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我总是回忆母亲,但提起笔来,却不知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敬与爱。那些为母亲做得不够的愧疚,和在母亲生命的最后两个月没有在床前尽孝的自责,令心绪不能平静。
父亲是教师,常年在外工作,家里就母亲带着我们四个孩子,母亲用柔弱的肩膀独自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我们上学读书之时,是家里经济最拮据的时候,母亲每天既要下地劳动挣工分,还要照顾我们,里里外外一把手。为了不让孩子们受委屈,母亲省吃俭用,勤俭持家,好吃的东西她从来舍不得吃,所有我们爱吃的东西母亲都说不喜欢吃。她处处精打细算,把家里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生活虽然清苦,但只要有母亲在,家里就充满了温暖和欢乐。小时候,在我们心里,母亲就是家,就是靠山,有母亲的地方就有爱。母亲一生好强,每次干完农活回到家里,放下农具就一刻不停地忙家务,村里人称她“筢子”(就是干活麻利、快的意思)。即使在她由于坐骨神经疼卧床的几年时间里,躺在床上还一直在为我们做鞋子、缝补衣衫,使我们几个一直都能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鞋袜去上学。她说,她再辛苦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出去像没娘的孩子一样。即便是在她卧病在床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心里也是踏实的,我们确信放学之后的去处,有一个爱我们、牵挂我们的人在等着我们回去!
母亲把我们养育成人,教会我们怎样做人。母亲教导我们为人要诚实正直,做事要认真负责,不要自夸,她常说,自己说一百个好不如别人说一个好。母亲在亲戚、邻居和晚辈的心目中可亲可敬,我们做子女的为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自豪。
长大后,我们外出求学、工作,逢年过节我们回到家里。母亲常常坐在我们跟前,看我们狼吞虎咽地吃饭,那溢着幸福和满足的慈爱眼神,已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每每回忆起来总让我热泪盈眶,心生温暖。母亲走后的这些年里,我总感觉空落落的,不知心归何处,家在何方。
虽然我们几个都算孝顺,希望在母亲生前能尽心尽力做好,以免留下遗憾,但在母亲去世后检讨起来仍有两件事情让我们非常自责。一是在母亲从医院回到老家后的两个月里,没留在家里在床前尽孝。这成为我常感亏欠的地方,现在想来她当时该是多么希望在跟前端茶倒水的是自己的儿子呀!二是在病重期间送她到监护室。已经没有希望了就应该让她与孩子们在一起。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体会到了,却已无法弥补了。但愿母亲在天之灵不怪罪儿女的不孝!
母亲,安息吧!愿您在天堂里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