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学术会议取消

2020-03-15   赛柏蓝

赛柏蓝2020年第249篇文章

本文2003字,阅读全文约8分钟

来源:赛柏蓝 | 作者:阿妮娅

疫情带来的一批学术会议停摆,使药企的操作和业绩遇到很大的困难,这是现状

一批学术会议,取消

近日,据医药代表消息,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主席 Richard J. Kovacs 博士宣布,经过慎重考虑,取消原计划于本月 28~30 日在芝加哥举行的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和世界心脏病学大会。

据了解,这是美国心脏病学会成立69年以来首次取消年会活动。

事实上,这是疫情蔓延以来的连锁反应,早在2月1日,中华医学会通知各专科分会,延期召开 2~4 月份所有学术会议,5 月份及以后学术会议视疫情发展情况再行研究。

2月4日,中国医师协会向各二级机构通知,原定于 2020 年 2~4 月召开的所有学术会议延期,5 月及之后召开的学术会议视疫情情况另行通知。

3月上旬,江苏省中医药系统学会2020年学术计划的通知公布,为进一步做好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工作,经各专业委员会及有关单位申报,省学会组织审核,现将《江苏省中医药系统学会2020年度学术活动计划》予以公布。就文件所附的2020学术计划表来看,江苏省本次的学术活动,最早也要在2020年5月8日才能开展。

对此,美国智睿咨询(DDI)认证顾问讲师张卫表示:这么多年来,专业领域仍然要靠大型学术会议影响顶级专家,顶级专家再覆盖二线城市的医疗专家,转而通过不同维度的会议往下,完成对医生认知观念的改变。

因此,疫情带来的一批学术会议停摆,使药企市场部的操作遇到很大困难,这是现状。

线上方式,始终无法代替线下

张卫进一步表示,正常来讲,任何一个新治疗方案,或者是新药的上市,都要靠着观念和医生诊疗路径的重新梳理,改变医生对疾病、疾病诊断以及用药的看法——也就是通过改变医生的观念,来促进医生的行为。

“这和快销品不同,快销可以通过促销、打折、买赠,但处方药不可以,因此很多常用的消费心理学无法应用于处方药。现在外企很头疼,没法开学术会议,就意味无法改变医生的观念。”

一位在医药行业从业多年的营销人士提出相同的观点:如果是专科领域的成熟药品,比如说普药,需要大量人员流动带来处方,这一定会有很大的影响。只是说很多公司采取了短期内的应对策略,比如说调整奖金政策,保证大家在这种情况下依然100%达成,尽量完成过渡。

他向赛柏蓝解释:因为疫情没有结束,会议就无法开展,医生的沟通和教育很难完成;医药代表很难恢复全面的医生交流活动,比如定期的去医院拜访客户,与医生见面,组织会议。

虽然行业公认,这次疫情为大部分制药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赋能平台的机会和方案。比如说加速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但上述人士表示:无论怎样通过数字化赋能的平台和方案的创新,把传统的续方渠道从线下提到线上,这始终代替不了“线下”的见面。

“这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和底蕴造成的,中国人喜欢“聚”,聚的时间长,才会有情感,如果在虚拟的世界里,情感粘性比较差。因此,大部分新代表,如果不依靠线下的推广,做线上是没有意义的——他和医生缺乏情感联系。”

某种程度上,如果没有打好情感基础,医药代表的线上活动只是占用客户的时间,反而成为医生的负担。

张卫也认为,一是线上会议的规模小,覆盖率有限;二是面对面沟通,和线上的虚拟沟通,接受度也相差很多。

此外,特别对于外企而言,线上的合规风险也比线下更大,也无法向客户表达真正想传递的信息,受到传播介质的影响,有些话在网上说,只能是“冠冕堂皇”的。

空置两个月,药企怎么做?

就上文《江苏省中医药系统学会2020年度学术活动计划》所附消息,江苏省本次的学术活动,最早也要在2020年5月8日才能开展。这相当于药企的市场部、销售部要“空置”将近两个月,他们应该怎么做呢?

对此,张卫认为,疫情期间,很多市场部的人要去适应新的形势:在线下会取消,线上会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哪些方式可以让医生这个群体有观念的改变,如果企业不能做到这个结果,就会影响销量。

此时,线上的精品小会,或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

“如果你在线上,真的能请到合适的人,而且会议的规模不是太大——一场小型的专家顾问会,达成充分的交流和覆盖,保证到会率和质量,虽然效果不能达到百分百,但也是比较好的补救方法。”他表示。

其实,这对药企来说是一个机遇——当全行业都因为疫情阻断了线下会议的脚步而束手无策时,谁先想到好的方法,达到好的效果,谁就取得先机。

毕竟医生相对于以前的正常状态时,时间比较宽裕,开线上的精品小会,他省去了路上的交通时间成本,也能缓解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

值得高兴的是,国内的疫情形势已经逐渐缓解。上述资深人士认为,长期来看,医药毕竟是刚需,随着国家、民众对医疗的需求——这种持续性的刚需存在;包括后期整个疫情结束之后,无论是企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都会采取一定的弥补措施,甚至会加大对医疗的投入。

那整体下来,医疗企业全年的整个业绩应该在可控范围之内,相比其他行业,医药行业已经是非常好了。

本文版权归赛柏蓝(ID:Mic366)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