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的山东,再硬核一些

2020-02-12   大朴国学


这几天,被山东搬家式支援湖北的新闻刷屏了,很多朋友把各种链接发给我。

说实话,作为一个山东人,感到很骄傲,也很自豪,当然,这也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因为山东人历来如此,这很硬核,也很山东。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山东人经得住每一次的考验。

因为拍摄《大道鲁商》的缘故,很多朋友问过我同一个问题,说为什么山东知名的企业家不多?我说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但是有一点是值得关注的,山东人不张扬,但是遇到重大变故的时候,山东人,山东的企业家很多都会挺身而出,虽然他们挺身而出的方式,还是在背后默默的做贡献,而不是把自己放在聚光灯下,把自己放到风头浪尖。

那不是山东人的性格,最终,大家记住的是“山东人”,而不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拍摄《大道鲁商》期间,我采访了很多在外地经商的山东企业家,我有一个观点,大家也都非常认同,山东人的好口碑,是我们的先人们几千年下来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和资产。

很多山东企业家,在外地,甚至是海外,因为是山东人,而被特别礼遇的情况时有发生,作为一个山东人别轻易的坏了这来之不易的好名声。

这次援助湖北的山东团队中,也有很多我的朋友,真心的祝福他们,不辱使命的同时,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

看到这些最美逆行者的时候,第一个浮现在我脑海里的孟老夫子那句话: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管是过了几千年,这种浩然正气,永远都能震撼人心,永远都能激励更多的人投入到解民于倒悬的事业中去。



再想到两个山东和湖北有关的典故,他们也是一身浩然正气,救民于水火的孤胆英雄

一个是孤身一人,从山东徒步一千多公里到达楚国,止楚攻宋的墨家的创始人墨翟。而他首先需要征服的,也是他的老乡鲁班。

公元前440年前后,墨子约29岁时,楚国准备攻打宋国,请工匠鲁班制造攻城的云梯等器械。

墨子正在家乡讲学,听到消息后非常着急;一面安排大弟子禽滑厘带领三百名精壮弟子,帮助宋国守城;一面亲自出马劝阻楚王。

墨子从鲁地急急忙忙,日夜兼行,鞋破脚烂,毫不在意,十天后到达楚的国都郢(叫郢地的地方很多)。到郢都后,墨子先找到鲁班,说服他停止制造攻宋的武器,鲁班引荐墨子见楚王。

墨子说:“现在有一个人,丢掉自己的彩饰马车,却想偷邻居的破车子;丢掉自己的华丽衣裳,却想偷邻居的粗布衣,这是个什么人呢?”楚王不假思索地答道“这个人一定有偷窃病吧!”

墨子趁机对楚王说:“楚国方圆五千里,土地富饶,物产丰富,而宋国疆域狭窄,资源贫困。两相对比,正如彩车与破车、锦绣与破衣。大王攻打宋国,这不正如偷窃癖者一样?如攻宋,大王一定会丧失道义,并且一定会失败。”

楚王理屈辞穷,借鲁班已造好攻城器械为由,拒绝放弃攻宋的决定。墨子又对楚王说:“鲁班制造的攻城器械也不是取胜的法宝。大王如果不信,就让我与他当面演习一下攻与守的战阵,看我如何破解它!”

楚王答应后,墨子就用腰带模拟城墙,以木片表示各种器械,同鲁班演习各种攻守战阵。鲁班组织了多次进攻,结果多次被墨子击破。鲁班攻城器械用尽,墨子守城器械还有剩余。

鲁班认输后故意说:“我知道怎么赢你,可我不说。”墨子答道:“我知道你如何赢我,我也不说。”楚王莫名其妙,问:“你们说的是什么?”墨子义正辞严他说:“他以为杀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但是,我早已布置好,我的大弟子禽滑厘能代替我用墨家制造的器械指挥守城,同宋国军民一起严阵以待!即使杀了我,你也无法取胜!”这番话,彻底打消了楚王攻宋的念头,楚王知道取胜无望,被迫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当墨子完成了他止楚伐宋的计划之后,他徒步返回鲁国。

