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针治脑瘫跌落神坛,孩子的肌张力究竟是咋回事?

2019-11-19   好妈手册

上个月底,一篇《婴儿封针调查:一家三甲医院的脑瘫治愈神话》文章把河南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封针治疗”推上了舆论顶峰。

这个曾被无数脑瘫患儿家庭追捧的治愈神话,在不到1个月之间,终因“实验样本量不大,循证医学论据不高”而被叫停。

好妈注意到,当“封针治疗脑瘫”这一话题登上热搜后,许多父母关心的是关于孩子肌张力的问题。下面就来捋一捋。

“封针”神话新闻回顾

封针神话来自河南郑大三附院的万国兰。她是“封针”疗法发明人,也是三附院儿童康复科创始人。

起初,万国兰也意识到,针灸对脑瘫患儿没什么效果,那么加点药进去试试呢?

于是,她自费购买了鸽子和鸡,给它们“打针”观察疗效,后来,这些动物“没什么副作用,反倒更加活跃了”。

接着,万国兰又在自己的穴位上试验,最后才用到了孩子身上。因万国兰以身试针,被誉为“大爱无疆,医者仁心”。

1992年,郑大三附院正式应用“封针”疗法。即用注射器向婴儿的头部、后颈、四肢、腰部注射药水。据说,这样的治疗可治愈全世界都无法治疗的脑瘫儿童。

每一个难治的病,都是过度医疗和神棍疗法的重灾区。

郑大三“封针疗法”一个疗程下来需要约15000元~25000元左右,孩子进行五六个疗程的“封针疗法”,是最普遍的情况。

治疗期间,不仅花费高昂,孩子还要承担莫大的痛苦。治疗过程中,四五个大人帮忙按着,平均 3~5 秒扎一次,每扎4~5 针换一支注射器。

从头部开始,然后是后颈、四肢、腰部。一次封针孩子需要被扎入几十至近百针不等,持续时间 10 分钟左右。

但哪怕只有1%的希望,为人父母都会牢牢攥着,不敢松弛。

拉拉腿就说不治会得脑瘫

据新京报报道,沈宜(化名)的孩子,就曾被误当脑瘫进行封针治疗。当时孩子仅1月大,医生拉了孩子的腿,拎起来走了几步后,说孩子呈剪刀步,诊断为肌张力高。

沈宜上网搜索肌张力高,发现是脑瘫的症状,后期又把孩子送去不同医院检查,有的医生直接诊断孩子为“脑瘫”!

权衡再三,她还是送孩子去做康复,封针疗法让她胆寒,她换了一家医院康复,其中也有类似封针的针灸疗法,只不过针数没有那么多。

医生对她说:如果你错过了黄金周期,等他有问题的时候,你再来看就晚了。

她还能怎么选呢?

好在随着孩子逐渐成长,慢慢变得和普通的孩子一样,7个月就学会爬行。她不再送孩子去康复。

医生打来电话质问她,别看孩子现在能爬,不治疗的话,以后走路姿势都会出现异常,让她坚持康复到1岁。

考虑再三,她没把孩子送回去。最终,孩子10个月站起来,11个月会走路,和正常孩子无异。

脑瘫的诊断标准

脑瘫的诊断最主要的条件是大脑有损伤,在头颅磁共振片有脑损伤的病变

如果这个孩子正常出生,出生后很快就出院了,吃的好,睡的好,生长发育正常,是不会得脑瘫的。

即使是早产儿,或是生后有点窒息,没有明显脑损伤,也不会得脑瘫。

肌张力高/低是怎么回事?

这里肌张力指的是,当宝宝的身体肌肉在完全放松、无意识状态时,肌肉的紧张程度。

形象点儿的比喻:弹簧

肌张力低,“弹簧松”,感觉“孩子总是很无力”;肌张力高,“弹簧紧”,感觉“孩子老是绷着”。

肌张力低,常会出现肌肉收缩乏力,没有能力进行有效的吮吸和吞咽动作;移动困难,大运动、精细动作等发育迟缓;练习坐、爬、走的过程遇到更多困难等。

左边正常,右图肌张力低。

宝宝肌张力高有啥表现?

