指挥何钦法老人说,女尸出土以后,湖南医学院曾经共同主刀主持了长沙马王堆汉代女尸解剖工作几大专家教授,再一次重聚华容,他们给出了女尸的年龄是三十岁左右,而且确定女尸也不是一般的病死,可能死于一种急症。

我个人意见是,这副棺材原本不是为她准备的(含衣物),这些高档的随葬品与死者的年龄身份不符,由于事出突然,可能是穿了另外一位长辈的。

我有二种猜测:要么是达官贵人的宠妾,要么是达官贵人的女儿,因急症死亡,临时借用上了为长辈准备的丧葬用品。

关于六大谜团解析,仅仅只是部分专家学者提供的初步探讨意见,至今未得到国家最权威的官方机构科学认证。

现今流传在华容县当地民间百姓的说法是——

华容出土的女尸姓郑,是元朝时长沙知府白恒轩之爱妻。

白恒轩从长沙升任京官,乘船经湘江,途经洞庭湖,遇风暴舟泊南山,适逢郑夫人在船病逝,随后安葬于华容县城北官州岭(章华台)。

白恒轩不忍心留下郑氏孤坟,独自赴京,遂辞官定居华容,诰赐嘉义大夫,是现居华容白氏家族的始祖。

此民间传说也受到不少文人志士的质疑。

究竟华容元代古尸是谁?众说纷纭。

从尊重历史,尊重科学的角度出发,本次探秘湖湘的网友“华容元代古尸”探秘之行,只是记录网友的所见所闻,所采访对象的观点也只是个人意见,不是科考论文,旨在抛砖引玉。

我们期待众多考古专家们,齐聚华容,彻底揭开华容元代古尸之谜!

(感谢华容县博物馆提供采访资料和支持)

弘扬剑

2019.4.4

图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你是华容人,请关注我,每天向你推送你所不知道的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