被他救了的宋国人,当他在雨夜途径宋国的时候,不愿意收留他,让他避雨,他只是压了压自己的帽子,继续前行,消失在雨夜的深处。

墨子和墨家旗帜鲜明的反对战争,并发明了很多战术、战法、器械帮助被攻打的地方守城。

后来的墨家巨子孟胜,用自己和180名墨家弟子的生命,英勇就义,帮助楚国的阳城君守城。

楚悼王重用名将吴起,当他去世后,那些之前嫉恨吴起的大臣们要把吴起杀掉。吴起最后故意伏在楚悼王的遗体上,最终被乱箭射死,也有很多箭射中了楚悼王的遗体。按照当时楚国的法律,这是大罪。之后继位的楚肃王要杀光那些射杀吴起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这中间就有阳城君。阳城君得到消息以后,马上就逃跑了。楚肃王要派兵收回阳城君的封地,而替阳城君守城的正是墨家巨子孟胜。孟胜觉得既然受阳城君所托,如果无法完成守护的任务,只有一死。他的弟子徐弱就劝他,事已至此,一死也对阳城君没有任何帮助了,而且这样还会让墨家遭受巨大的损失,也有可能让墨家就此消失。而孟胜则认为,他与阳城君交情匪浅,又受重托,若不一死,以后恐怕再不会有人信任墨者了。他觉得把巨子之位传给宋国的墨者田襄子,不会让墨家绝世。徐弱听了孟胜的话,就先去赴死了。孟胜命令三个人去传位给田襄子,然后赴死,前后跟随孟胜赴死的有约180人。三个去传令的弟子,完成任务后,旋即返回阳城君的封地,与孟胜共同赴死。


几千年来,齐鲁大地,用自己的文化滋养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善良淳朴的人民,也涌现出了众多的点亮中国文化夜空的先贤大哲,他们忠肝义胆,他们热情好客,他们淳朴的甚至让人觉得木讷,他们善良的让人以为自己“很傻”,他们保守,不懂时尚,甚至很土……….



相比于其他省份,山东虽然的区域不算太大,但是,山东却格外被眷顾,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大部分地区都是平原或丘陵,适合发展农业,距今约六千年至七千年的北辛文化(辐射山东西部绝大部分地区),是中国远古文化的一个中心。北辛文化孕育了中国最早的农耕文明,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起点,距今7000-6000年前,考古出土的粟,还有很多的工具,还有不少的经过驯养的动物。这里不仅出现了墨子、鲁班,还有中国的造车之神奚仲,能工巧匠发明了大量的器械,可以说这里是中国最早的手工业的发源地,工匠精神的原初。这里还孕育出了后来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是一个时期的指称,其命名之地是济南章丘的龙山),也是东夷文化的发源之地。



山东这片土地上不仅有锐意进取的齐文化,也有内敛自省的鲁文化,还有颇为神秘的东夷文化。1984年,在孔子诞辰2535周年纪念仪式上,曲阜孔庙首次排演了挖掘整理的周礼舞乐,在海内外引起巨大轰动。

必须说明的是,这并不是真正的周礼,更不是全部的周礼。

周礼,其实是周朝进行社会教化和行政管理的一套缜密而严格的礼法制度。


周公制礼,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周礼的创建,宣告人类彻底摆脱野蛮,从而进入文明的时代。


而制定周礼的周公旦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封于鲁国,被后人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姜太公与周公旦,两位卓越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以不同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分别在各自的封国实施人类社会文明的探索,使齐鲁两国呈现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形态。其后,齐国出现了重商主义的一代名相——管仲和晏婴,鲁国出现了道德主义的思想大师——孔子和孟子。

类似的区别甚至一直延续至今。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礼”和“仁”是其思想核心。礼是外化的行为规范,而支持和引导这种行为规范的,则是内心的“仁”。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后期,鲁国出现以复兴周礼为己任的孔子及其儒家学派,也就毫不为怪了。

孔子之后,曾子、墨子、孟子等思想大师相继而来,群星璀璨,共同装点出鲁文化明亮而美丽的夜空。

齐文化崇尚功利、注重革新;鲁文化则尊崇仁义道德、恪守传统;如果说,齐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扩张性较强的文化,那么鲁文化则是一种内敛的、自省意识较强的文化。

这几年一直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已经落后了,为什么落后了的山东,应该多一些齐文化的锐意进取,自我革新,勇于自省,就像孔子的弟子曾老夫子说的那样: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极力自省存诚,自立自新,在尊重传统与锐意进取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仅展现了山东人的古朴与热情,也展现出了山东发达的农业,完备的工业基础,山东也极有可能是各个省份中,工业体系最为完备的一个省份。

希望疫情结束后,山东能够更快的完成自我的革新,不要再躺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先辈们的功劳簿上了,奋起直追,造就更硬核的山东,也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