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社长本色】VX公号(ID:wxgs-sz),欢迎搜索关注!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微信好友列表的人越加越多,发朋友圈的人却越来越少。
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小8开始不发朋友圈,也不喜欢刷朋友圈了。
我特意点进了几位朋友的朋友圈,除了孤零零的封面图、头像、个人签名,能看到的只有一道“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横杠。
明明之前都是很爱在朋友圈分享生活的人,怎么现在也什么都不发了呢?
不想分享,懒得刷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朋友越来越多,就连莫得感情的点赞机器人都不当了……
朋友圈里的许多人就像人间蒸发一样,不仅80后,现在连90后都开始消失在朋友圈了。
90后开始消失在朋友圈
前段时间,#90后开始消失在朋友圈#上了热搜。
甚至有很多95后、00后都坦言,现在很少发朋友圈了,还要分组屏蔽,很麻烦干脆不发了。
微博上有一个“你现在多久发一次朋友圈”的投票,投票结果显示,超过70%的人选择了一个月发一条或者更少。
为什么很多人不爱发朋友圈了?
一些网友的评论代表了很多90后的想法:
意识到自己身上发生的事99%都与旁人无关。体会到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语无二三。觉察到不需用旁人的认同填补内心的空虚迷惘。 以及,不做微商。
其实根本没人关心你朋友圈写的是什么,也没人会看完你的长篇大论,更不会有人注意到你发完秒删欲言又止的话。
大家都是幸福快乐,安安稳稳的睡觉,睡醒后刷一下手机。
然后感慨一句:这傻了吧唧,一天到晚的
似乎一不小心就消失在朋友圈。发自拍怕被嘲,秀恩爱怕被酸,吃喝玩乐怕被老师和领导看见,加班到深夜怕父母发现。
很久没有出门旅行,很久没有幸福到想呐喊的时刻,很久没有值得记录的生活碎片。
有时候突发奇想点开了编辑界面,看见大大小小十几个分组,就丧失了所有分享的欲望。
朋友圈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朋友圈了,全是微商广告。
其实没什么好发的了,越来越多的人情世故,也不愿意通过发朋友圈来诉说。
朋友圈里有好友,同事,客户……不可能发个心情,屏蔽那么多人。所以,发什么朋友圈,还是发微博吧。
朋友圈看来还是只适合微商了。
小8的答案是,没有什么原因,就是不想发了,完全没有发朋友圈的欲望。
每天扮演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大概就是奔三的必修课。
前段时间,杨紫接受一个采访说,她朋友圈设置成了一个月可见。
之所以这样设置,她说因为觉得以前发的内容太过“沙雕”,也不知道从哪条删起。
可见杨紫以前还是一个很喜欢发朋友圈的女孩子。
她还说,现在发个朋友圈,要考虑的东西真的很多,什么东西该发,什么东西不该发。
朋友圈有很多人,万一去截你的图,其实这种感觉挺不好的。
杨紫的这些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一亿人的朋友圈仅3天可见
2012年4月19日,微信4.0版本正式推出“朋友圈”功能,社交又多了一种新形式。
我们开始在圈里分享各种动态,点赞评论。
就算是芝麻大点的事,也不忘先发条朋友圈。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2019微信公开课上,透露过这么两组数据:
从朋友圈发布到现在,每天点进朋友圈的人数一直在增长,没有停下来的势头。
到现在,每天都有7.5亿人进去朋友圈,平均每个人要看十几次,所以每天的总量是100亿次。
朋友圈三天可见,作为一个设置里面的开关一般来说用的人是很少的,做产品的人都知道,大部分人很懒。
但这是微信里面最多人用的一个开关,超过1亿的人把这个开关设置了三天可见,三天可见是一个用户的强大需求。
