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一则广告深深的打动,最初感动我的是那震撼人心的,母爱的力量,而之后,让我更深入思考的则是人的力量究竟从何而来,这种被激发的潜能又能大到什么程度。
在熙熙攘攘的委内瑞拉机场,一个中国台湾的老妇人,被机场保安人员扣押在海关的问询室内。安检员从她的行李中发现了一袋”违禁品“,大声的质问她,那些究竟是什么。这位安检员从最初的戒备、激动,在她撕心裂肺的哭喊中,变为了迷惑。
直到一位中国人出现,诧异的安检员才明白,那只是一包中药材。这个瘦弱而不停的哭泣的老太太,叫蔡莺妹,63岁,第一次出国,不会英文,也没有人陪伴,独自一人,而且是第一次坐飞机,途径3个国家,飞行了3.2万公里,不懂英文的她,只能比划着问路。转机的时候就睡在候机厅里,在机场的厕所里洗漱,她害怕过、紧张过,但是她从来没有放弃过,因为她觉得这一切都值得。当安检员恐惧的拿出那包中药的时候,她的哭喊近乎歇斯底里,她的力量几乎要挣脱了两位年轻力壮的安保人员。那包中药,是她要用来给她刚刚生完孩子的女儿煲鸡汤、补身体用的。
一个瘦弱的老太太,在整个过程中展现出的坚韧,当她以为自己要失去那包中药的时候,迸发出来的力量,既让我觉得震撼,又让我怀疑,人的潜能到底能大到什么程度。
人,很有意思,既可以强大到无以复加,可以为了信仰、亲情、目标忘却生死,克服万难;也可以在一转念间失去所有的力量,变为一具行尸走肉。
几年前,我的一位警察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一个柔弱的年轻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受到五六个流氓威胁的时候,独自一人把这些流氓打的满地找牙,从监控画面里,他们看到的完全是一个面目狰狞到扭曲,眼神呆滞的”疯子“,和之前的貌美如花、温柔如水判若两人,当这位母亲自己看到这段监控的时候,都在怀疑,那是不是自己。
其实,我们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把自己的困境归结为命运的不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处境,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昨天的文章里提到过”公平陷阱“,当我们抱怨不公平、抱怨命运不公,甚至是抱怨父母不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环境的时候,其实,都是给自己找借口,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失败的心安理得。其实,”公平陷阱“的心理基础是”自怜“,而这自怜当中,则是一种怀才不遇,前边的文章里专门写过,所谓的怀才不遇,是能力配不上野心,耐心输给了时间。
有人说现代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比我们的先辈们”聪明“、”有能力“,但是,却只会算计自己的利益。我们现代很多人可能已经无法理解我们的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献了青春、献子孙的精神。
眼里只有眼前那点利益的时候,我们可能也只剩下了眼前的蝇营狗苟,没有了底线,更没有了信念,反而把这些东西当成了束缚自己的绳索。不过互联网会让这种情况发生变化,我们现在几乎无法离开互联网,但是,我们在谈论互联网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基本都是信息爆炸,其次想到的是互联网开放、自由、共享这些互联网的基因,不过,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互联网对于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互联网真正改变的不只是信息的传播方式、人与人交流的方式,真正改变的是让“良知”、“诚信”、“正直”等等这些人类优秀的品质都可以成为“正资产”,成为个人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用到未来,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会让机器对你的了解远远超过你自己。你曾经良知泯灭犯过的错误也都会一一记录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泯灭良知的代价会空前的大,而真正致良知,践行知行合一,给你带来的个人的品牌价值将让你如鱼得水,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也同时可以极大的降低交易成本。
扯得有点远了,说回来,像昨天一样,我们还是从两个角度来看人的潜能的问题,一个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一个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
一、个人成长的角度
昨天的文章里提到过,心志的修炼是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而心志修炼的目的就是在于激发我们潜能和潜力,而要跳过”公平陷阱“,其实也就是要解决掉自怜的问题。
我一直跟朋友说,面对生活,最好的策略是随遇而安、随遇平衡,很多人说这太过消极了。其实,这才是最积极的策略,人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我们的精力、体力这些东西,把精力浪费在抱怨上,浪费在懊恼上,浪费在对未来的恐惧上,我们根本也不可能再有什么精力去真正的面对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我们现在经常刚强连用,上边主要说的是刚,我们再来看看强:
《中庸》
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简单的翻译一下吧:
子路问什么是强。
孔子说:“南方的强呢?北方的强呢?还是你认为的强呢?”
