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5日,这本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因为一个特殊事件的发生而变得具有特殊意义:这一天,在瑞士城市蒙特勒一家五星级酒店会议中心,7届游泳世锦赛中收获11金,并赢得3块奥运金牌的中国游泳名将孙杨将接受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的询问。
之所以说这个事件意义非凡,不仅仅说这是历史上第二个要求公开审理的案例(在CAS裁决运动员案件的历史上,只有过一次公开开庭审理)、最长的时长(北京时间15日下午16时开始,至次日凌晨3时30分结束,全程达11.5个小时。)还因为,这是个人对抗国际组织事例中明星咖级最高、影响最大的案例。为此,孙杨强烈要求“CAS举行听证会时向公众开放,以求公开透明,证明自己的清白”。
相信这起事件,随着年初所谓外媒爆料、游泳世界锦标赛期间以霍顿为首的国外运动员拒绝颁奖事件已经大体脉络分明——2018年9月4日晚,IDTM公司三名工作人员至孙杨住处对其进行赛外反兴奋剂检查,IDTM随后给国际泳联报告说“孙杨暴力抗检”,而孙杨表示“他全力配合检查,但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存在多项违规操作”;2018年11月19日,国际泳联就此事在瑞士洛桑举行听证会,2019年1月3日,国际泳联反兴奋剂委员会做出裁决:IDTM此次执行的兴奋剂检查无效,孙杨没有兴奋剂违规行为;此后,国际反兴奋剂机构(WADA)不认可国际泳联的裁决,将此案上报给CAS要求举行听证会。
而事情真相,而将随着当事人证词的直接公布,而大白于天下。
但正如游泳世界锦标赛期间那次轰轰烈烈的颁奖站队事件一样,面对孙杨要求公开听证的要求,舆情也分为两大阵容:
大部分人说,这是捍卫自身权益之举,手握证据心地坦荡,面对事情不卑不亢,公平公正公开,这本身是体育精神的具体体现。
另一种意见则是,听证会以前没有过成功的先例,这会不会是一次作秀,会不会破坏中国体育的形象?这个时候为什么不好好训练,安心备战东京奥运会?
说到好好训练,这种情况基本不可能,且不说此事件发酵以来的各种舆情和抹黑,已经严重干扰了孙杨及队伍备战。单就国际仲裁法庭宣布,如果本次听证会失败,孙杨将面临终身禁赛这一点就可以证明其严重性——奥运会都可能去不了,何谈备战?至于说到破坏国际形象,这又是一个道德绑架的大旗。但这一沸沸扬扬的国际大事件,本身存在着太多的吊诡之处:比如异地采血,相关人员资质等不合规之处没有太多涉及,而将舆情引向所谓的保安用锤子砸血样;不说国际泳联听证会过程及证据,而是不断强调孙杨和来自罗马尼亚、乌拉圭的两位国际泳联主席关系亲密;不提国际事务的独立性和保密法则,而是津津乐道澳洲《每日电讯报》的所谓长达59页的关于事件的完整报告;为什么不立即听证,而是日期一再推迟?
即便是宣布公开听证了,也是有限度的:人数限定在200人以内,摄影记者可以提前半个小时进入会场拍照,但听证会开始之后必须离场。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不是直播,而是部分直播。听证会不会当场宣布结果,而是择期公布。
在重大国际事件中,运动员根据自身需要,遵循国际惯例要求国际组织公开听证,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至少对孙杨来说,是对那些澳洲媒体掀起的所谓道德审判,并在互联网上煽动第三方对其产生负面和诽谤的有效回应;而对霍顿等国外运动员而言,事情的真相,是对他们攻击孙杨事件最有说服力的反击;至于公众而言,面对层出不穷眼花缭乱的所谓证据,面对如此多吊诡甚至不同寻常的举动,他们有知道真相的权益。
只有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只有在经过法律认证的证据,才能公开事情的真相,还远动员一个清白。而清白,是一个运动员职业生命的基点。
其实对于中国运动员来说,这次公开审理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和融入国际社会,处理国际事务的途径。就好像冬奥冠军王濛所言,我们运动员本身就是弱势群体。面对冲突事件发生之后,有关方面会要求当事运动员不出声不捣乱,一切以官方说法为准。其结果,所谓的真相,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封存,就如同刘翔蹊跷退赛一样,消散在若干的流言版本中。最终埋单的,也只有那些视荣誉为生命的运动员。
“我这样做,其实是为了我们运动员。我想让他们警醒,号召他们捍卫自己的权益。至少在面对国际组织的不利判罚时,首先做的不是害怕,而是据理力争,勇敢的去捍卫。当然,前期是在国际领域讲中国故事。”孙杨最后的表态有点震耳发聩的味道。
而这,可能是本次公开听证会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