换尿布时,能明显感觉阻力升高,肌肉关节很难被拉开或活动。如果用一点力去拉伸,宝宝会因疼痛而大哭;

仰卧时头一直向后背;

上肢肘关节、腕关节一直保持屈曲状;

手指拇指内收,双手紧握拳而很难张开;

双下肢总表现为伸直状态,双足尖着地(芭蕾足);

若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可导致宝宝全身僵硬,肢体运动减少。

注意!肌张力高≠脑瘫

不能简单粗暴的把肌张力高和脑瘫划等号。肌张力高的确是脑性瘫痪的主要表现之一,但还有很多其他原因:

1 新生儿时期的特殊性

新生儿时期全身屈肌张力高是正常的,在3个月后被动性肌张力逐渐减弱,到6个月后屈肌张力进一步下降,伸肌张力进一步升高,为站立做好准备。

2 宝宝的情绪影响

如果宝宝情绪紧张不能放松,自然检查的时候不配合,无法很好的判断,这要结合孩子日常的情况一起来判断。

3 病理性原因

多和脑部疾病有关,脑瘫是其中一种。

踮脚、后仰就是脑瘫?

如何识别所谓肌张力高,飞机手,头后仰,足尖着地等所谓的脑瘫早期表现呢?

芭蕾足:在7-8月龄的宝宝,扶着站立位时,可以有足尖着地的现象。其实宝宝的走路大都是从足尖过度到整个脚掌走路。

有些宝宝在1岁以内出现足尖着地的现象,只要足尖可以正常弯曲一般问题不大。

头后仰:出生几个月的宝宝在侧卧位时可以有头后仰,仰卧位和扶坐位时均没有头后仰,属于正常现象。

很多正常婴儿,躺着时经常有头后仰,还有婴儿不愿意妈妈横着抱,头后仰表示反抗。

但如果竖起来抱,头就不后仰了,扶坐位的时候,头部也能竖立的很好。还有躺着时有时头往后仰,这些都不是病态,是正常的表现哟。

宝宝身体已呈反弓形,肌张力比较高

飞机手/飞机脚:5 个月内的宝宝只有俯趴的时候间断性短时出现飞机手飞机脚,每次不超过 1 分钟,可能情绪较愉快,都属于正常的原始反射现象。

肌张力是不是真的高?

家庭初步检测方法:看看宝宝的内收肌角和足背屈角

宝宝取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婴儿膝部使下肢伸直,将婴儿下肢缓缓拉向两侧,尽可能达到最大角度,观察两大腿之间的角度。

观察宝宝的内收肌角和足背屈角

如何判断

内收肌角正常值参考:

1~3个月40°~80°;

4~6个月70°~110°;

7~9个月100°~140°;

10~12个月130°~150°。

检查足背屈角时,一手握住孩子的小腿,一手推小儿足底向小腿前方。足背面和小腿前面之间的角度即是足背屈角。

足背屈角如果小于80度为正常,反之则最好找小儿神经科医生排查。

其实,大多数宝宝体检中被指肌张力偏高或低,可能只是正常发育范围内的轻微差异。

有任何疑问,不妨多找几家专业医疗机构来明确诊断。

丨加入好妈 育儿无忧

好妈手册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武汉医学会联办的母婴服务平台。无论您是备孕的准妈妈,还是已有大宝或二宝的妈妈,欢迎加入“好妈团”QQ社区:

奔向好妈妈(备孕怀孕)QQ群:742954372;

做个好妈妈(亲子交流)QQ群:680053094。

还可长按下面二维码添加“好妈团队小助手”微信,进入好妈微信群,向专家提问。

这几个群不仅是妈妈们交流分享的社群,我们还将定期邀请专家进群免费答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