“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
“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而后已,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这种强。”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每个人对于什么是强,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有的人认为不向困难低头,不屈服于一切才是真正的强。
有的人认为能屈能伸、随机应变,为达目的可以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的强。
还有的人认为,真正的强是一种内心的强大,是来自内心的坦然与宁静,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境界。
这里孔子所说的强是什么样的呢?
孔子这里所说的强,有两种,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
南方之强的特征是:宽柔以教,不报无道。也就是用宽厚温和的方式去对待人,去教化人,对于那些粗鲁之人,对自己的无礼冒犯,不去计较,而是以宽容的姿态去感化他们。
而北方之强的特征是:衽金革,死而不厌。也就是能够视死如归,勇武好斗。
其实,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学会柔软的对待,可能比上边说到的“刚强”会更有智慧。
柔软的不只是身段,更要有柔软的心态。
当然,柔软并不是随波逐流,而是要学会随遇而安、随遇平衡。
随遇而安,安的并不是现状,而是心要安,把心安住当下,过往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才能更好的看清形势,看到事情的真相和本质,才更容易找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精神力量可以战胜一切,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内心的坚定,并不是行动的僵硬。
二、企业管理的角度
几年前,我和一位世界500强的企业家,有过一次长达七八个小时的长谈,他在国内以擅长思考管理、思辨文化著称,当然,他对于管理的深度思考,对于很多企业都有启发意思。不过,在谈话的时候,我给他提了一个很有些刁难意味的问题:我在你们的厂区里,非工作时间,也没看到过一张笑脸。他沉吟了很长时间,然后给出了我一个貌似合理的答案。我知道他没有说服我,他也知道。只是我们都给不出明确的答案。
这几年,我一直在研究《管子》,在讲《管子》,当我真正的理解了《管子》的以人为本的时候,我才想明白,他们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当我想明白以后,也第一时间给他分享了,这几年这家企业的发展,远远超出了行业观察家的判断和想象,其实,秘诀就是在这个”以人为本“上。
他对现代管理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对西方的管理理论、管理实践都有着自己深入的思考和洞察。在前边的文章里,我反复的说,我们所谓的现代管理,基本上都来自于流水线,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是降低劳动者进入的门槛,因为你只需要负责一到几个工序,学习成本比较低,同样熟练度也会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带来分工协作与整体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这是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价值的。但是,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这种管理模式的本质在于把人作为工具的属性发挥到极致,而不是把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所以,有些人把管理理解为控制,这是根本错误的,人毕竟是有情感、有情绪、有难以克制的本能的,过度的管制和控制,很多时候会适得其反。
管理的目的应该是成长和激发,让员工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实现自我的成长,也同时促进组织的成长,而枢纽就在于如何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所以,对于企业家而言,更为重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成长和激发上,如何实现成长和激发呢?
《管子·禁藏》这一篇,其实说的非常清楚:
故善者圉之以害,牵之以利。能利害者,财多而过寡矣。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波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故善者势利之在,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扰,而民自富。如鸟之覆卵,无形无声,而唯见其成。
这一段文字,可以说把管子的以人为本阐释的淋漓尽致。
人性的本质就是趋利避害,这也是管理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石和根本。这里的利与害,不仅仅是金钱、财富,还包括荣誉、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追求等等。
《管子》里说:得人之道,莫如利之。而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正)。
我一直把这两句,总结为:让组织意义上的好人先富起来。
其实,就是让那些,符合组织价值观,能够为组织带来价值和利益的人,得到奖励,激发不难,难的是维持住这种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多说两句,我们现在一说到企业文化,跟着的词,基本都是”宣贯“,其实也就是把组织的价值观宣传贯彻下去,这里是有问题的,并不是说不需要,而是过度的宣贯,只会引发逆反心理,而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员工明确自己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信仰,让这种价值观和信仰与企业家的价值观融合,才能实现个人和组织的跃迁。
人类最深层次的潜力的激发,往往有赖于情感、信仰,以及对目标的坚定与执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潜力一旦被激发出来,其实每个人都可以缔造出奇迹。
前一段看到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其实,天赋这个词本身就隐含着可遇不可求的意味,是有着极强的不确定性的,而且也是相对的,而激发自己的潜力可能远比拼天赋重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说天赋的时候,是把它当成了放弃努力的挡箭牌。当然,努力也不是蛮干,前一段的一篇文章:努力和勤奋是一种人生态度,而正确的努力是一种稀缺能力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