看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多,发朋友圈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关于“朋友圈三天可见”,有专家认为这样不好,说明自我封闭倾向很严重。
当90后不再在朋友圈更新自己的状态、吐露自己的情绪,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成长吧。
在当代,认识一个人,都是通过好友验证开始的。
自从进入社会工作后,微信里多了很多工作认识的人。
朋友圈就像一个大舞台,在圈里,每个人都有“人设”。
有时想发条朋友圈,想到会有很多“顾虑”,渐渐地,大家心累的同时也就消失了。
或许每一个消失在朋友圈的人都经历过“不分组——分组屏蔽——朋友圈半年可见——朋友圈三天可见——不发”的过程。
朋友圈里,并不都是朋友,更多的可能是中介和微商。
之前,微博上出现了一个名词——“朋友圈困难户”。
“在朋友圈发个动态也要思前想后,不断反反复复修改编辑,最后觉得不发或者只发个表情比较好。”
这一说法戳中了很多成年人的痛点,网友纷纷表示“是我本人没错了”。
前一分钟还觉得自己发的这条朋友圈酷毙了,后一分钟就觉得自己很幼稚。
赶紧删了,事后还担心是不是有人看到了。
以前,发朋友圈是放肆。现在,发朋友圈是克制。
不是高冷不想说话,而是大家渐渐明白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要自己去消化。
生活中的一地鸡毛也不是发条朋友圈吐槽吐槽就能解决的。
知乎里上有个问题是:你为什么越来越少发朋友圈动态?
一个最高赞的回答是: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拥有朋友圈自由
是成年人最大的奢侈
朋友圈,作为一个公开的社交名利场,早就不是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发表个人情绪的地方了。
朋友圈甚至早已沦为一个工作营销场地,彻底变了味。
2019年社交网络行业报告显示,在发朋友圈频率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减少发朋友圈了。
有30.6%的人,因为工作需要,发了更多的朋友圈。
来源 | 极光大数据
说起来,朋友圈本就是自己的私人领地,想发什么内容都是自己做主。
可还是有些喜欢占便宜的公司,把员工的个人朋友圈当做了自己公司的广告宣传位。
惨的是,很多人正被公司要求发朋友圈。
我发现被公司逼发朋友圈这事,每个人都有一把辛酸泪。
红头文件、专职人员,为了逼员工发公司相关的朋友圈,老板们也是煞费苦心。
一天发3条,365天都要发,少一条就扣钱,要么就说你不团结、不热爱公司、没得团队精神,多的是帽子给你带。
更狠一点的,直接开除你。
之前有看到过一条新闻,安徽一女孩入职半个月后,因为不发朋友圈被辞退了。
原来是因为她一直都没有发过与工作相关的朋友圈,被告知试用期考核不合格被辞退。
没发公司朋友圈就等于不热爱工作?深夜加班10次,比不上一条工作朋友圈。
朋友圈竟然都成了工作考核的指标,这种老板不要也罢。
自己的朋友圈连发什么的自由都没有,还有什么好发的呢?
微博博主@你扯到我腿毛了 说过一句话,拥有朋友圈自由,是很多成年人的奢侈。
蔡康永也聊过关于朋友圈的话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朋友圈感觉到乌烟瘴气。
很多人为了要营造给别人看的橱窗,压抑了自己。
蔡康永说:“我们要恭喜那些不发朋友圈的人,把大部分心力拿去应对真实的生活,恭喜他们找到了生活的重心。”
事实就是这样,更多的人,实在是没心思没精力去花时间编辑朋友圈了。
在朋友圈,其实根本没人在乎你是喜悦还是悲伤,过度分享只会造成用户骚扰。
成年人的情感,在不知不觉间被社会调成了静音,崩溃仅自己可见。
QQ留给了学生时代,微信贡献给了工作和家人。
朋友圈里有各种人 ,微博里只有自己。
朋友圈岁月静好,还是微博适合蹦迪撒野。
你还会发朋友圈吗?
你的朋友圈是几天可见?
欢迎在留言区评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