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拜会一位70多岁的老者,他是一位很成功的企业家,但是,和很多企业不同,他选择在50多岁的时候,就早早把公司的所有事务都交给了儿子,而很多和他同时期的企业家很多还被交班的问题困扰着。
在只有我们两个人喝茶闲谈的时候,我问了一个我长期很困惑的问题,我问他,是哪个时间点,或者哪个具体的事件,让他确信可以交班了。
老先生的回答,让我觉得有点出乎意料,但是又非常的合情合理。
他说,当他的儿子不再有道德洁癖的时候,不再对人吹毛求疵的时候。
作为领导者,或者说企业家,最为重要的两项核心修炼,其实就是决策与用人。但是,这两项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能够包容别人,懂得用人所长,容人所短。
道理,我想大家都懂,也都能接受,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建设。
我们先来看一个《资治通鉴》里的故事。
孔老夫子的孙子子思,曾经很长时间生活在卫国,有一次他向卫候推荐一位将军。这位将军名叫苟变,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他可以率领战车五百乘。可能这么说,大家没有概念,春秋战国时代的战车一乘,最多可以带兵七十多人,能够指挥五百辆战车、数万大军的,也必然是大将了。可是,卫候连忙解释说,苟变确实很有军事才能,但是品行有瑕疵。他曾经在征收赋税的时候,白吃了人家两个鸡蛋,所以废而不用。
这时候,子思说:“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
子思的话,翻译一下是说:圣人选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因此一根合抱的良木,只有几尺朽烂处,高明的工匠是不会扔掉它的。现在国君您处在战国纷争之世,正要收罗锋爪利牙的人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了一员可守一城的大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
我们现在讨论这样的问题,可能和子思所处的时代不同。因为在那种条件下,缺乏对官员的制度性和机制性的约束,更强调的是道德约束。
我们即使是放在现在的情境下,如果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犯了类似的错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其实,基本上很多人都是两种选择:一是,选择彻底否定这个人,一棍子打死,因为他道德上有问题,从此不再重用;二是,选择无条件的容忍,原因也是他的才能。
但是,这两项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选择应该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加强制度建设,把管理漏洞和监督机制尽快完善,同时为人才能够发挥他的优势和长处,提供应有的支持和保障。
我非常喜欢的另外一本书《长短经》里说:含垢藏疾,君之体也。垢和疾,都不是好东西,但是作为企业家和管理者,要学会包容。不过,这里还是有非常细微的差别,这里的差别有两个,一个是上边的两种选择的问题,另外一个是,你用什么样的态度继续对待这个人。很多人可能在行动上选择了包容,但是,内心却扎下了一根刺,这种差别,有些时候可能自己都感觉不到,这其实就是一种道德洁癖。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故事。我一直在讲《管子》,其实,齐桓公和管仲君臣相得四十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来得益于管子确实有能力,能干事、会干事,更为重要的是齐桓公对他的信任和宽容。
管仲即将去世的时候,齐桓公向他征求意见,就是选择谁作为他管仲的继承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管子这里讲的都是满满的干货。我们都知道管鲍之交,管子和鲍叔牙这样的交情,小白在征求他的意见的时候,就是管子死了以后,让鲍叔牙来接替他的位置,这都被管子给否定了,是不是很无情,不讲义气呢?从平常人的角度来理解,这可能就是无情,就是不讲义气。但是,如果是宰相这样的位置,或者说我们现在企业里的核心岗位,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必须要慎重。一是对朋友负责,因为朋友不一定适合那个岗位,如果不适合,放到那个位置上,最终不光是害了朋友,也会破坏了组织,给组织带来极大的风险。
管子之所以说鲍叔牙不合适,不是因为鲍叔牙人品有问题,反而是人品太好了。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有些人过于爱惜自己的羽毛,会过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会被利用,作为领导者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另外一个层面就是这里管子评价鲍叔牙的,就是鲍叔牙嫉恶如仇,当然这里不是说鲍叔牙因为自己的私利而睚眦必报。有时候作为领导者要能够藏污纳垢,要能够容人,而不是对于别人的一些道德瑕疵抓住不放。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智力正常的人,发现别人的长处,其实,并不难。用人所长,容人所短的道理,大家也都懂。
但是,为什么我们很少有人真正能够做到用人所长呢?
当然,这里的长处和短处,不是一个精确的定义,每个人对长处和短处的判断标准也不一样,同样,在不同的格局下,长处和短处也是相对的。比如说,有些人能说会道,很多人说这样的人是做销售的好材料,但是,如果要做一个顶级的解决方案级的销售,上边所说的这种能说会道,可能就不是长处,而成了短板了。关于如何定义长处,我们后边再专门写文章来谈这个问题。
很多企业家和管理者,总是感叹自己的企业里为什么都是废物,而人才为什么都在别人的企业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能容忍别人的短处,不能容忍下属犯错误。
我听到过很多企业家评价下属,句式基本都是一样的:这个人确实很优秀,优点也很多,但是……….
这样的句式,我想我们基本上每天都会听说。不过,这样的句式,只是让我们显得很包容,实际上,重点是但是之后的内容,那才是说话者更关注的内容。
作为企业家和领导者,识别别人的优点不难,难的是如何让他充分发挥他的优势和长处,而不是紧盯着短处。
优点和短板到底哪个更重要?
决定一个人的成就和高度的,永远都是人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短板。短板又可以分为道德缺陷、性格缺陷和能力短板,我们平常说要补短板,那应该补哪些短板呢?道德缺陷,要用制度和机制去约束,也就是去约束人性中的恶;性格缺陷想改变很难,以发挥优势为先,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心性的磨练,不过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而具体能力的短板,需要尽快的补足,当然也不是什么都要补,是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而言的。
优点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度,而短板决定的是一个人在一个高度上持续的时间。
知人善任既包括做领导,知道改把什么样的人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如果是合作,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够做成什么事。就是说,对知人的要求,既能知道别人的优点,又要知道对方的缺点,要知道他的能力半径,也要清楚他的性格特点。知道哪些东西是他力所不能及的,这才是知人用人的最为基础的修炼。
如果问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有魅力的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想,用“成人达己”就可以概括,而成人更多的是你能成就多少人,能够成就多少的人才,而成就别人的方法,就是要让人才在错误中快速的成长。
我原来对我曾经的下属们,都非常的苛刻,犯了错误,基本从来不留情面,很多人离开了很久以后,也不愿意,甚至有时候是不太敢跟我接近,觉得我对他们要求太高。虽然,他们中很多人后来也都跟我说,正因为我对他们要求比较高,那几年是他们进步最快的几年。
其实,让我重新来过的话,我不太会再这样做。因为,有时候,我们恨铁不成钢,总怕下属犯错误,总想着拔苗助长,有时候骂完就手把手的教,这其实是大忌。
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创造一套系统,让他们自己学会成长,要给他们犯错误的空间,要给他们成长的空间,要让他们自己在互相的良性竞争中加速自己的成长。
再就是,不要试图把每一个人都变成钢,因为有些人注定成不了钢,有些人是在你这儿成不了钢,有些人是你用不着的钢。
不管是作为企业家、管理者,还是作为普通人,识人、用人,都是终生的修炼,永远没有尽头,但是,如果想用人所长、成人达己,最好先拔掉我们心里的那根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