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两个钟楼文/朱百平

2020-02-20     终南文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钟楼下举行舞龙活动 刘一 摄

  孩提的时候,在乡下常听村里的大人们闲聊时说起西安钟楼。大人们说,咱们县上的钟楼和西安钟楼一样,都处在县城或省城的正中心。然而虽然县上的钟楼与西安钟楼“长”得很像,但比西安的钟楼小多了,只能算是西安钟楼的袖珍版。后来跟着母亲到县城赶集,亲眼看到了县上的钟楼,觉得它很是高大和宏伟。想象不到比它更大、更高、更为宏伟壮丽的西安钟楼会是什么样子。所以从那时开始,我心中梦中就有了西安钟楼,总想有那么一天能走近钟楼。

后来上了中学,村里一位老秀才在教育三个儿子读书时,将西安钟楼作为工具,着实加深了我对西安钟楼的印象。那时虽然清贫,乡下人进趟省城不容易。但这位老秀才还是抽时间背着干粮,带着他的三个儿子,坐火车进了一趟西安城。到了西安,父子四人来到了西安最为繁华的钟楼脚下。父亲指着高耸入云、异常辉煌壮丽的西安钟楼问他三个儿子,这钟楼好吗,孩子们齐声说好。这钟楼高吗,孩子们说高。想不想在钟楼底下生活呀,孩子们又齐声说想。那就好好上学读书吧,只有将书读成了,你们才有可能进城在西安生活。从西安回来后,这三个孩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贪玩,后来相继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之后,村里的大人们争相效仿这位老秀才教育子女的方法,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我真正亲眼看到并有幸登上西安钟楼,和钟楼零距离接触,那是多年以后调入西安工作以后的事了。登上钟楼向四方观看,钟楼与不远处的鼓楼相互呼应,相得益彰。大街上人头攒动,车辆川流不息。壮观的四个城门与厚重的古城墙尽收眼底,让人备感西安文化底蕴的深厚。多年来,我和家人一起登上过钟楼。又曾既当导游又当讲解员,几次陪友人观赏过钟楼。每登上一次钟楼,我就为西安有这样壮丽的古建筑骄傲和自豪。多年来,朝霞晚霞映衬下的钟楼,晚上流光溢彩的钟楼,冬天银装素裹的钟楼,节日里盛装的钟楼等等,我都见识过。毫不娇情地说,自第一眼看到钟楼,我就深深地爱上这座宏伟的古建筑。

钟楼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对于市民来说,它如同北京之于天安门,上海之于外滩一样,大家对她情有独钟。前不久在异乡与一帮南方的朋友聊天,我告诉他们,我在西安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也搬了几次家。但几次搬家都离西安钟楼不远,坐车也就几站路程,就是散步也就半小时左右。他们听后脸上写满羡慕,都说你能毗邻闻名中外的古城西安钟楼上班和生活,真是幸福啊。

我报之一笑,算是默认了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uZ4ZXABgx9BqZZIx_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