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大戏“奶奶觉得你冷”上线!宝宝保暖的关键是…

2019-11-26   好妈手册

前阵子,好多武汉人都在说

难得今年竟有个像样的秋天

捱到入了冬,也不算太冷

科科哒~~

终于,冬老爷开始用大降温,

怒刷存在感了!

风一波、雨一波

昨个一早还下起了雪籽

(真的不是头皮屑……)

而每到降温,

奶奶们都会上演一场

“觉得你冷”的大戏

恨不得把衣柜的衣服全给娃套上

难怪网友神评论

难道保暖就是多穿衣服,别无他法?多穿衣服就等于不感冒?

传统医学都讲究“穿带三分寒”。孩子本来就阳气旺,加上体温调节能力差,穿得过多,身体的热气不容易散发出去,淤积在体内,反而容易生病。

可不是么,孩子新陈代谢快,穿多了,体温无法散去,出汗多了更容易着凉,还容易捂出各种皮肤问题。

如果是爬行期、学步期的宝宝,穿太多限制肢体活动,容易导致运动发育落后。

所以呀,秋冬为宝宝保暖,“三暖一凉”到位就可以了。

01什么是“三暖一凉”?

1 腹暖

小肚子受凉易损伤宝宝的脾胃功能,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所以妈妈们要特别做好宝宝小肚子的保暖工作。

注意:不要为了容易清洗而给宝宝选择化纤的内衣,因为皮肤在寒冷时处于收敛状态,汗腺分泌减少,化纤衣服会加重宝宝皮肤干燥和不适感。

2 背暖

宝宝的背部需要保暖,但却不宜过暖,妈妈用手摸宝宝脖子下方,温热、干燥、没有汗即可。

如果宝宝背上出汗了,表示穿多了,凉风一吹就容易感冒。因此,根据宝宝背部冷热决定穿衣是妈妈们要学会的穿衣法则。

unsplash.com

注意:天冷时,在宝宝运动前,给宝宝后背垫上一块吸水性好的薄毛巾,运动完毕后,取出隔汗巾,宝宝的衣服干干爽爽,就不会受寒生病了。

3 足暖

脚部是经络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宝宝脚的表面脂肪很少,保温能力很差,做好宝宝双脚的保暖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注意: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宝宝的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但袜子厚如果不吸汗,很容易潮湿,就会使宝宝的脚底发凉,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患上感冒。

4 头凉

从生理学来讲,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如果头部捂得严严实实,反而不利于体热蒸发,特别是当孩子发烧时,更不要捂住头部。

注意:特别年幼的宝宝或气温极低,外出的时候还是可以备顶小帽子,防止头部的温度过低。但在室内,通常就可以不戴帽子了,以免捂出一头汗更容易受凉。

02手凉就是没穿够衣服?

很多老一辈认为,摸着孩子的手脚是凉的,就是没穿够衣服。加,加,加!

但其实,手摸着冷不是真的冷!

幼儿的心脏搏动力量弱,血压偏低,每次心脏搏动送达手脚末梢血液有限,所以宝宝的小手和小脚摸起来凉凉的,并不是因为真的冷。

判断孩子穿得够不够,应该以颈背部为判断依据,脖子、背部摸着温热(背部有点湿潮,说明出汗,孩子穿多啦)、小手温凉就说明穿得正好。

经常给宝宝搓搓手(对手心手背适度用力,反复搓摩)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使宝宝双手变得更暖和。

一般说来,月子里的宝宝,自身体温调节差,可以比大人多穿一件;

1个月以上的孩子体温调节能力,基本和大人一样,可以参照大人的穿法;

3岁以上的孩子,基本已经具备了表达冷暖的能力,只要孩子不觉得冷,脖子和背部是温热的,就是合适的。

03推荐“洋葱式”穿衣法则

网络上爆红的洋葱穿衣法,是说像洋葱一样层层穿搭,层层叠加。

内层穿排汗功能良好的衣物,中层衣物保暖,最外层防水防风,应付天气变化。

洋葱穿衣法好处:一是足够温暖,二是方便穿脱,可以根据需求增减,在寒冷的户外和暖气房之间自由切换毫无压力。

比如冬季上身可以这样穿:

棉质贴身内衣+针织毛衣+保暖背心/马甲+羽绒或者棉袄外套(1岁以下的宝宝可以考虑连体羽绒服,活动或室内时可脱掉外套)

下身可以这样穿:

秋裤+内里加绒的休闲裤/ 棉裤/羽绒裤(特别冷的寒冬,棉裤或羽绒裤里可以再加毛线裤)。

04宝宝冬季需要进补吗?

孩子可不能像大人那么“进补”,一定要以“平补”为主。

给孩子吃脾胃容易运化又饱含天地之气的食物:五谷杂粮、萝卜、白菜、红薯、山药、栗子、芋头、土豆、圆白菜、扁豆、核桃、芝麻、木耳……都是隆冬的美食哟。

武汉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周诗琼

好妈叨叨:小祖宗们穿衣服合适了,在这里也要提醒爱美的宝妈们,降温了,记得穿上秋裤哟~

好妈手册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武汉医学会联办的母婴服务平台。无论您是备孕的准妈妈,还是已有大宝或二宝的妈妈,欢迎加入“好妈团”QQ社区:

奔向好妈妈(备孕怀孕)QQ群:742954372;

做个好妈妈(亲子交流)QQ群:680053094。

还可长按下面二维码添加“好妈团队小助手”微信,进入好妈微信群,向专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